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8篇
  免费   202篇
  国内免费   212篇
测绘学   135篇
大气科学   100篇
地球物理   181篇
地质学   454篇
海洋学   105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76篇
自然地理   23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41.
重磁遗传算法三维反演中动态数组优化方法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将地下场源划分成很多规划小单元,并且反演这些单元的物性变化是重磁反演,特别是三维反演的重要方向。在应用遗传算法进行该类反演过程中,隐含着数据量大时高维动态数据内存管理问题。为此,作者在本文中提出了简单、有效的动态内存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42.
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包括两颗小卫星,将分别运行于目前国际上地球空间探测卫星尚未覆盖的近地赤道区和近地极区.双星计划的主要科学目标是用高分辨率的仪器在近地空间的主要活动区探测场和粒子的时空变化;研究磁层亚暴、磁暴和磁层粒子暴的触发机制及磁层空间暴对太阳活动和行星际扰动的响应过程;建立地球空间环境的动态模式.为了实现科学目标,赤道卫星和极区卫星上各载有9台探测仪器.赤道卫星的轨道是:近地点550km,远地点60000km,倾角约2.5°;极区卫星轨道是:近地点350km,远地点25000km,倾角约90°左右.为了使双星计划与欧空局ClusterⅡ相配合,赤道卫星计划于2002年12月发射,极区卫星计划于2003年6月发射.双星计划与ClusterⅡ相配合,可形成地球空间6点探测计划,这将成为21世纪初国际上重要的地球空间探测计划.  相似文献   
43.
水与流体饱和孔隙介质界面上非镜面反射声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光学法和发射-接收法研究了水与流体饱和孔隙介质界面上声波的非镜面反射声场.测量了入射角θi为16°-80°范围内的反射系数R,记录了θi在Rayleigh波临界角θc附近±4°范围内两束反射波的反射角、波束位移△、波形和频谱.实验发现:(1)在θc附近±4°范围内,观察到θi两束反射波A和B,其中波束B沿界面有波束位移△,实验测出△随θi增大而减小,并非在θic时最大.(2)反射角等于θi的波束的频谱很接近于入射波的频谱,反射角等于θc的波束的频谱相对于入射波有频谱的负偏移.(3)波束A的相位与发射换能器直达波的相位一致,波束B的相位与波束A相反  相似文献   
44.
中国流动人口的影响要素与空间分布   总被引:66,自引:14,他引:66  
利用公安部 1 996年流动人口统计数据 ,对中国流动人口的影响要素和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首先 ,从城市角度分析中国流动人口的“拉力”要素发现 :流动人口规模与经济增长要素、投资要素相关显著 ,与社会发展要素、消费要素相关不显著 ;其次 ,运用 GIS技术与空间相关分析的综合集成方法 ,对中国流动人口的空间分布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中国流动人口分布存在着突出的城乡“二元”结构、东中西“3带、 5区”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45.
某水电工程地应力场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运用有限元法模拟位于深切河谷中的某水电工程区地应力场的形成过程,并与地应力的实测成果进行拟合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的一些特殊现象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46.
在设计高精度速率转台系统时,对PID控制与变阻尼控制作了对比研究,采用变阻尼控制方案较好地解决了系统快速性的矛盾,并且给出的仿真结果实验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47.
祁连山北坡流域冰川物质平衡波动及其对河西水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27,他引:16  
祁连山北坡各流域发育有现代冰川 2 166条 ,总面积 13 0 8km2 ,冰储量 60km3,冰川融水补给河流约 8× 10 8m3·a-1,占河西地表总径流量的 11% .近 4 0a来 ,东段石羊河流域冰川物质平衡 (Bn)呈较大负平衡 ,Bn在 - 80~ - 12 0mm间 ;西段的讨勒河、疏勒河和党河流域冰川具正物质平衡 ,Bn在+ 5 0~ + 90mm ;黑河流域的冰川处于过渡区 ,其冰川物质平衡多年平均在 - 4 0~ + 4 0mm间 .冰川物质平衡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河流径流的变化 ,洪水坝河、党河和昌马河的冰川融水补给率达 3 0~ 4 0 %以上 ,东大河、大渚马河、马营河和讨勒河的补给率在 12 %~ 14 %之间 ,而西营河和梨园河仅有 7%左右 .冰川物质平衡逐年变化显示 ,2 0世纪 5 0~ 70年代冰川以负物质平衡为主 ,80年代开始向正的平衡开始转化 ,90年代以正平衡为主 ,主要是冬季气温上升引起的降雪量增加的结果 .在全球气温变暖情景下 ,东段冰川物质平衡将呈增加的趋势 ,西段冰川物质平衡将呈下降的趋势 ,将使西段以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径流增加 ,而东段石羊河流域径流下降明显 .  相似文献   
48.
GPS工程控制网的若干特殊问题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根据GPS定位技术的优点,讨论了建立GPS工程控制网在踏勘、设计、观测及数据处理方面的若干特殊问题,并提出高精度工程控制网GPS数据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49.
动态监测方法在理论上是可行的,方法也是简便的,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由于结构的复杂性,测量技术的局限性,单纯依赖理论计算分析诊断结构的病害状况并不总是容易实现的,本文介绍一种依据基本振型的振动反应求局刚度的方法,简单,实用,实践中如果辅以调查,考察,类比,分析...,可作出更切合实际的可靠诊断,文中还介绍一些实例,有助于启迪,开拓动态监测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50.
Using the WKBJ approximation method we calculate the synthetic teleseismograms of P and PP waves to match the observed ones of six large Chinese earthquakes with known focal mechanisms: Tibet earthquake of July 14, 1973; Haicheng earthquake of February 4, 1975; Songpan earthquakes of August 16, 1976, August 21, 1976 and August 23, 1976 and Nignhe earthquake of November 15, 1976. The focal mechanism of the Tibet earthquake is discussed to examine the technique used in the calculation. We note that the amplitude ratios of PP and P waves (A PP/A P) hav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for dip—slip events and strike—slip events within certain epicentral distances. We calculate the synthetic teleseismograms of P and PP waves for the strike—slip and dip—slip events with fault angles of 330°, 240° and 0°, focal depths of 8 km, 17 km and 24 km, at the assumed station with an azimuth of 310° and epicentral distances from 40°; to 80°. The diagrams of maximum amplitude ratios of PP and P waves (A PP/A P) versus distances are given. The possibility to use the (A PP/A P) values to give an approximate estimation for the focal mechanism type is discussed. This work may be useful for determining the focal mechanism type for those earthquakes which have only few records such as the Chinese earthquakes from the 1930s to 1960s.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is paper appeared in the Chinese edition ofActa Seismologica Sinica,13, 150–160, 199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