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8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40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71篇
海洋学   47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2004年底的天灾印度洋大海啸,迄今回忆起来仍令人毛骨悚然。大海啸留给人们更多的是痛苦、怀念、忧患和反省。心有余悸之际,人们将亡羊补牢的焦点集中放到如何用红树林来固筑天然防洪大堤和怎样去实践的思考中。  相似文献   
102.
1962-2007年广东干湿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广东省74个气象站点1962-2007年的月降水与气温数据,计算多时间尺度的标准化蒸散发指数,采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Mann-Kendall趋势检验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广东近50年来的干湿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 广东20世纪70年代以来干旱发生事件随时间持续增多,空间范围扩展;② 根据REOF时空分解的前6个空间模态,可以将广东划分成6个干湿特征区域,分别位于珠江三角洲、韩江流域及东江流域上游、西江流域及北江中下游流域、粤东沿海区域、北江上游区域和粤西沿海区域;③ 广东干湿发展具有明显的东西部差异性,其中西江流域和北江中下游流域、雷州半岛为主的粤西沿海流域存在着显著的干旱趋势;④ 6个分区干湿变化普遍具有2~8年的振荡周期,但最强振荡周期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103.
近年来,Newmark累积位移分析方法经过不断的改进和应用成为国际主流的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估方法之一,众多学者基于位移预测模型开展区域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估,然而鲜有针对不同位移模型对评估结果影响的定量研究。以天水地区为例,基于不同的位移预测模型开展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估,对比位移模型对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估的影响,探讨建立适用于我国的Newmark位移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基于不同位移预测模型评估所得的地震滑坡危险性结果整体趋势一致,均能区分区域地震滑坡危险性等级的相对差异,但在同样的危险性分级标准下,所得中、高危险区的分布范围有较大差异。这与位移模型的函数形式及其区域相关性有关,在引入Newmark累积位移分析方法开展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估的同时,应尽快建立考虑地震动衰减特征和工程地质背景的Newmark位移预测模型,为中国潜在地震滑坡危险性预测评估、震后滑坡快速评估等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4.
基于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估的Newmark累积位移模型,利用震前获取的震区地形数据、区域地质资料,结合地震动近实时获取技术,开展了四川九寨沟M_s7.0级地震诱发滑坡的应急快速评估。地震滑坡位移分析结果表明,同震滑坡活动的中—高强度区分布在断层两侧宽约4 km的带状区域内,整体沿北西方向延伸。其中,极震区的丰雪塘、日则和干海子等城镇驻地及附近道路的滑坡强度相对较高;震前、震后影像对比表明九寨沟地震诱发的滑坡类型以浅表型碎屑流及小规模崩塌为主,且同震碎屑流多是在震前已有碎屑流的基础上进一步活动扩展而来,震后汛期泥石流隐患也不容忽视;通过典型地区滑坡位移分析结果与震前、震后影像对比,表明滑坡位移分析结果能够较好的反映同震滑坡的宏观分布特征,但在场地尺度上吻合程度欠佳,后续将通过提升岩性和地形等数据质量进行改进。研究结果可为灾情研判提供宝贵信息,对提高灾害应急救援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5.
部分由于缺乏破坏性地震记录,部分由于处于边远山区,作为鲜水河-小江断裂系一部分的大凉山断裂带长期被研究者们忽视,以至于在描述该断裂系时,往往不把大凉山断裂带算在其中.造成大凉山断裂带被忽视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该断裂带是一条新生的构造带,新生性决定了其成熟度低于鲜水河-小江断裂系中的其他断裂带,所反映的线性断裂地貌特征不如其他断裂带明显.两年多详细的遥感解译和野外调查结果表明大凉山断裂是一条新生的断裂带:(1)具有复杂几何结构的大凉山断裂带无论是连续性还是成熟度都明显低于鲜水河.小江断裂系中的其他断裂带;(2)大凉山断裂带南、北两段的活动性高于中段,而且北段的左旋位错量是南段的3倍,小震活动在中段也存在一个明显的空区,说明大凉山断裂带还没有完全贯通,尚处于从两端向中间发展的早期阶段;(3)大凉山断裂带上地质体反映的总位错和水系的位错基本相同,说明大凉山断裂带开始于该地区水系成型之后,而鲜水河-小江断裂系中其他断裂带上的总位错远大于水系所反映的位错;(4)探槽揭示的古地震事件和用断错地貌和GPS观测结果估计的水平滑动速率3~4mm/a,都表明大凉山断裂带与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一样也是一条强震构造带;(5)在滑动速率大致相当的情况下,并假定各断裂带在整个发育历史中滑动速率基本不变,大凉山断裂带产生11km的滑移量需要2.7~3.7Ma,而安宁河和则木河断裂带完成47~53km的位错量需要12~18Ma.进一步推断,新生的大凉山断裂带产生于鲜水河-小江断裂系中段的“裁弯取直”,而“裁弯取直”是由于青藏高原南东块体相对刚性的顺时针旋转造成的.随着“裁弯取直”的持续发展,大凉山断裂带将可能逐渐取代安宁河和则?  相似文献   
106.
官子美  罗永康 《地震研究》1999,22(2):187-192
把预测震灾直接经济损失的简化公式扩张为模糊数学的区间运算,这样使预测结果更切实际、更加科学、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07.
菲律宾东临太平洋,西濒南海,南近印尼及马来西亚的沙巴地区,北隔巴士海峡与台湾相望,面积29.97万平方公里。全国有7100多个岛屿(但只有2400多个岛屿有名称),海岸线长达18533公里,吕宋及棉兰老两大岛占全国面积的2/3。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菲律宾世代享受大海的恩惠,但自80年代以来,由于  相似文献   
108.
在软粘土地基中设置透水性的混凝土桩,可起到“砂井”排水固结作用,可提高单桩承载力和地基承载力,节省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109.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我国房地产业发展迅猛,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住宅商品化、货币化政策相继出台,以住宅开发为主的房地产项目不断增加,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投资决策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决策重要依据的经济效益评价指标及其计算方法,却由于房地产开发项目其独有的特性,在运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和参数》进行评价计算时,常常出现一些不能有效解决的实际问题。现将房地产开发项目的特性及经济评价指标和计算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0.
何娟  郑珊  吴保生 《湖泊科学》2023,35(1):338-348
以往关于三门峡水库的研究多关注库区年际间的冲淤变化,而对汛期和非汛期库区冲淤分布研究较少。本文基于三门峡水库蓄清排浑运用以来1974 2018年实测水沙、断面及冲淤数据,研究汛期和非汛期库区冲淤重心的迁移、冲淤速率及其对潼关高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蓄清排浑运用以来库区河道基本遵循汛期冲刷、非汛期淤积的演变规律。分别定义汛期最大冲刷速率和非汛期最大淤积速率发生的相邻两断面间的子河段为冲刷重心和淤积重心,汛期冲刷重心与非汛期淤积重心出现的位置基本对应,1974 2010年冲淤重心由距坝约90 km逐渐向坝前移动,平均下移速率约1~2km/a;2010年后冲淤重心逐渐上移,2017年位于坝上游约60~70 km,但冲淤强度明显减弱。淤积重心的位置主要受水库回水长度影响,冲刷重心主要与汛期水流能量相关,淤积重心位置迁移滞后于影响因子的变化约5年,而冲刷重心滞后时间约2年。潼关高程与潼关至太安段(潼太段)比降呈反比关系,比降越大,潼关高程越低,而当冲刷重心迁移至潼太段并影响其下段时,潼太段比降增大,利于潼关高程降低。1985年后回水范围和冲淤重心均位于潼关以下,潼关高程受冲淤重心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