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2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97篇
测绘学   161篇
大气科学   111篇
地球物理   189篇
地质学   401篇
海洋学   73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118篇
自然地理   9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71.
人们常说,气象台站党员少,力量弱,要加强党组织建设,特别要注意吸收优秀知识分子入党。笔者是调研员,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些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现在大多数台站党员少,有一半左右的站没有支部,三分之一左右的单位十多年没有吸收一个党员。有不少支部战斗力不强,党员三大作用发挥不够。如何抓好这项工作,谈点浅见: 一、台站党组织要端正思想认识,把发展党的组织作为自己的经常性的重要任务。现在有的同志认为,四化建设,人人有份,  相似文献   
72.
作者根据发展了的克拉克值和原子克拉克值概念。经过计算,提出了崭新的前人未曾作过的大洋原子克拉克值及其同位素丰度。利用微型电脑作了原子克拉克值对数值及其曲线分布图。发展了定量地球化学。为科研、教学、生产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73.
本文将江淮地区梅雨期的持性层探空资料和相应云区的增强显示红外云图参量值输入改进的一维半非常定暖云数值模式进行了数值试验。仅对其中三类不同降水强度的模式云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演变特征作了数值分析,并提出了一种用云模式的输出雨量(模式雨量)来预测梅雨锋降水量的简单方法。结果表明,本文云模式在研究梅雨锋降水性云的宏、微观结构和估算梅雨锋降水量等方面有一定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74.
中尺度云团发展过程及其强降水的增强红外云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1982年6月19—20日长江中下游三个中尺度云团的发生发展过程,着重对它们的增强红外云图特征及其强降水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用已有的梅雨锋强降水模式估算这些中尺度云团在云图时刻后一小时和三小时的降水量,并与实测值作了比较。结果表明:增强红外云图是研究中尺度云团强降水发展过程的有效工具;梅雨锋强降水模式也可用于江淮流域6月份中尺度云团的强降水估算。  相似文献   
75.
本篇介绍一种新的地下水监测系统,名为“蝙蝠系统”。该系统具a)多种土层中的地下水取样;b)孔隙水压的测定;c)渗透系数的现场测量。此外,该系统还可用于示踪试验,无论对饱合或非饱合区域,压力水或气体取样都同样适用。  相似文献   
76.
本文通过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溧水、宁芜等火山岩盆地、浙闽粤中生代火山岩带、广西等地的凝灰熔岩地质体的宏观和微观特征研究,总结了凝灰熔岩的相特征,建立了二相成因模式,对凝灰熔岩的成因机理,火山喷发方式、岩类归属等进行了深入讨论,提出了凝灰熔岩熔离成因的看法。  相似文献   
77.
对窑街朱儿庄红层的孢粉和地层层序及时代进行了系统分析与对比研究。在朱儿庄红层剖面中划分出3个孢粉组合:①枫香粉属-楝粉属组合,时代为早-中始新世;②柳粉属-朴粉属-粉属组合,属始新世中、晚期;③栎粉属-柳粉属-粉属组合,属晚始新世-早渐新世。研究表明:窑街地区朱儿庄红层始新世孢粉组合与中国东、西部地区孢粉组合相似,均发育以亚热带和暖温带植物为主的亚热带型落叶阔叶林,气候炎热;始新世晚期至早渐新世则演变为以暖温带落叶阔叶树种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植被,气候温暖湿润。  相似文献   
78.
钱塘江流域1955年6月大洪水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流域概况钱塘江流域位于东径117°40′~120°40′、北纬28°05′~30°10′之间,西起黄山山脉,东邻灵江流域,南倚仙霞山脉,北接苕溪水系,河流发源于安徽境内的青芝埭尖,流域面积为41700平方公里。本流域山脉分南北两系,北系在浙赣边境,称怀玉山脉,主峰莲花尖,海拔1250米。向北入皖境为率山,是新安江发源地。再东北行为黄山山脉,黄山主峰高达1840米,是风景秀丽的游览胜地。南系为仙霞山脉,为瓯江与巨江、金华江的分水岭。整个流域是南高北低。七里泷江芦茨埠站是钱塘江流域的下游控制站,其控制面积为31485平方公里。上游有江山港、乌溪江、金华江及新安江等较大支流,其中尤以新安江为最大,流域面积约占芦茨埠站以上的35%,其河系呈羽毛状。流域水系及流量站网见图1。  相似文献   
79.
Samples of Calanus hyperboreus, a herbivorous copepod, were collected (n = 20) between April and July 1998, and water samples (n = 6) were collected in May 1998, in the Northwater Polynya (NOW) to examine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POPs) in a high Arctic marine zooplankton. Lipid content (dry weight) doubled, water content (r2 = 0.88) and delta15N (r2 = 0.54)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nd delta13C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r2 = 0.30) in the C. hyperboreus over the collection period allowing an examination of the role of these variables in POP dynamics in this small pelagic zooplankton. The rank and concentrations of POP groups in C. hyperboreus over the entire sampling was sum of PCB (30.1 +/- 4.03 ng/g, dry weight) > sum of HCH (11.8 +/- 3.23) > sum of DDT (4.74 +/- 0.74), sum of CHLOR (4.44 +/- 1.0) > sum of CIBz (2.42 +/- 0.18), although these rankings varied considerably over the summer. The alpha- and gamma-HCH and lower chlorinated PCB congeners were the most common POPs in C. hyperboreu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ioconcentration factor (BCF) and octanol-water partition coefficient (Kow) observed for the C. hyperboreus was linear and near 1:1 (slope = 0.72) for POPs with a log Kow between 3 and 6 but curvilinear when hydrophobic POPs (log Kow > 6) were included. Concentrations of sum of HCH. Sum of CHLOR and sum of CIBz increased over the sampling period, but no change in sum of PCB or sum of DDT was observed. After removing the effects of time, the variables lipid content, water content, delta15N and delta13C did not describe POP concentrations in C. hyperboreu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hydrophobic POP (log Kow = 3.86.0) concentrations in zooplankton are likely to reflect water concentrations and that POPs do not biomagnify in C. hyperboreus or likely in other small, herbivorous zooplankton.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