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1篇
  免费   403篇
  国内免费   535篇
测绘学   213篇
大气科学   308篇
地球物理   401篇
地质学   1237篇
海洋学   249篇
天文学   67篇
综合类   115篇
自然地理   25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110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129篇
  2002年   231篇
  2001年   214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李治  李国平  胡振 《干旱区地理》2017,40(2):434-440
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平台,城市尺度的低碳建设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西部特大城市-西安市为例,分别从碳排放量变化趋势、未来发展目标、关键部门能耗系统分析其低碳发展现状,指出存在问题及可能的节能减排潜力,认为西安市高碳发展模式明显,面临资源禀赋差异、能源消费结构的锁定效应、能源利用效率低、城市空间结构不合理、高能耗建筑多、碳汇能力弱等问题。基于此,制定工业节能技术改造、城市空间合理布局、推广绿色建筑、社会治理创新和政策保障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92.
浙东晚中生代玄武岩的锆石SHRIMP U-Pb 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浙江东部晚中生代分属上下岩系的8个火山-沉积岩地层的玄武岩样品中的锆石进行了内部结构研究,并用 SHRIMP方法测定了U-Pb年龄。结果显示,下岩系玄武岩中多数锆石给出206Pb/238U年龄为 (120±1) Ma,Th/U比值为 0.65~2.44; 上岩系玄武岩中最年轻锆石的206Pb/238U 年龄为(103±2) Ma,Th/U 范围是0.57~3.03。上下岩系的形成时代的结 果与前人研究的相应地层年代一致,但也存在有明显差别。在测定过程中发现,下岩系玄武岩中锆石年龄分布相对集中, 仅有少量的古老锆石残留,表明在玄武岩形成过程中,只有少量地壳成分混染。上岩系中与玄武岩同时形成的锆石含量较少, 多数是捕获锆石,且年龄分布范围较大,几乎覆盖了华南地块所有岩浆活动时代,这表明在玄武岩形成过程中捕获了陆壳 物质,这种陆壳物质很可能是含有不同时期锆石的碎屑沉积岩/物。  相似文献   
993.
To evaluate the particle dynamics and estimate the POC (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 export flux from the euphotic zone in the western Arctic Ocean, 234Th-238U disequilibrium was applied during the second Chinese National Arctic Research Expedition (July 15–September 26, 2003). The POC export fluxes are estimated from the measured profiles of the 234Th/238U activity ratios and the POC/PTh ratios. The average residence times of the particulate and dissolved 234Th in the euphotic zone are 33 d and 121 d, and their average export fluxes are 480 dpm/m2d and 760 dpm/m2d, respectively. The scavenging and removal processes of particle reactive elements are active in the upper layer of the Chukchi Sea. The average residence time of 234Th increases from shelf to basin, while the export fluxes of 234Th decrease. The estimated POC export fluxes from the euphotic zone vary from 2.1 to 20.3 mmol/m2d, indicating that the western Arctic Ocean is an important carbon sink in summer due to efficient biological pump.  相似文献   
994.
古遗址、古墓地发掘过程中的自然变形研究是反演或充实历史和史前变形历史记录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近期我省地震部门会同省文物考古部门,对皖西霍山戴家院考古现场进行专题发掘调查,发现了与构造运动有关的地裂缝,其中充填有砂线、砂脉.初步研究显示包括两期变形,且均显示高速变形特征,代表两次地震事件.发生时代约相当于西周晚期和春秋中晚期,前者规模较大,含砂裂缝长轴方向平行于近侧的地震活动断裂方向.本次发现及初步分析填补了东部地区西周到春秋期自然变形事件研究空白.  相似文献   
995.
湘西南红黏土路堤填筑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南的湘西南地区气候潮湿多雨,由于特殊的气候及地质条件,广泛分布着由碳酸岩风化形成的高液限红黏土。红黏土天然含水率高,又由于其本身固有的大孔隙比和结构性强的特点,要达到规范要求的压实度较为困难。结合该地区公路建设,开展了红黏土填料含水率、松铺厚度、碾压机械等多种工况组合下的现场碾压试验研究,其目的在于探求适合红黏土填料的碾压工艺,提出兼顾土体碾压效果和路堤填筑质量的压实控制建议。研究表明,压路机选用凸块振动碾、填土松铺层厚度控制在25~30 cm、土体含水率控制在大于最优击实含水率2%~5%范围时,现场碾压效果较好,压实土体也将具有较为稳定的工程性质  相似文献   
996.
为分析交错新建隧道施工对既有隧道的影响,采用公路隧道结构与围岩综合试验系统对交错隧道进行三维物理模型试验。测试的内容包括新建隧道开挖引起既有隧道围岩内部压应力、围岩内部位移及支护结构内力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既有隧道拱顶径向压应力和拱腰切向压应力具有增加趋势,拱顶切向压应力和拱腰径向压应力具有减小趋势;拱顶围岩内部位移表现为压缩变形,拱腰围岩内部位移为拉伸变形;既有隧道支护结构的轴力和弯矩全为增加,右拱腰的弯矩受到的影响最大;新建隧道施工对既有隧道L8截面的影响较小,对L1和L4截面的影响非常明显,当间距小于L8截面情况时应采取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997.
地质调查中的遥感影像及地理空间信息数据量大,种类繁多,基于MapGuide平台建立的地质调查遥感数据服务系统,面向野外地质调查人员与管理人员,可实现海量基础遥感影像数据、专题产品数据以及相关矢量和高程等数据的存储、发布、下载和综合管理等功能。系统在相关野外地质调查单位示范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98.
999.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