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43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36篇
地质学   113篇
海洋学   43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81.
充填采矿法采矿是减少矿山矿产资源浪费和环保的一项开采新技术,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锡铁山铅锌矿充填孔因地层复杂,工期紧,施工难度很大。在施工中对钻进工艺进行优化组合,同时配套钻具级配、钻进参数优化选择,达到了施工的目的。另外在钻孔孔斜控制和测量方法上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方法组合,对孔斜控制提供了有利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82.
珠穆朗玛峰北坡地区的气温分布及其垂直梯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资料比较稀少的珠穆朗玛峰北坡地区进行气象观测对于研究该地区的气候变化及其对冰川变化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不同海拔(5 207,5 550,5 792和5 955 m)的4个自动气象站和高空探测资料,分析了珠穆朗玛峰北坡近地面和自由大气的温度分布状况及其梯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年平均日变化气温5 207 m站的升温速率最快,5 550 m站次之,5 792m和5 955m站最小,4个站月平均最高(低)气温分别为5.7℃(-9.3℃)、4℃(-6.5℃)、1.4℃(-14.8℃)和1.3℃(-15.4℃);气温递减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最大(小)值出现在1月(3月),其值约为1.07℃·(100 m)-1(0.12℃·(100m)-1),年(春、夏、秋季)平均日变化幅度白天大、夜晚较小,冬季全天比较平缓,夏季在00:00-09:00(北京时)出现正值,其他季节全天皆为负值;自由大气的温度递减率值大部分都在0~1℃·(100 m)-1之间,海拔5 200~6 000m之间的平均温度递减率值为0.78℃·(100m)-1.  相似文献   
83.
陈光艳  段向东  张虎  曾文涛 《地质通报》2012,31(203):321-325
在进行云南l∶5万板桥幅区域地质调查的过程中,对该区保山地块中前人划分的双麦地群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发现,该区的双麦地群实为一套细碎屑板岩夹大理岩和安山质、玄武质火山岩组合,并在其中首次发现了晚寒武世崮山期Blackwelderia带的三叶虫化石分子Blackwelderia baoshanensis Luo,Blackwelderia sp.,Parashengia elongata Luo等,且具明显的底栖-浮游的混生现象,从而确定该套地层应属寒武系上统核桃坪组,而非寒武系下—中统双麦地群。该套地层岩石组合及其时代的确定,为进一步深入了解保山地块的构造属性、构造单元划分和发展演化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84.
基于EMR方法的内蒙古测震台网监测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考察内蒙古及邻区地震监测能力的时空分布特征,并为该地区的地球科学研究和测震台网的进一步优化布局提供科学参考,根据内蒙古测震台网发展的各历史阶段,分析了地震定位台站数据和台站张角的时空分布,并采用完整性震级范围(EMR)方法,研究了最小完整性震级Mc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台站张角和台站数的时空演化能够定性、客观地反映内蒙古测震台网台站数量由少到多,地震监测能力由弱到强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而EMR方法给出的Mc时空分布,可定量描述内蒙古测震台网各历史时期Mc时空的监测能力变化.结果显示,1990—2001年的模拟记录期间,呼和浩特地区Mc值约为ML2.0,与蒙古交界地区可达ML3.0以上.2002—2007年的模拟和数字化并行期间,内蒙古中西部以及与外省交界地区监测能力有所提升.2008—2012年的"十五"数字台网运行期间,测震台网的建设有效克服了行政区划狭长、台站布局不合理的现状,绝大多数地区ML2.2以上地震基本完整.相关研究将为内蒙古地区地震观测系统的进一步优化布局、地震观测产品用于地震预测预报研究和地震危险性分析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5.
光纤传感技术未来地震监测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文义  张文涛  李丽  黄稳柱  李芳 《地震》2012,32(4):92-102
利用光纤传感器进行地震前兆观测是一种独具优势的地震监测新手段。 光纤传感器具有高精度、 抗电磁干扰、 不存在零漂、 易于组网以及适于长距离传输等一系列独特优势, 可以解决地震前兆观测中电学测量仪器存在的固有问题。 介绍了几类常用光纤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综述了光纤传感器在地壳形变观测和地震波探测两个应用领域国内外的研究进展, 并指出了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研制了一套基于光纤传感器的钻孔应变、 地震波和地温同时测量的多参量钻孔综合地震观测设备, 现场实验表明, 该光纤综合钻孔地震观测设备适应地震前兆观测中对抗环境干扰能力、 测量精度、 稳定性等方面的性能要求, 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6.
膏岩三轴压缩试验及高温相变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凌杰  张文涛  范明  刘伟新  彭瑞东 《岩土力学》2012,33(11):3318-3322
采用伺服刚性试验机对天然膏岩开展三轴压缩试验,研究了温度及围压对膏岩强度及变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膏岩在不同围压下均具有良好的塑性流动特性,加载后无明显的剪切破坏面,而是出现明显的侧向膨胀。根据三轴试验结果,利用摩尔-库仑定律得到了膏岩的强度准则及抗剪强度参数。升高温度导致膏岩强度降低,且高温下石膏发生晶型转变,从二水石膏脱水转变为半水石膏,利用扫描电镜和X衍射对此过程进行了研究。脱水过程导致瞬间孔隙应力增加,膏岩破坏特性由延性转变为脆性。随着持续加载,破裂断面逐渐愈合。膏岩显著的塑性流动能力及快速的裂隙愈合能力对于天然气盖层的封闭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7.
碱渣改良膨胀土室内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室内试验,探讨利用碱渣作为添加剂对膨胀土改良的可行性和改良效果和碱渣改性土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和膨胀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掺渣率的增加,碱渣改性土的黏性成分的含量降低,粗颗粒含量增加,导致相对密度、液限、塑性指数、自由膨胀率、有荷膨胀量均呈明显减小趋势,这说明碱渣对膨胀土膨胀性的改良有显著效果;碱渣改性土可击实含水率范围较之膨胀土宽,这给碱渣改性土的施工带来很大方便;经过7 d养护后的土样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都显著增加,并在掺渣率为30%时存在一个峰值点。抗剪强度增强主要体现在黏聚力显著增加,而内摩擦角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88.
深部巷道围岩变形破坏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杰  宋春明  胡啸  陈文涛  范鹏贤 《岩土力学》2012,33(Z2):365-370
采用弹脆性本构模型以及滑移破坏理论,对深部围岩应力分布以及变形破坏机制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开挖卸荷将引起剪应力的增长,滑移剪切变形的发展将围岩划分成具有一定尺度的块体(或条带),它们之间的相互摩擦决定着残余强度的大小;在各向不均匀压缩的作用下,深部围岩能够产生区域拉伸破碎,使围岩开挖断面监测到的位移大大超出按连续介质理论计算得到的数值。采用考虑扩容的计算模型可以得到围岩产生区域拉伸破碎的条件,计算得到的该条件与岩体力学性质以及破碎尺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9.
马文涛  李宁  师俊平 《岩土力学》2012,33(12):3795-3800
针对线弹性断裂力学问题,提出扩展径向点插值无网格法(X-RPIM)。该方法基于单位分解思想,在传统径向点插值无网格法的位移模式中加入扩展项来描述裂纹两侧的不连续位移场和裂尖奇异场。由于其形函数具有Kronecker ? 函数性质,易于施加本质边界条件。详细描述了X-RPIM不连续位移模式的建立,支配方程的离散形式以及J积分计算混合模式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的实现过程,讨论了不同积分区域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数值算例分析证明了该方法在求解断裂问题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同时说明扩展径向点插值无网格法在模拟裂纹扩展问题时具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90.
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积雪化学特征及环境意义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2012年6月在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采集雪坑和表层雪样品, 结合相关分析法、 海盐示踪法、 气团轨迹法等方法, 对冰川积雪的主要化学离子特征、 来源及环境意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积雪中平均离子浓度Ca2+>SO42->NH4+>NO3->Cl->Na+>Mg2+>K+. 雪坑中Ca2+是主要的阳离子, SO42-是主要的阴离子; 各种离子在雪坑中的平均浓度要远大于表层雪, 而且雪坑中的化学离子浓度峰值与污化层有着很好的对应性.同时, 与青藏高原、 中亚天山、 阿尔泰山以及北半球其他区域高海拔雪冰化学特征进行比较, 发现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区积雪化学特征受亚洲粉尘源区陆源矿物影响较大.然而, 雪坑中的离子(尤其是Na+和Cl-)除了陆源矿物粉尘之外, 部分还来源于海洋源.结合NOAA Hysplit模型对冰川区积雪化学离子来源进行了后向轨迹反演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