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43篇
  免费   861篇
  国内免费   1081篇
测绘学   387篇
大气科学   743篇
地球物理   1041篇
地质学   2451篇
海洋学   542篇
天文学   147篇
综合类   350篇
自然地理   524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201篇
  2021年   233篇
  2020年   169篇
  2019年   209篇
  2018年   258篇
  2017年   216篇
  2016年   247篇
  2015年   234篇
  2014年   227篇
  2013年   274篇
  2012年   275篇
  2011年   250篇
  2010年   261篇
  2009年   227篇
  2008年   194篇
  2007年   186篇
  2006年   162篇
  2005年   160篇
  2004年   148篇
  2003年   186篇
  2002年   288篇
  2001年   277篇
  2000年   167篇
  1999年   189篇
  1998年   95篇
  1997年   149篇
  1996年   111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83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3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81.
利用DXF文件进行测量数据辅助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敬文  潘苏成 《现代测绘》2005,28(6):45-46,48
DXF文件是AUTOCAD与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之间的接口文件,在测量工作中,充分利用DXF文件对测量数据进行辅助处理计算,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82.
乾安地区盐碱地显热通量的测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中给出了用大孔径闪烁仪在 2 0 0 0年生长季观测到的盐碱地区显热通量的主要结果 ,并初步计算了当地的水热平衡状况。结果表明 :乾安盐碱地区显热通量占净辐射量的百分比在干旱、非生长季达到 6 5 % ,在多雨、植被生长季仅为 11% ;显热通量因降水而明显降低 ,幅度与降水强度有关 ,反映了当地的气候和土壤特征。文中还把LAS的测量结果与传统的梯度法作了比较 ,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3.
青藏高原地面-对流层系统的能量收支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利用CCM3中的辐射模式CRM,计算了1月和7月地-气系统、地面-对流层系统和地面辐射能收支,研究了青藏高原地面-对流层系统辐射能收支的冬、夏季节特征及其与地面和地-气系统辐射能收支的关系,并与东部平原地区和高原北侧干旱地区比较。文中还讨论了云和高原冬季地面积雪对辐射能收支的影响,比较了大气辐射加热和地面感热通量对夏季高原对流层大气加热的贡献。  相似文献   
84.
黑龙江气候变暖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进入80年代以来,黑龙江气温明显变暖,近120年来年平均气温上升1.4℃,春季次之,气温突变在1990年前后,从年、各季平均气温变化趋势与全国北半球及全球气温变化进行比较,年及冬季我国增暖中心在黑龙江,春季增暖中心在内蒙古北部及黑龙江省;夏秋增暖不明显,但仍有上升趋势,近50年来,50~70年代黑龙江省及全国各大区域普遍增暖不明显,80年代开始黑龙江省增暖明显,三北地区次之,90年代黑龙江增暖更加明显,而全国及其他区域上升已达到80年代北方增温幅度,这里从黑龙江变暖的事实,突变时间,与全球、北半球、全国区域的气温及雪盖海温变化关系来揭示黑龙江气候变化的时空特点。  相似文献   
85.
对STORM-FESTIOP17一次冬季锋面暴风雪天气过程的斜压边界层结构演变及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暖湿空气沿锋面抬升凝结成云,产生降水过程中释放的大量潜热显著增加锋两侧的水平温度差异,产生锋生。与锋生相伴,在锋前产生低空急流和高空急流。当锋生至最强时,锋两侧温差可达20K,锋前低空急流开始减弱,锋后低空急流增强,锋后冷平流开始主导锋两侧的环流系统。该冷平流削弱锋两侧的温度水平梯度,产生锋消作用。对这次锋面斜压对流边界层的湍流特征分析表明:在边界层之上切应力wv明显增大;湍能收支分析表明在边界层之上的风切变产生项很强,即大尺度天气系统有利于斜压对流边界层的发展,边界层内各量充分混合。这次冬季锋面暴风雪天气过程,冷锋前的低空南风急流从墨西哥湾携带来的充足水汽及锋区边界层大气的强斜压性是其产生的关键因子:冷锋过后,大尺度高空急流的作用更有利于对流边界层的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86.
广泛分布于赣北地区的中元古界双桥山群,以低级区域变质作用、强烈构造变形、具陆内造山带构造变形特征;其成果系在华夏古陆与扬子古陆的碰撞拼接过程中,其应力向陆内传递的结果;时间大致在1100-800Ma,与全球格林威尔期造山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87.
矿产勘查与评估的统计地球化学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计地球化学在矿产勘查与评估中的应用,主要包括采术规则,临界品位计算,资源量/储量公式,边界品位确定,网度判别,矿床经济分类以及矿床开发风险等内容。  相似文献   
88.
西南某电站右岸倾坡内夹泥裂隙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南某拟建大型水电站的右岸岩体中存在倾向坡内的夹泥裂隙,通过对其的发育情况以及所处的地质环境进行系统的研究和认真剖析,认为该区内的倾坡内夹泥裂隙的成因并非正常卸荷引起,而是在构造的基础上,穹隆挽近期隆起的结果,为右岸坝肩稳定性评价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89.
一种新的储层孔隙成因类型--石英溶解型次生孔隙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石英作为碎屑岩储层中的一种难溶组分,普遍认为它和次生孔隙的形成关系不十分密切。研究认为泌阳凹陷核桃园组储层中的碎屑石英颗粒存在明显的溶解现象,并形成以石英直接溶解型孔隙为主的储集空间特征。石英颗粒被溶解的部分在薄片中所占的范围为 2 %~ 7%者常见,高者达 8%以上,在总孔隙中所占的相对含量也多数在10 %~ 35 %之间,早成岩B期是其最主要形成期。石英溶解型次生孔隙的大量存在为碎屑岩储层中SiO2 胶结物及次生孔隙成因等问题的解释以及储层预测和评价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0.
An analytical model for high damping elastomeric isolation bearings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he model is used to describe mathematically the damping force and restoring force of the rubber material and bearing. Ten parameters to be identified from cyclic loading tests are included in the model. The sensitivity of the ten parameters in affecting the model is examined. These ten parameters are functions of a number of influence factors on the elastomer such as the rubber compound, Mullins effect, scragging effect, frequency, temperature and axial load. In this study, however, only the Mullins effect, scragging effect, frequency and temperature are investigated. Both material tests and shaking table tests were performed to validate the proposed model. Based on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and the analytical results, it is found that the proposed analytical model is capable of predicting the shear force–displacement hysteresis very accurately for both rubber material and bearing under cyclic loading reversals. The seismic response time histories of the bearing can also be captured, using the proposed analytical model, with a practically acceptable precision. Copyright © 200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