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21篇
海洋学   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岱海盆地位于鄂尔多斯周缘断裂系的东北角,总体走向NEE,南北两侧均由断裂控制.岱海盆地南缘分布两条平行于边界断裂的地貌陡坎,延伸方向65°,总长约20km,形似断层陡坎.本文用开挖探槽、分析地层沉积过程的方法,查明了这两条地貌陡坎均为全新世形成的湖岸阶地的前缘陡坎,不是断裂活动错断地表的结果.结合全新世的气候资料,分析了湖岸阶地的形成时间和过程.一级陡坎形成于2115±80aB.P.之后,记录了最后一次高湖面的位置;二级陡坎形成于10000aB.P.至6165土105aB.P.之后,即全新世暖期开始之后的第一次湖侵至岱海第二次大的湖侵期.二级陡坎地层沉积记录了两次大的湖进湖退过程,第一次湖进时间为10000aB.P.,湖退时间9450±1260aB.P.;第二次湖进时间6700aB.P.,湖退时间6165± 105aB.P.,其间有一次级湖退过程,时间为7620±930aB.P..两级阶地前缘陡坎的形成时间与孢粉等记录的中国北方全新世温度变化相对应.  相似文献   
62.
盐度变化是湖泊的重要物理特性,电导率作为水体盐度最直观的体现,对湖泊的水质特征、湖水能量循环、生态系统研究具有重要影响。本文根据不同年份、不同季节的实地观测资料,分析高海拔、大型内陆湖盆纳木错电导率变化特征及季节差异,并着重分析湖水电导率与水温关系及纳木错能量循环特征。结果显示纳木错湖作为典型的微咸水湖,电导率数值逐年降低,纳木错区域气候环境正向暖湿转变且趋于淡化;湖水温差较小的范围内,电导率与水温二者成相关性变化;纳木错不同区域电导率值存在差异,曲线变化特征显示出纳木错为完全混合型湖泊,湖盆中部物质交换、能量循环大于东部。  相似文献   
63.
由于遥感设备的性能限制,使得采集的遥感影像质量受到影响,低分辨率的遥感影像限制了遥感解译应用的精度。当前针对遥感影像的超分辨率重建研究仍然存在重建后的遥感影像地物全局信息和纹理细节不足的问题。因此,本文提出顾及全局特征和纹理特征的遥感影像超分辨率重建方法,该方法利用生成对抗网络的特征学习能力,并对模型全局和纹理进行增强。一方面,地物全局特征增强部分用于解决当前研究中超分辨率重建模型对低分辨率遥感影像中全局遥感地物信息没有重视和利用的问题。在生成网络中引入自注意力模块,以获取全局地物注意力图的方式将遥感影像中相距较远的地物信息作为重建过程的参考。另一方面,遥感影像纹理增强部分用于解决超分辨率重建模型中超分辨率影像纹理信息不足的问题。本文方法引入纹理损失以优化生成网络参数并增强超分辨率重建后影像中的纹理信息。另外,为避免重建结果中的“伪影”现象,研究采用权值归一化代替批量归一化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在遥感影像超分辨率重建过程中能增强遥感地物特征,同时可以实现地物的纹理细节精细化恢复,而且超分辨率重建结果的图像质量评价指标SSIM、FSIM和PSNR值分别达到了0.756、0.595和...  相似文献   
64.
田欣媛  张永红  刘睿  魏钜杰 《遥感学报》2022,26(10):1988-2000
冬小麦是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且种植面积年际变化较大,及时准确掌握冬小麦种植面积变化有利于国家和相关部门科学决策。遥感技术是获取大范围冬小麦种植面积数据的最有效手段。前期研究多利用多时相中低分辨率影像(如MODIS)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开展大范围冬小麦种植区提取,因分辨率低导致精度难以令人满意。Sentinel-2卫星是唯一能获取3个红边波段影像的米级分辨率传感器,但应用其红边波段进行大范围冬小麦提取的研究几乎没有。本文分析了红边位置指数REPI(Red-Edge Position Index)与NDVI各自在冬小麦提取中的优势,并基于冬小麦物候特征与JM距离研究关键时相,提出一种综合多时相Sentinel-2 PERI、NDVI的大范围冬小麦提取方法,将其应用于2020年京津冀地区的冬小麦种植区提取,冬小麦总面积提取误差为-2.57%。提取结果与Google Earth高分辨率光学影像的解译结果进行比较,总体精度为94.24%,Kappa系数为0.88,相较于已有大范围冬小麦提取研究精度有明显提升,表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5.
66.
郑达燕  刘睿  张柳柳  郑财贵  张静 《湖泊科学》2023,35(4):1343-1358
三峡库区拥有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自投入使用以来,为长江流域提供了丰富的水源及电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对该区域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冲击。澎溪河流域作为三峡库区长江流域干流的典型回水区和消落带,是众多学者研究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变化的重点区域。为探究不同时空尺度下土地利用对河流溶解性有机质(DOM)的影响,以澎溪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紫外-可见光谱分析和三维荧光光谱矩阵-平行因子分析,结合河段缓冲区、河岸带缓冲区及子流域3种空间尺度的二级土地利用类型,解析了旱雨季水体DOM的组成及来源特征,并采用相关分析和冗余分析方法探讨了3种空间尺度下土地利用方式对旱雨季水体DOM的多时空尺度影响。结果表明:(1)旱季水体DOM荧光组分以陆源类腐殖质所占比例更大,雨季水体DOM荧光组分以富里酸贡献为主。(2)流域内陆源输入和内源产生对水体DOM丰度均有贡献,雨季较旱季水体DOM的陆源性更强,自生源特征较弱。(3)土地利用在雨季和子流域尺度下对水体DOM的影响更显著,其中,雨季子流域尺度下,土地利用指数对水体DOM参数的解释率为90.35%。(4)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水体DOM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7.
至少一维尺度上小于100nm的矿物都属于纳米矿物的范畴,自然界中除了大量的人造纳米矿物之外,天然的纳米矿物分布也很广泛。随着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技术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大量的天然纳米矿物在地壳表层和内部被发现。尤其是在矿田区域,与矿体相关的纳米矿物在各种介质中被发现,并且这些纳米矿物在矿床的研究中有着独特的作用。堆积型铝土矿床储量大,是铝土矿的重要来源。在堆积型铝土矿床中发育有大量的纳米矿物,矿石矿物也以纳米级晶体分布于矿床中,并且在纳米尺度上表现出结构和成分的变化,这些纳米矿物以及结构、成分的变化记录了铝土矿成矿过程的物理化学信息,为探究铝土矿的成因提供了独特的窗口。该综述总结了纳米矿物在研究堆积型铝土矿床中的优势,为研究堆积型铝土矿床的提供了新方法,为认识堆积型铝土矿的成因提供了新角度。  相似文献   
68.
针对GNSS抗干扰天线阵列,提出基于非平稳干扰信号的信号体制设计,以提高对GNSS信号的干扰效果.通过构造针对GNSS抗干扰天线阵列的干扰场景,对不同体制的非平稳干扰信号进行仿真.针对采用空频抗干扰算法的抗干扰天线,通过非平稳干扰信号对GNSS信号进行干扰,其干扰效果相对传统宽带扩频干扰,可以提高干扰效果在10 d B以上.所设计的干扰体制的非平稳特性打破了天线阵列抗干扰算法设计的前提(干扰信号广义平稳),对此类抗干扰算法的性能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69.
花岗岩研究几百年了,取得了很多成绩,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今天的花岗岩研究存在很多争论,主要表现在如下11个方面: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岩浆活动与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关系问题、花岗岩分离结晶问题、水岩交换问题、构造环境问题、埃达克岩与压力的关系以及Sr/Y值等问题。针对花岗岩的现状,文中着重探讨了今后花岗岩如何研究的问题,并提出3点建议。一是要解体岩浆岩类,将花岗岩从岩浆岩类中独立出来(与玄武岩并列)。岩浆岩包括幔源以及壳源两种类型的岩石,其中分布最广的是玄武岩和花岗岩。玄武岩是幔源的,花岗岩是壳源的,二者有很大的不同。而仅仅因为玄武岩和花岗岩都属于岩浆岩而要把花岗岩与玄武岩捆绑在一起,用一个理论统一解释玄武岩与花岗岩的问题,实践证明是行不通的。二是花岗岩研究要从源头抓起,从变质岩部分熔融产生的熔体抓起,要改变花岗岩专家过分关注对侵入体研究的偏向,把精力集中到花岗岩起源的研究上来。三是下地壳填图可能是今后很长一个时期花岗岩需要重点研究的领域,是花岗岩地球动力学意义之所在。变质岩部分熔融形成的熔体是与残留体处于平衡的,不同的花岗岩有不同的特征,主要反映了他们形成的源岩的特征。变质岩与花岗岩之间存在因果...  相似文献   
70.
为了在GNSS无法进行定位时提供备份的导航定位手段,开展基于甚低频通信台信号的非协作导航定位相关技术.该研究将成为导航定位技术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本文提出并验证了一种甚低频通信台信号的相位测量技术,实现了针对甚低频通信台信号的相位测量,并利用两个不同的测量点位,验证了相位测量的准确性.本算法利用最小频移键控(minimum shift keying,MSK)信号自身的特点,对接收点的相对相位进行了计算,并使两个测试点保持一定距离,进行两个接收点的相位计算,比较两个测试点相位差值计算出的距离差与两个测试点和发射点距离的距离差值,来验证本算法的准确性.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能够准确测量出两个接收点与发射点的相位差.该相位差可以反映距离差,通过计算多个台站的距离差实现相对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