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4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23篇
地球物理   28篇
地质学   77篇
海洋学   23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4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0 毫秒
71.
1969年渤海7.4级地震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性分析了40年来渤海7.4级地震的研究成果,包括渤海地震的基本参数、地震序列特征、发震构造与震源断层、区域及深部构造背景、前兆现象以及地震烈度分布与震害等,并提出今后仍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2.
质地对土壤热扩散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热性质的研究是分析地表能量平衡的重要途径之一,土壤热扩散率是表征土壤热性质的重要参数。根据非稳态一维热传导方程的差分解计算了不同质地土壤的热扩散率。结果表明,风干土热扩散率小于1.4×10-3 cm2·s-1,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小;土壤质地越轻土墒条件越好热量传输速度越慢。  相似文献   
73.
河南留山盆地上三叠统沉积粒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留山盆地上三叠统概率累积曲线、粒度参数和C-M图解等分析,沉积物粒度特征主要反映了扇三角洲泥石流、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沉积。下部太山庙组显示了水流由强至弱,搬运能力逐渐减小的过程;上部太子山组显示出水流不稳,流速交替多变的特点。粒度特征也显示了紊流作用的强烈影响,而紊流作用的产生可能与快速水流以及较高的悬浮颗粒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74.
朱正国  李文江  宋玉香 《岩土力学》2008,29(Z1):277-282
乌蒙山2号隧道是改建铁路贵昆线六盘水至沾益段增建2线工程,出口段扒挪块车站伸入隧道内547 m,为4线大跨车站隧道,开挖轮廓最大跨度为24.13 m,为目前亚洲铁路隧道开挖最大跨。为研究此车站隧道设计与施工方案的合理性,采用FLAC3D 三维快速拉格朗日差分方法分析软件对此超大跨车站隧道施工开挖过程进行三维数值模拟计算。通过分析车站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和支护结构的2次应力场、变形场和塑性破坏区的变化特征,总结了车站隧道围岩和支护的应力、变形和破坏区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为推荐施工方法的安全性及临时支护的拆除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5.
以金沙江寨子村昔格达组半成岩为研究对象,通过X射线衍射、电镜扫描,测定了矿物成分、天然与饱和状态矿物颗粒微观结构;通过三轴压缩试验,研究了昔格达组半成岩受水和围压影响的强度及变形变化规律,并探讨了微观机制;通过对昔格达组半成岩、土、软岩强度指标与含水率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了昔格达组半成岩不同于土和软岩的强度特性,并给出了针对此类岩土体的工程分级建议。研究表明:(1)微观结构显示昔格达组半成岩有明显不同于土和岩石的弱胶结结构特征,在饱和后胶结结构易遭破坏;(2)昔格达组半成岩黏聚力、摩擦角均随含水率增加而减小,平均模量在高含水率下随围压增加而增大,围压一定时随含水率增加而减小;(3)昔格达组半成岩、土、软岩的黏聚力大小为软岩>昔格达组半成岩>土,黏聚力对含水率的敏感性为软岩>昔格达组半成岩>土,摩擦角对含水率的敏感性为土>昔格达组半成岩>软岩;(4)将Φ50 mm×100 mm标准试件的单轴抗压强度在0.2~3 MPa,黏聚力在30~200 kPa的岩土体归类为硬土?软岩,建议在工程实际应用中将其与岩石和土进行区分。  相似文献   
76.
利用1985年TM影像和2004年ASTER影像解译的结果,从五方面分析了海峡两岸的典型港口城市泉州市和高雄市1985~2004年土地利用的变化及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导致两地土地利用变化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人口与城镇化速率、工业化与埘外贸易的发展及土地利用政策因素,最后作者总结了高雄市土地利用卜的经验并就大陆土地资源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7.
A primitive equation 3-dimensional baroclinic ocean model without the rigid-lid approximation is described. The horizontal resolution is 2.5°×2° and the vertical variations of the velocity components are resolved by 6 layers.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allowable integration time step which is constrained by stability requirements, the vertically integrated continuity equation is linearized and both the pressure gradient terms and the Coriolis terms in the momentum equations are finite-differenced semi-implicitly. The model is applied to simulate the circulation as well as the free surface elevation and temperature patterns in the tropical and northern Pacific Ocean in both summer and winter using the wind and temperature data at the 1000 mb pressure level as input to the model. The computed results are in general consistent with observed patterns. In particular, it is shown that the positions of the meandering axis of the Kuroshio in summer and winter are markedly different. This work was supported by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Research Grant No. 340/854.  相似文献   
78.
ImODUcrIONTheoceanisanimPoftantcomPonentofourenvironment,affchthedimatethroughairseaintCraCtions,anexamPleofwhichistheanomalousworkldirnatecausedbytheElNffoduetoanomaloustemPeratuasofthePadricthen,offersincmising1ydriportantresounatornankind,butbeauseofthescardtyoffiekldata,ourknowledgeofthedynandesofthevariousproanesthatoccurintheocean(eSpedallyinthedeepsea)isstilifarfromcomplete.WiththerapiddeveopmentofhighspedcomPutersandnumericalmathematics,numericalsimulationsarenowwidelyusedtocomP…  相似文献   
79.
龙黎  董玉祥  孙忠 《沉积学报》2012,30(4):724-730
在我国海岸沙丘主要分布地区河北昌黎黄金海岸选取代表性的海岸横向沙脊为研究对象,对其典型断面上沙丘表面不同部位的21种地球化学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Co、Zr和Mg三种元素在海岸沙脊表面不同部位的含量差异明显且与海滩沙相比含量差异较大,Cr、Pb、Ti、Nb、As、Mn、Zn和Ba等8种元素的含量差异程度中等,但Y、Ca、Fe、Na、Al、Sr、P、K、Rb和Si等10种元素的差异并不明显,而11种差异程度中等以上元素在海岸横向沙脊迎风坡脚、迎风坡、脊顶、背风坡、背风坡脚等部位的含量变化特征并不一致,呈现出不同的分异模式,其主要原因是受沉积环境、化学元素性质、粒度特征及营力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80.
为了查清活动断裂对公路的影响,总结了宁夏地区9条全新世活动断裂的基本特征和活动性,确定了评价和预测活动断裂对公路工程影响的指标体系,并建立了分级标准。采用优先排序法对指标进行筛选和优化,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权重,选用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法建立了评价模型。以ARCGIS9为平台,建立了宁夏地区活动断裂空间数据库,运用矢量叠加运算实现了宁夏地区活动断裂对公路影响的现状评价,运用栅格叠加运算实现了宁夏地区海原活动断裂带对公路影响的预测评价。预测结果表明,宁夏地区对公路影响大的海原活动断裂面积为12.34km2,占全区总面积的1.0%;影响较大的为271.28km2,占总面积的21.4%;影响中等的为400.05km2,占总面积的31.6%;影响小的为585.04km2,占总面积的4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