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3篇
测绘学   6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1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草地退化遥感监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草地退化监测,但缺乏草地退化遥感监测的系统梳理问题,该文从草地退化的内涵、草地退化指标、草地退化遥感监测方法、草地退化分级标准4个方面对草地退化的遥感监测进行了分析总结,得出草地退化遥感监测的发展趋势:①应用高分辨率无人机和卫星高光谱遥感数据;②优化并选择合适的草地退化指标遥感监测模型;③跨学科确定草地退化阈值,开展草地相对退化评价;④结合实地观测数据,发挥遥感应用潜力;⑤开展草地退化预测,预警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2.
13.
针对当前城乡统计口径和城区边界提取标准不统一的问题,该文梳理了当前国内外城区边界相关概念及界定标准、不同分辨率影像下的城区边界遥感提取方法,以及城区边界提取中"连接"的判断方法。结果表明,当前城区边界遥感提取主要面临3个问题:选用的标准、城区中的"连接"判断标准缺乏、自动化程度有待加强。提出了上述3个问题的解决思路:构建综合空间特征和人口特征,符合中国国情和特色的指标体系;探讨不同"连接"判断方法对城区边界提取结果的影响;将城区边界提取标准转化为机器学习算法,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城区边界自动化提取程度。  相似文献   
14.
针对差拍计数器测量系统和差拍数字频标比对系统各自的频率测量特性、精度表现等方面的差异,建立了基于差拍技术的频标比对平台以便进行测试比较。分析了这两套系统的技术要点及实现流程,详细阐述了差拍数字频标比对系统性能较高的原因,并对这两套系统的综合性能进行了测试和比较分析。差拍计数器测量系统所得测量值的稳定度(A11an方差,τ=1S)为4.7×10^-12,差拍数字频标比对系统所得测量值的稳定度为3×10^-14,后者比前者提高了近两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西部地区大气干湿沉降元素通量及来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检测吉林省西部地区大气干湿沉降中各元素含量,追踪其可能来源,探讨影响吉林西部大气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在吉林省西部均匀布置大气干湿沉降采集点共55个,采样密度为15 个/万km2。样品的检测在国土资源部长春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进行。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富集因子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吉林省西部大气中常量元素Al、Ca、Fe、K、Mg、Na以及N、C元素均表现出较高的沉降通量,采样点湿样部分与干样部分元素平均沉降通量及比值显示,所有元素均为沉淀部分大于溶解部分;各元素富集因子均值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大气综合质量评价的主要因子F1(F、Ni、Mo、Co、Cr、Cu、Mn、Zn、P、Hg、Ca、Fe、Mg)中除Zn外,其余元素的富集因子均接近1或远小于1,说明大气中的这些元素主要输入源为自然源或是自然界中沙土、岩石风化的尘埃。影响大气综合质量评价的次要因子F2(U、Th、Pb、C、As、Al、K、Na、B、N)中的各元素除U、Th、K、Na来源于自然源外,其余元素主要来源为人为源或受人为污染的可能性大。各元素主要以固态形式存在于大气沉降样品中。来自于自然源或自然界中沙土、岩石风化的尘埃是影响吉林省西部大气质量的主要原因,人为污染是次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分别于2009年8月和2010年5月对直湖港支流龙延河水系的鱼类集群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有多种鱼类存在,共采集到31种,隶属于5目9科22属;春、夏两季鱼类集群的种类数没有明显差异,但春季的鱼类多度和生物量均显著高于夏季;主干支流、次级支流和支流末端等不同区位的鱼类组成也有一定差异;水体透明度、...  相似文献   
17.
针对既有城市蔓延测度研究中测度单元和尺度单一的问题,该文通过构建本地化的加权城市扩散模型,以北京市为例,探究城区、城区缓冲区、市辖区等不同尺度对城市蔓延测度的影响,并在1 km2格网、区县、主体功能区等不同单元上分析2000—2020年的城市蔓延空间差异特征。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高度蔓延地区随时间变化不断向城区外围转移。其中,2000年城区尺度下的城市蔓延程度最高,而2010、2020年则变化为城区3 km缓冲区尺度;(2)城市蔓延受交通辐射影响较大,且高度蔓延地区由高速公路附近区域逐渐向环城市功能拓展区的区域演变;(3)中心城区蔓延程度呈现降低趋势,其中首都功能核心区中蔓延程度始终保持最低水平。该研究结果可为城市治理、城市更新与国土空间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