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47篇
  免费   1157篇
  国内免费   1412篇
测绘学   566篇
大气科学   912篇
地球物理   1295篇
地质学   2848篇
海洋学   713篇
天文学   187篇
综合类   551篇
自然地理   744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32篇
  2022年   382篇
  2021年   446篇
  2020年   355篇
  2019年   360篇
  2018年   406篇
  2017年   364篇
  2016年   402篇
  2015年   355篇
  2014年   395篇
  2013年   384篇
  2012年   371篇
  2011年   335篇
  2010年   346篇
  2009年   268篇
  2008年   271篇
  2007年   261篇
  2006年   177篇
  2005年   181篇
  2004年   135篇
  2003年   126篇
  2002年   134篇
  2001年   152篇
  2000年   123篇
  1999年   160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112篇
  1996年   87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3篇
  1970年   2篇
  1968年   2篇
  195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81.
为解决城市边界层中大气O3浓度的预报问题,选用一种简明有效的光化学反应方案建立光化学模式, 并与大气平流扩散的箱格预报模型进行了嵌套,从而将大气化学过程引入到城市空气污染数值预报系统 (CAPPS) 中。同时,根据实际需要研究了VOC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浓度及NOx源排放量等参数缺测时,根据前期监测浓度采用遗传算法反演未知参数的具体方法。利用2001年9月8~17日在北京舞蹈学院监测的O3、NOx资料及相应的气象数据,用改进后的CAPPS模式进行了单箱预报试验。预报试验结果表明,嵌套后的模式对O3浓度的变化具备一定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82.
西北区东部一次暴雨的数值模拟试验   总被引:19,自引:23,他引:19  
运用双向嵌套的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MM5,对1998年7月上旬西北区东部一次暴雨过程进行了高分辨率数值模拟和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式能较好地模拟这次暴雨过程,对这次暴雨过程相关的中尺度系统的发生发展也作出了较成功的模拟;大尺度及积云对流尺度的凝结潜热在降水过程中是一个主要因子,潜热释放将加热中高层大气,促使高层大气辐散,低层辐合,垂直运动加强,导致较大的降水;初始时刻不同地区低层大气水汽含量的多寡直接对本次暴雨产生影响,并为这次暴雨提供了水汽源;地面水汽和感热的垂直输送为暴雨的发生发展补充了能量。  相似文献   
83.
84.
金刚石工具富铁胎体掺杂稀土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稀土的加入量、加入形态和在混料中的均匀弥散性直接影响热压富铁金刚石复合材料的性能。改进的稀土掺杂工艺,保证了稀土在胎体中的均匀弥散性;通过试验研究了稀土的加入量与富铁胎体的抗弯强度、抗冲击韧性和孔隙率的关系,从而确定了稀土的最优加入量。通过差热分析试验,认为稀土可以改变富铁胎体的热物理特性。  相似文献   
85.
卷筒式冲击反循环钻机自动钻进的模糊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钻头下落的主要受力分析,给出了适用于模糊控制的下降时间估计模型。采用模糊控制方法控制卷筒式冲击反循环钻机自动钻进,可以迅速地跟踪破碎层变化引起的钻速变化。  相似文献   
86.
河北南部地区资源、环境、发展初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凯 《地理科学进展》2002,21(5):477-483
河北南部地区山前平原区农业气候条件适于夏玉米的生长 ,黑龙港地区适于棉花的生长。本区水资源匮乏 ,地下水超采严重。浅层地下水超采模数为 8.0 1× 1 0 4 m3/( km2 ·a) ,深层地下水为 2 .5 8× 1 0 4 m3/( km2·a)。全区水资源利用的综合边际效益以廊坊市最高 ( 2 6.68元 /t) ,保定市最低 ( 1 4.85元 /t) ,两者之比为 1 .80。区内地下水降落漏斗与地面沉降等环境地质灾害频繁 ,1 998年浅层地下水漏斗区面积为 0 .5 4× 1 0 4 km2 ,深层地下水为 1 .5 9× 1 0 4 km2。地下水、粮食和蔬菜受到农药残留、过量化肥的污染。本区 2 0 1 0水平年外流域调水将占可供水量的 2 3.9% ,但缺水率仍达 36.2 %。若全区通过发展工程节水 (提高综合节水率 3.2 % )、实施适水种植 (冬小麦播种面积下调 7% ) ,利用水分胁迫处理 (减少一次灌溉 )等节水措施 ,则比 1 999年节水 1 7.2 %。  相似文献   
87.
旅游信息系统建设模式探讨——以佛山市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为当前旅游信息系统开发的两种主要基础平台,地理信息系统和多媒体制作系统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多媒体制作系统缺乏旅游地图的有效管理,空间查询,分析和统计功能,旅游地理信息系统则缺乏旅游信息的多媒体表达能力。从实用性和普及性出发,集合二者优点开发模式具有更大的推广应用价值。因此,论文提出在同一界面下基于GIS和多媒体集成的旅游信息系统开发模式;(1)在GIS中增加多媒体信息表达能力,以关系数据库为核心,把多媒体文件名信息存储在地理信息系统属性库,依靠多媒休段实现多媒体数据与地理信息系统图形和属性的关联,实现查询的基本概念;(2)在多媒体系统中开发部分GIS空间查询功能。以此思路,佛山科技学院GIS技术实验室利用VB进行GIS和多媒体二次开发,成功地完成了佛山旅游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开发。  相似文献   
88.
腾格里沙漠人工固沙植被区生物土壤结皮对降水的拦截作用   总被引:33,自引:16,他引:33  
在沙坡头人工植被区对人工模拟降水及天然降水后生物土壤结皮层含水率进行了动态定位监测,并分析了生物土壤结皮拦截降水的作用.结果表明:①生物土壤结皮的发育改变了原来沙丘剖面的水分分配格局,10%~40%的年降水量被拦截到结皮层;②随固沙年限的增加,生物土壤结皮的进一步发育和演变,其对降水的拦截能力也进一步提高;③生物土壤结皮对降水的拦截有明显的季节变化,7~10月份平均拦截雨量比4~6月份平均高出12%.  相似文献   
89.
上海城市环境经济系统发展过程的数量分析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袁雯  杨凯 《地理研究》2002,21(1):97-106
本文围绕上海环境经济发展的阶段和过程,基于7项原则,选取总人口、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总投资、城区人均居住面积、水质指数、环境保护投资等10个指标,采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比较分析等手段,对上海1978-1998年间城市区域发展过程进行分析和探讨,寻求上海区域环境经济发展的特征和演化规律。研究结果显示近20年来上海环境与经济关系之间的协调状况有一定的改善,在经济度增长时期这种改善表现得较为突出;相关分析的结果则表明1990-1998年间各项指标的相关性总体上高于1979-1989年间,且部分指标间相关系发生了正负向的变化;从回归结果看,GDP相对其它指标可预测性较好。  相似文献   
90.
The paper makes some analyses on 11 trace elements in the Milanggouwan stratigraphical section in the Salawusu River valley, which is regarded as a prototype geology-palaeoclimate record since 150 ka BP.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tent and variation of trace elements has experienced remarkably regular changes in the pace with coarse and fine sedimentary cycles of palaeo-aeolian sands to its overlying fluvio-lacustrine facies or/and palaeosols. The trace elements with chemical properties of relatively active (V, Sr, Cu, Ni, As) and relatively stable (P, Pb, Rb, Mn, Nb, Zr) are a manifestation of the corresponding 27 changeable cycles between peak and valley values, appearing a multi-fiuctuational process line of relative gathering and migration since then. The low numerical value distribution of these two types of trace elements in the aeolian sand facies represents erosion and accumulation under wind force during the cold-dry climate. Whereas their enrichments in both fluvio-lacustrine facies and palaeosols are related to the valley’s special low-lying physiognomic position between the Ordos Plateau and the Loess Plateau under the warm and humid climate conditions. The above relatively migrated and gathered change of the trace elements is the result of 27 climatic cycles of cold-dry and warm-humid, which is probably caused by repeated alternations of winter monsoon and summer monsoon in the Mu Us Sandy Land influenced by the climate vicissitudes in northern hemisphere during glacial and interglacial periods since 150 ka B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