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32篇
海洋学   5篇
天文学   35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推导了GPS无线电掩星振幅观测反演地球大气技术中Abel积分变换中的天顶补偿项,定性地说明了天顶补偿项对计算过程和反演剖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62.
高帆  韩竹军  袁仁茂  董绍鹏  郭鹏 《地震地质》2021,43(6):1412-1434
历史地震资料在研究地震活动性和评价地震危险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沿活动断裂丛集状发育的地震滑坡可为识别和复核历史地震提供重要的线索.通过遥感影像和野外地质调查发现,沿小江断裂南段至少有10个地点发育滑坡,规模大小不一,既有体积>100万立方米的大型滑坡,也有体积<10万立方米小型滑坡,但均为目前处于稳定状态的历史古滑坡.这些滑坡主要分布在地形坡度较缓的盆地及其边界地区,很可能为地震滑坡,而非由降雨诱发.滑坡后缘陡坎的角度基本集中在29°~31°之间,表明其应该为1次地震事件的结果.基于LiDAR测量建立滑坡发育段落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在生成的三维地形阴影图上清晰地揭示了滑坡体与小江断裂南段最新地表破裂带的密切关系,该断裂段最晚一次断错地表的地震事件触发了丛集状分布的滑坡.综合经验估算结果、滑坡体探槽中年代样品14C的测试结果和历史文献资料,地震滑坡的发生时间可以推断为公元1606年.对这些历史地震滑坡的认识一方面为将小江断裂南段确定为该地震的发震构造提供有力的证据;另一方面也为重新评价地震震级提供新的切入点.根据小江断裂南段地震地表破裂带的最新研究成果及经验关系式,同时结合不同震例的地质灾害强度以及人员伤亡数的对比分析,对1606年建水地震震级的复核结果表明:其震级很可能≥712级(即≥7.5级).鲜水河-小江断裂系的强烈活动和发生大地震的能力至少可一直延续到小江断裂南段.目前由GP S观测资料所证实的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壳物质绕东喜马拉雅构造结(EHS)的顺时针转动需要一个连续的左旋走滑断裂系统作为东部边界,文中的工作和认识可促进对该东部边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3.
为了解决导航电子地图数据生产成本高昂、更新周期长等问题,提出了由导航变化数据发现、分析、采集、制作、发布构成的导航电子地图增量式更新闭环服务模式,将公众和导航数据用户等非专业数据生产人员纳入到导航电子地图数据维护和更新框架,可以提高数据的现势性,而且大大地降低生产和应用成本,为导航电子地图服务提供了一种可操作性强的参考模式。  相似文献   
64.
在大气多路径传播条件下,讨论了两种无线电信号的反演方法:几何光学方法和后向传播方法.当大气存在多路径效应时,采用几何光学方法反演大气参数会引入较大误差.后向传播方法将无线电信号从多路径区域反推至单路径区域,减少了大气多路径效应的影响.为了比较不同的反演方法,利用多相位屏模型,数值模拟了大气多路径条件下无线电信号在大气中...  相似文献   
65.
基于花生生长中后期2020年8月1日和15日两个时相高分多光谱数据,构建40个作物分类遥感特征,采用ReliefF-Pearson方法优选出15个特征,构造作物可分的4种特征空间.采用最大似然分类法、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分类器,分别耦合4种特征空间,开展作物分类对比试验,进行分类精度和景观评价提出作物双时相遥感分类模型...  相似文献   
66.
陈涛  涂晨  郭鹏鹏  周倩  骆永明 《海洋学报》2018,40(12):112-119
微塑料因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可作为重金属、有机污染物以及病原微生物的载体。已有研究表明,微塑料表面附着的微生物主要以生物膜的形式存在。本研究以山东省海岸带环境中常见的两类软质塑料——发泡类聚苯乙烯(expanded polystyrene,EPS)和聚乙烯薄膜(polyethylene films,PE)为研究对象,比较了MP FastDNA®和MOBIO PowerSoil®两种DNA提取试剂盒对微塑料表面生物膜DNA的提取效果,探讨了不同的微塑料粒径和数量对DNA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MP FastDNA®试剂盒对两种软质微塑料表面生物膜DNA的提取浓度显著低于MOBIO PowerSoil®试剂盒(1.0~12.5倍)。采用MP FastDNA®试剂盒提取的PE表面DNA的浓度约为EPS的1.3~4.4倍。当微塑料数量不大于20片时,小粒径(1~3 mm)的EPS表面生物膜DNA浓度显著高于大粒径(3~5 mm) EPS,而对于PE薄膜则相反。对于两种粒径的EPS,微塑料表面DNA浓度均随着微塑料数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但对于小粒径(1~3 mm)的PE薄膜,DNA浓度随微塑料数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而大粒径(3~5 mm)的PE薄膜表面DNA浓度随微塑料数量的增加而降低。微塑料的粒径和数量对其表面DNA提取效果影响的差异与微塑料的类型及其理化性质有关。本研究可为海洋与海岸环境中微塑料表面微生物群落组成与多样性研究提供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67.
用价值函数的最优估计方法,发展了地基GPS弯曲角和相位观测联合反演大气折射率廓线的算法. 在价值函数中提出了一个比较合理的权系统;通过四参数形式的折射率模型,采用变分同化技术,反演出大气折射率廓线. 模拟结果显示,地基GPS观测反演得到的低层大气折射率廓线与真值吻合较好,并可以应用到大气波导的探测.  相似文献   
68.
以湖北省利川市忠路镇洞脑壳温泉为研究对象,从温泉区域水文地质背景入手,分析了其水文地球化学和氢氧同位素
特征。结果表明:温泉的补给高程为1609m,补给来源为大气降雨,温泉的热储温度为54.06℃,温泉的成因受岩性和区域地质构
造条件所控制,大气降水自齐岳山背斜南东翼二叠系栖霞组-茅口组灰岩地层汇入地下,经小河向斜中的岩溶裂隙向区域东南地
势低洼处径流,至洞脑壳处遇七里岩断层出露地表。   相似文献   
69.
对南北地震带基础数据调查反映出的问题总结归类,并通过分析,找出基础数据的影响因素,以便今后在收集和更新基础数据时,找到更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在努力提高基础数据可靠性的同时优化数据库,更加方便、及时地进行基础数据库更新维护。  相似文献   
70.
上海地区地基GPS水汽三维层析技术和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基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探测大气水汽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观测天顶方向的大气水汽总量(Precipitable Water vapor,PW);二是遥测倾斜的信号路径上的水汽总量(Slant-path Water vapor,SW);三是应用组网的GPS站倾斜路径观测反演局地上空的水汽三维信息,即水汽层析(watervapor tomography)技术.简单介绍了上海地区稠密的地基GPS网,并且在该网的基础上通过GAMIT软件计算出的整层水汽PW和各个方向上的梯度信息及观测残差,来获得GPS测定的SW,运用层析的技术可获得上海地区水汽的三维分布信息.以2008年8月25日上海罕见的大暴雨为例,分析了水汽三维结果在强对流天气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