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64篇
  免费   1343篇
  国内免费   1827篇
测绘学   946篇
大气科学   956篇
地球物理   1194篇
地质学   3168篇
海洋学   1088篇
天文学   188篇
综合类   553篇
自然地理   841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78篇
  2022年   456篇
  2021年   517篇
  2020年   413篇
  2019年   405篇
  2018年   398篇
  2017年   384篇
  2016年   419篇
  2015年   433篇
  2014年   365篇
  2013年   491篇
  2012年   520篇
  2011年   455篇
  2010年   463篇
  2009年   389篇
  2008年   393篇
  2007年   334篇
  2006年   293篇
  2005年   226篇
  2004年   196篇
  2003年   174篇
  2002年   214篇
  2001年   219篇
  2000年   149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1.
徐州土壤多环芳烃的环境地球化学迁移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择江苏徐州黄棕壤进行不同深度层位多环芳烃含量的定量分析,研究并探讨了多环芳烃在土壤深度剖面中的地球化学迁移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多环芳烃在徐州土壤剖面中主要集中在地表0~20 cm内。其中低环多环芳烃化合物的迁移能力较强,4~6环等高环化合物相对较难迁移,主要残留于地表生态系统环境中。  相似文献   
22.
蒙古塔木察格坳陷白垩系震积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化爱  钟建华  陈鑫  高玉飞 《地质学报》2008,82(8):1088-1094
通过岩芯观察,结合构造背景研究,在蒙古塔木察格坳陷白垩纪地层中识别出震积岩。震积岩的主要标志有微同沉积断裂、同沉积塑性变形构造、液化脉、震积枕状及伴生构造等。通过对塔219 井、塔1943 井等岩芯的系统观察,建立了蒙古塔木察格坳陷白垩系震积岩的垂向序列。震积岩的垂向序列自下而上依次为砂岩脉(砂火山)层段、水塑性褶皱变形层段、斧式构造层段、滑塌构造层段、阶梯状微断层和震裂缝层段、准原地沉积湖泊津浪丘状层理和内碎屑角砾岩层段、异地沉积震浊积岩层段,对应于地震由强变弱的一个变化过程。震积岩的发现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有助于分析盆地边界断裂的强烈活动时期。  相似文献   
23.
按矿化特征将金川X矿区主矿体分为致密块状特富矿、海绵状富矿和浸染状贫矿.应用MicroMine软件对3类矿化体分别建立了数学模型,并应用距离平方反比法对模型单元块进行了镍、铜品位估值.通过分析和对比矿床数学模型900m至1300m不同水平剖面上的Ni、Cu品位及Ni/Cu比值的变化,得出在X矿区的中部西侧是一个Ni和Cu的矿化中心,并且向深部Cu的矿化强度高于Ni.  相似文献   
24.
西秦岭温泉斑岩型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温泉钼矿位于甘肃省武山县温泉乡陈家大湾,大地构造位置属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西段,是2000年后发现并正在勘查的斑岩型钼矿床.含矿的温泉岩体为中浅成侵入杂岩体,从海西期到燕山期有四期10次侵入.主体相为印支期侵入的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燕山期早期的花岗斑岩穿插于主体相中,花岗斑岩与矿化密切相关,矿(化)体产出于燕山期花岗斑岩和附近的围岩中.地袁矿化呈脉状零星分散、不连续,品位低.共圈出矿(化)体40条,在地表下20~50m深处矿化连成一体,构成面型矿化.已经控制矿体范围近0.3km2,南北长近800m,东西实际控制宽400m,控制厚度最大445m,最小37m.钼矿体主要由充填于各向原生节理、裂隙中的相互平行或网状含钼石英细脉组成,矿石矿物组合简单,围岩蚀变较弱.成矿物质来源于岩浆,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混入了大气降水和地下水,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214±7.1Ma,属斑岩型钼矿床.  相似文献   
25.
河南省栾川县罗村钼矿成矿特征及找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新 《地质与勘探》2008,44(6):21-26
通过对河南省栾川县罗村钼矿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与南泥湖、三道庄及东沟超大型钼矿的综合对比、分析、研究,总结归纳了矿区NWW构造形迹、小岩体与钼矿成矿关系、围岩对成矿的控制作用、围岩蚀变与成矿的关系、地球化学异常与钼矿床的关系等成矿特征.根据罗村钼矿的成矿特征,初步指出今后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26.
主要通过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包裹体分析、粘土矿物分析、镜质体反射率测试和岩心物性分析等手段,结合构造发育史和有机质热演化史等研究成果,以揭示东营凹陷北带古近系深部碎屑岩储层成岩环境及演化模式为目的展开研究工作。结果表明:东营凹陷北带古近系深部碎屑岩储层存在酸性、碱性和酸性碱性交替等多重成岩环境。酸性成岩环境以碳酸盐矿物溶解、长石溶解蚀变为高岭石并伴生石英次生加大等为标志,碱性成岩环境以石英质颗粒及其次生加大边溶解、长石次生加大和晚期碳酸盐矿物沉淀为标志。研究区古近系深部碎屑岩储层成岩环境由浅至深大致经历了碱性—酸性—酸性碱性交替(局部碱性较强)—碱性—弱碱性的演化过程,并建立了沙河街组四段的成岩演化和储层改造模式。  相似文献   
27.
西准噶尔克拉玛依蛇绿混杂岩中的石榴角闪岩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本文报道在准噶尔地区发现的石榴角闪岩,该岩石产在克拉玛依蛇绿混杂岩带的百口泉地区.石榴角闪岩主要由钙质角闪石、富钠斜长石和黝帘石组成,含少量钛铁矿、绿帘石、绿泥石、榍石、石榴石、普通辉石、金红石、磷灰石、钠长石、石英和锆石.石榴石中常包裹磷灰石、金红石、钛铁矿、石英和锆石.黝帘石 富钠斜长石组合中出现少量钙铝榴石残余.百口泉石榴角闪岩中石榴石的化学组成特征以及其中出现的金红石-钛铁矿-磷灰石-石英-锆石包体组合说明,该岩石不是异剥钙榴岩退变质的产物,而是榴辉岩退变的产物(辅助证据包括二辉橄榄岩中发育的辉石出溶结构和辉石塑性变形特征).百口泉石榴角闪岩至少记录了四个阶段:石榴石-单斜辉石-金红石-磷灰石-石英-锆石组成的阶段Ⅰ(可能为榴辉岩相),普通辉石-钛铁矿-磷灰石-角闪石组成的退变阶段Ⅱ,角闪石-斜长石-榍石-钛铁矿构成的阶段Ⅲ(角闪岩相),以及绿帘石-石英-绿泥石构成的绿片岩相变质阶段Ⅳ.尽管上述演化历史存在一些不确定性,石榴角闪岩的发现为深入研究西准噶尔地区古生代洋壳俯冲带的性质及其演化过程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8.
永平铜矿床是位于华南钱塘江-信江断裂坳陷带中的一个大型铜矿床.矿区内出露的岩浆岩主要有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体和少量石英斑岩脉,黑云母花岗岩岩体内及接触带发育斑岩型和矽卡岩型铜钼钨多金属矿化.对岩体中黑云母的电子探针成分分析表明,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中黑云母具有富镁贫铁高钛的特点,Fe/(Fe Mg)为0.21~0.33,TiO2含量为2.12%~4.28%;而石英斑岩脉中黑云母更加富镁贫铁,Fe/(Fe MS)为0.10~0.15,TiO2含量为2.43%~3.86%.黑云母的化学组成表明花岗质岩浆形成时的氧逸度很高,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其他含铜花岗质岩体相吻合.永平花岗岩体遭受了较强的热液蚀变作用,部分黑云母蚀变为绿泥石.石英斑岩中绿泥石具有富铁贫镁低钛的特征(Fe/(Fe Mg)=0.72~0.76;TiO2=0.02%~0.06%),其形成温度为139~224℃.而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中绿泥石相对贫铁富镁高钛(Fe/(Fe Mg)=0.36~0.44;TiO2=0.05%~0.36%),形成温度稍高,为229~346℃,与该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获得的成矿温度(220~400℃)基本吻合.Sr-Nd-Hf同位素综合研究表明,永平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具有变化较大且相对较高的εHf(t)值(-0.1~-10.3)和εNd(t)值(-5.83~-7.95),反映岩石具有明显的壳幔混合成因特征.而石英斑岩的εHf(t)值(-8.4~-12.5)和εNd(t)值(-9.93~-10.2)均稍低于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反映其形成过程中幔源物质贡献相对较小.永平岩体的地壳端元很可能就是该区中元古代基底地层重熔的产物.  相似文献   
29.
火山玻璃风化层的透射电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能谱(EDX)研究了长白山天池火山1000年和4000年前两次大喷发产生的火山玻璃风化层特征.TEM分析显示,4000年前大喷发浮岩中的火山玻璃风化层平均厚度3.7 mm,1000年前大喷发浮岩中的火山玻璃风化层平均厚度为1.0 mm.EDX分析显示,两次大喷发浮岩中的火山玻璃风化层化学组成与火山玻璃相比富Al、Fe,而si减少.火山玻璃风化层富Al发生在Al的浓度较高的中到弱酸溶液中(pH=5~6),火山玻璃表面形成含有少量的非晶质的Al、Si、Fe物质,这些非品质的次生物质是火山玻璃风化早期阶段形成的.天池火山喷发物中火山玻璃的微观特征的差异可能与火山喷发年代和喷发后的环境有关,研究天池火山不同期次喷发物中火山玻璃的微观特征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0.
本文对南海中部陆坡区和海盆区的5个岩芯中的 Si,Al,Fe,Mn,Ca,Mg 和 CaCO_3成分做了分析,并对其分布特征与有关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受沉积区环境差异的影响,元素的分布具有区域性特征;受海区特定地理位置的影响,元素的分布呈现出过渡性特征(浅海到大洋的过渡);受沉积过程中环境变化的影响,元素的分布展示了周期性变化或旋回性。根据岩芯中元素的分布特征,并参考有关古地磁,氧碳同位素和钙质超微化石的测试分析结果,将本区岩芯划分为14层地球化学层,并将本区划分为两个沉积地球化学区,揭示了早更新世以来本区沉积环境的变化和存在的两种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