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2篇
  免费   146篇
  国内免费   168篇
测绘学   76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117篇
地质学   513篇
海洋学   104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49篇
自然地理   3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831.
根据卫星影像解译和野外调查结果,本文重点分析研究楚雄-南华断裂的活动特征、最新活动时代、第四纪盆地的成因以及与1680年楚雄 6?级地震的关系。吕合、南华等多处第四纪断层剖面揭示了断错龙川江Ⅱ、Ⅲ级阶地晚更新世晚期堆积,表明该断裂是一条晚第四纪活动断裂,其最新时代为晚更新世晚期乃至全新世,运动性质以右旋走滑运动为主,水平走滑速率1.6~2.0mm/a。沿断裂发育有楚雄、南华、子午等多个第四纪拉分盆地。历史上,断裂附近曾发生1680年楚雄 6?级地震和多次中强地震,楚雄-南华断裂为这些地震的发震构造。从更大区域范围看,它与东部的曲江断裂、石屏-建水断裂一起,构成一组斜列的右旋走滑为主的活动断裂带。这种运动学特征类似于川滇菱形块体西南边界的红河断裂带,与川滇菱形块体SE向逃逸(运动)有关。  相似文献   
832.
陕南地区金矿床综合信息预测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在综合信息矿产预测理论与方法指导下,以金矿床密集区为模型单元,金异常密集区为预测单元,在GIS平台上开展综合信息矿产预测.结果表明,陕南地区大型金矿床的控矿因素具有共生和伴生的特点,可作为同一成矿母体.本地区的超大型金矿床大都分布在前寒武纪出露和隐伏基底边缘,中酸性岩体边缘和项部,双层结构控制的古生代盖层的泥盆系地层以及重磁环线构造的交汇处等.  相似文献   
833.
对地震预警信息发布时延作调研后认为,预警接收终端的发布时延小于1 s;广播、电视发布时延为几s;互联网发布(新媒体、手机APP、第三方平台推送)时效性受并发量影响,在千万级用户时发布时延是30~40 s。因此,应采用分区域分级发布策略,以提高发布时效。以汶川地震为例,针对社会公众发布预警信息的时效分析结果表明,在首台触发3~4 s内开始发布预警信息,震中20~50 km范围内95%以上的网民有1~7 s的预警时间,而破裂最大区域(北川)95%以上的网民将获得30 s以上的预警时间。  相似文献   
834.
松辽盆地南部协尔苏凹陷泉头组一段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为以泥石流为主的冲积扇相沉积,上部为冲积扇-辫状河相沉积.分析表明:下部砂体泥砾混杂、粒度较粗,不利成矿;上部主要发育两层砂体,砂体厚5~40 m,延伸稳定,有利于砂岩型铀矿化的形成.根据泉一段砂体的岩石学特征、岩石化学特征、后生氧化-还原特征认为,由于深部有机流体的后生还原作用及基底-盖层贯通断裂继承性活动对下部层位煤层气进行纵向疏导,泉一段砂体后生地球化学环境改变为还原环境,主要表现为发育煤成烃油浸砂岩及烃类质量分数很高,砂岩由原生红色褪色化成灰色、灰绿色;在此基础上,后期叠加层间氧化作用,但由于下部层位煤层气持续作用,本区氧化特征不明显,氧化砂岩以浸染状、斑点状、团块状和条带状残留于还原砂岩中.通过分析协尔苏凹陷钻孔岩心铀钍含量及铀矿化特征,认为达官五家子地段、塔林布敦吐地段泉一段砂体铀含量高,铀的活化迁移作用明显,砂体存在铀的后生富集;铀的存在形式主要为吸附铀,为黏土矿物及有机质,铀矿物主要为沥青铀矿.分析认为研究区具有较好的铀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835.
为准确模拟城市洪涝过程,以地表二维流动模型和SWMM一维管流模型为基础,同时考虑地表径流与地下管流交换的3种模式,构建了城市地表与地下管流双向耦合的水动力学模型。采用水槽试验算例和理论算例对耦合模型进行验证,并将耦合模型应用到英国Glasgow城市街区,分析排水管网和不同地表地下水流交换模式对城市洪涝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型在试验算例和理论算例的模拟中均具有较好的精度和可靠性,模型能够准确地模拟具有排水管网的城市洪涝演进过程;与无排水系统相比,检查井简化法、雨水口法和雨水口-检查井法3种水流交换模式下Glasgow城市街区模拟的最大淹没面积分别减少9.3%、23.2%和24.5%,其中对重度积水的消减作用更显著,淹没面积分别减少43.6%、79.9%和80.9%;检查井简化法的消减作用要远小于雨水口法和雨水口-检查井法,后两者差异较小。雨水口法和雨水口-检查井法比较符合实际情况,且雨水口-检查井法的计算效率更高更简单,因此,在城市洪涝模拟中采用雨水口-检查井法考虑地表径流与地下管流交换过程更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836.
依据sato单次散射模型,对山西北部(北纬380-41^0)2001年至2011年13个数字遥测子台记录的地震波形资料进行计算和分析。拟合尾波窗长40S时尾波Q值对频率的依赖关系,得到山西北部地区Q值随频率的变化关系式。其中,阳原台Q。值最高,大同台Q0值最低。研究区多数台站都表现为低Q0值,高q值,符合Q值与频率的依赖关系,表明该地区地下介质非均匀程度高,构造活动强烈;另外,研究区大同台、右玉台和偏关台相对于本次研究的其他台站为低Q0值区,这一区域正好位于我省西北部NNE走向的口泉活动断裂处,中间以盆地为分割,与恒山、六棱山断裂分开,表明研究结果与研究区活动断裂和沉积厚度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837.
对江苏省溧阳2次破坏性地震发震构造的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侯康明  熊振  李丽梅 《地震地质》2012,34(2):303-312
1974年、1979年在江苏省南部溧阳地区相继发生了震级分别为5.5级和6级的2次破坏性地震,其中1979年的6级地震是现代发生在江苏省陆域内震级最高的地震。2次地震相隔5年,极震区基本重合,说明2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属同一活动断裂。不少学者经过考察认为这2次地震的发震构造与NNE走向的茅东断裂有关。近年来,许多研究者在溧阳震区开展了大量浅层人工地震探测、高密度电法、钻探及地震地质考察,随着资料的积累以及对震区余震的精确定位,人们对溧阳地震的发震断裂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2次地震的主震及其余震均沿茅东断裂以东2km的金坛-南渡断裂分布,2次主震震中均位于金坛-南渡断裂南段与近EW向的溧阳-南渡断裂相交会的区域内。因此,笔者认为这2次溧阳地震的发震主断裂应为金坛-南渡断裂。  相似文献   
838.
北塬是位于甘肃省临夏县东北部的黄土塬,塬上分布为典型的马兰黄土。2008年汶川地震以后该地区陆续发生了较大规模的黄土湿陷灾害,并造成相当的经济损失。通过对北塬湿陷性黄土的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研究了黄土湿陷的原因和机理。结果表明,该地区黄土产生大面积沉陷的主要原因是汶川地震中产生的深大裂缝与底部黄土垂直节理贯通形成渗水通道,水在底部不透水层聚集,土体由下至上产生湿陷,从而导致地基沉降。结合经济可行性和当地实际,针对类似原因引起的黄土湿陷问题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39.
侯天顺 《岩土力学》2012,33(9):2581-2587
为了研究最优含水率、流动上、下限含水率对轻量土性能的影响,通过密度、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研究了混合土的工程性质。结果表明:采用流动性指标 控制混合土的流动性基本可行。混合土处于流动性上、下限含水率时,无侧限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几乎重合,流动性上、下限含水率范围内土壤性质较为接近。无侧限抗压强度随含水率增加而衰减,但流动上、下限含水率对应强度差别不大。不管含水率高低,强度随龄期增长,都可以采用双曲线模型进行预测,并且总结了7 d、90 d强度与28 d强度之间的经验关系。当含水率为最优含水率时,混合土基本不收缩;在流动性上、下限含水率范围内,线收缩率范围为1.53%~4.71%,体积收缩率范围为4.53%~13.46%,收缩性受含水率、水泥剂量等因素影响。理想密度模型可以近似预测混合土的湿密度,高含水率时预测值有一定误差,误差范围为3.834%~8.231%。  相似文献   
840.
在探地雷达探测工作中,为了尽可能多的获取回波信息,通常采用宽频带记录,这就不可避免地将各种干扰波也记录下来,其中随机噪声由于其频带较宽,分布于整个数据剖面,常规滤波方法对随机噪声的压制效果往往不佳。由于小波变换具有较强的分频和局部分析能力,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小波基函数和去噪方法,可较好地压制随机噪声,提高信噪比。基于二维小波变换理论,提出了采用自适应分层阈值法对探地雷达数据进行压制随机噪声的方法。通过不同模型、不同信噪比下正演模拟数据的验证以及对实测数据的处理,并与中值滤波法和全局阈值法的去噪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自适应分层阈值法去噪效果更好,实用性更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