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74篇
  免费   3075篇
  国内免费   4146篇
测绘学   2025篇
大气科学   1801篇
地球物理   2586篇
地质学   7779篇
海洋学   2119篇
天文学   293篇
综合类   1095篇
自然地理   1997篇
  2024年   70篇
  2023年   269篇
  2022年   779篇
  2021年   912篇
  2020年   691篇
  2019年   807篇
  2018年   782篇
  2017年   724篇
  2016年   742篇
  2015年   870篇
  2014年   868篇
  2013年   1070篇
  2012年   1092篇
  2011年   1168篇
  2010年   1136篇
  2009年   1159篇
  2008年   1132篇
  2007年   1015篇
  2006年   925篇
  2005年   750篇
  2004年   567篇
  2003年   418篇
  2002年   418篇
  2001年   376篇
  2000年   291篇
  1999年   162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7篇
  1966年   3篇
  1958年   7篇
  1957年   9篇
  1954年   2篇
  194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给出一种树型网络拓扑的语义描述方法及其拓扑简图的生成算法。该方法通过建立网络联接线路标识串集和网络设备连接标识串集,来构造网络设备的拓扑描述,并计算生成网络拓扑简图。  相似文献   
82.
大陆岩石圈在张裂和分离时的变形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南海南北共轭边缘地壳剖面的对比研究,发现大陆岩石圈的物理性质是分层的:上、中地壳呈脆性,下地壳表现出塑性,而岩石圈上地幔则仍呈脆性。因此,在它受张性应力场作用时,其变形和破裂分离方式也是分层进行的:上、中地壳能发生犁式断裂,产生的断块沿断面转动在地表产生一系列半地堑,并使地壳厚度减薄;如拉张应力继续作用时,上、中地壳将沿犁式断裂被拉开,从而形成上、下板块边缘,并彼此分开。下地壳则发生塑性变形,使地壳厚度减薄,并最终将其拉断。岩石圈上地幔亦可产生陡倾断裂,形成的断块沿断面转动亦使其厚度减薄,并最终沿陡倾断裂被拉断。这就是我们称之为岩石圈变形和破裂分 离时的分层变形及分层破裂分离模式。  相似文献   
83.
XU  Min 《中国海洋工程》2001,(1):139-146
The abandoned Yellow River Delta coast is a typical erodible silty and muddy coast in China. The paper analyses the marin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mechanism of beach erosion of this area.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 show that in this sea area wave and tidal current action should be considered. Based on the above analysis, an equilibrium beach profile calculation model is developed, in which the wave-current interaction is considered while sediment supply and sediment re-deposition are neglected. The model consists of four parts: (1) calculation of wave parameters, (2) calculation of velocity due to wave-current interaction at different water depth, (3) calculation of friction velocity and shear stress at different water depths, and (4) calculation of the amount of sediment erosion, erosion intensity and variation of beach profile. Calculated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observed data. Finally, the evolution tendency is discussed and the equilibrium beach profile of this coast is calculated. B  相似文献   
84.
人造海洋涌升流和海洋渔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渔业资源日趋减少和鱼产品需求不断增加的矛盾,探讨了建造海底山脉、人工制造海洋涌升流、从而人工制造优良海洋渔场的可行性,分析了我国建造海底山脉的水深、海底和海流条件。介绍了建造海底山脉的建筑方法和国际上建造海底山脉的最新动态。论述了我国在200n mile以内建造海底山脉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85.
南海南部晚中新世的放射虫及其环境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海是东亚古季风产物的主要沉积盆地,保存着比陆地更加完整和连续的沉积记录。详细分析了ODP1143号钻井晚中新世的放射虫化石群,主要根据标志种Diartus petterssoni,D.hughesi和Stichocorys delmontensis等的分布特征,分别建立了南海南部晚中新世的RN6,RN7和RN8等3个放射虫化石带,并讨论了其地层年龄。探讨了以地层中放射虫的丰度变化特征等在南海南部作为东亚古夏季风活动替代性指标的可能性,初步说明东亚古夏季风可能早于8.7Ma B.P.出现,约在8.24Ma B.P.强化达到高峰,认为与印度季风的出现几乎同步或略早。  相似文献   
86.
The food consumption and ecological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a species marine pelagic andsmall size fish, Hyporhamphus sajori, were determined by using in situ stomach content method presented by Egge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 fish was taken in food all day, so empty-stomach rate was very low, taking up about 4.5% of the total determined fish number. However, the fish still has significant daily feeding rhythm. A feeding peak was found 0:00 o'clock at night, but feeding level was always high in the daytime; (2) relationship between instantaneous food content in stomach and corresponding time could be described as S_t = a ·e ~(-b ·t). There was no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instantaneous gastric evacuation rate between two determinations, with average value being 0.13 × 10~(-2)g/ (g·d) (wet weight); (3) the daily food consumption tended to change in irregular waving form, with average value being (10.16×l0~(-2)±1.19×l0~(-2) g/ (g·d) (wet weight) or (55.56 × 10~(-2) ±6.51 × 10~(-2) kJ/  相似文献   
87.
东山湾贝类养殖容量的估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初级生产力为基础,应用营养动态模式和沿岸海域能流分析模型,估算东山湾贝类年生产量分别为269331t和295767t,平均282549t。扣除潮间带、潮下带和吊养区浮筏、随着基及延绳上附着的非养殖滤食性附着动物自然现存量35760t,贝类可养殖量为246789t。应用统计分析和逻辑斯谛种群增长模型估计贝类可养面积为11839hm^2,其中缢蛏635hm^2,石蛎1160hm^2,吊蛎1525hm^2,翡翠贻贝633hm^2,菲律宾蛤仔1154hm^2,扇贝698hm^2,江瑶248hm^2,泥蚶601hm^2,巴非蛤4151hm^2,凸壳肌蛤1034hm^2。1998年实际养殖面积和养殖产量分别为10581hm^2和220564t。尚有1258hm^2,26225t的扩大开发潜力。文中还讨论了合理布局和优化养殖结构问题。  相似文献   
88.
1998年首次进行了海上油井密封套管内海水冻胀特性模拟试验,建立了一套各种参数的测量系统.文中介绍了管内海水冻结过程、海水过冷温度、结冰水温、轴向冻胀力以及管体应变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89.
李赶先  卢博 《台湾海峡》2001,20(3):308-313
本文在南沙群岛永署礁南永1井珊瑚礁岩心声速测量的基础上,研究了珊瑚礁岩心声速的垂向跃变特征和相应地层沉积相变及地层侵蚀间断面的关系,分析了珊瑚礁岩心相变造成其声速跃变的原因,阐明了海平面升降形式珊瑚礁地层侵蚀间断面和产生相变的具体过程, 明了珊瑚礁岩心声速垂向跃变与相应地层古气候和海平面变化的关系,该项研究在岛礁工程建设和礁灰岩区石油勘探声学测井以及西太平洋边缘海古海洋学研究学方面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0.
通过对南海北部陆缘珠江口和琼东南盆地气田的天然气形成水合物的地球化学计算模拟及地质地球化学条件分析,对珠江口和琼东南盆地天然气形成水合物的地球化学边界条件及分布区进行了研究。认识到南海北部陆缘琼东南和珠江口盆地内的断裂构造是天然气向海底渗漏的通道,为天然气水合物在海底的形成提供了物源;盆地内巨厚的第四纪富有机质沉积也为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提供了充足的细菌成因生物气源。在海底温度2-16℃范围内,琼东南盆地气田10种天然气和珠江口盆地气田18种天然气形成水合物的压力有比较大的范围,随温度增高,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压力增高;盆地间和各天然气样品之间形成水合物的压力均是不一致的。在南海海水平均盐度3.4%条件下,结合海底温度与水深变化资料,珠江口和琼东南盆地天然气水合物形成和稳定分布的海区是不同的,珠江口盆地小于230m水深的海区没有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在230-760m水深的海区可能有天然气水合物的存在,天然气水合物的稳定分布区应该在大于860m水深的深水区;在琼东南盆地水深小于320m的海区不可能有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在320-650m水深的海区可能有天然气水合物的存在,大于650m水深的海区是天然气水合物的稳定分布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