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5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43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为了解决在地震应急阶段快速得到地震危害分布和损毁评估结果的问题,采用组件式GIS开发平台Su-perMap Object6开发了临汾市地震灾情评估系统。该系统为地震模拟提供了一个可视化平台,通过该平台可以快速对灾情进行评估,为临汾市的抗震减灾提供了决策分析的依据。研究表明,将GIS技术引入地震灾情评估中,便于地震数据的输入、查询、管理和分析,对地震灾害分析和灾害损失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2.
位涡反演理论在台风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位涡作为一个综合反映流体动力学和热力学性质的物理量,受到气象学者的广泛关注,位涡反演理论逐渐成为台风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在简要回顾近几十年来位涡反演理论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综述了位涡反演理论在台风领域中的应用进展情况,讨论了位涡反演理论应用时可能存在的问题,即位涡平均态求取、近地面摩擦作用以及位涡反演平衡条件等都可能影响反演效果,并对位涡反演理论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53.
Modified refractivity (M) profile is an important parameter to describe the atmospheric refraction environment, as well as a key factor in uniquely evaluating electromagnetic propagation effect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model-derived M profile in stable (especially very stable) conditions, three nonlinear similarity functions, namely BH91, CB05, SHEBA07, a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to improve the original Babin_V25 model, and the performances of these modified models are verified based on the hydro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s from tower platforms, which are finally compared with the original Babin_V25 model and Local_HYQ92 model. Results show that introducing nonlinear similarity function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model-derived M profile; especially, the newly developed SHEBA07 functions manage to reduce the predicted root mean square (rms) differences of M and M slope (for both 0–5 m and 5–40 m) by 64.5%, 16.6%, and 60.4%, respectively in stable conditions. Unfortunately, this improved method reacts little on the evaporation duct height; in contrast, Local_HYQ92 model is capable of reducing the predicted rms differences of M, M slope (for both 0–5 m and 5–40 m), and evaporation duct height by 76.7%, 40.2%, 83.7%, and 58.0% respectively. Finally, a new recommendation is made to apply Local_HYQ92 and Babin_SHEBA07 in very stable conditions considering that M slope is more important than evaporation duct height and absolute M value in uniquely determining electromagnetic propagation effects.  相似文献   
54.
西北太平洋双热带气旋相互作用统计分类及其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中国气象局与上海台风研究所提供的1949-2007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最佳路径资料,统计分析了西北太平洋上的双(多)热带气旋相互作用现象.针对统计出的双热带气旋样本,根据相互作用两气旋的单独移动路径和它们相互作用的路径特征,归纳得到7种相互作用类型( A~G),并用聚类分析方法拟合得到每种类型的平均回归路径.分析讨...  相似文献   
55.
热带气旋(TC)预报特别是强度预报是当今大气科学研究和业务预报的重点、难点问题,TC环流内部的对流系统对气旋的结构和强度变化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利用FY-2C/2E黑体亮温(TBB)资料和NCEP分析资料,研究了2005-2012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外雨带区的对流非对称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风垂直切变和TC移动的关系。分析发现,整层风垂直切变的方向与TBB一波非对称大值区关于方位角的分布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在弱整层风垂直切变条件下(<5 m/s),TC移动引起的非对称摩擦效应会使对流易出现在移动方向的右前象限。在中强整层风垂直切变条件下(>5 m/s),风切变成为影响对流非对称分布的主要因子,TC外螺旋雨带区的对流集中于顺风切方向及其左侧,对流偏离顺切变左侧的程度一方面受到TC内逆时针环流的影响,另一方面与风垂直切变的强度有关:对于发展阶段的TC,当风垂直切变增强时,一波非对称分布更加显著,切变越强,TC强度越大,外雨带区的对流越偏离顺风切左侧;对于消亡阶段的TC,风垂直切变的影响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56.
一次弱弓形飑线后方入流特征的观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方入流是中尺度对流系统内中尺度环流的一部分,表现为一支从风暴后部穿过层状回波区进入风暴系统的相对气流,对增强中尺度下沉气流和地面冷池具有重要作用。利用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和NCEP再分析资料,结合雷达径向剖面内反演的系统相对水平速度,对2012年5月16日江苏省一次弱弓形飑线的后方入流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飑线是在东北冷涡影响下,受高、低空温度平流差动、低空急流和低层温度暖脊的共同作用生成。飑线发展阶段,后方入流最早出现在对流层中层的层状回波区中,并向前伸展到对流回波区后缘;成熟阶段,后方入流逐渐下沉并与对流区前低层辐散外流合并,形成一条从飑线后部中层延伸到对流区前缘的持续性后方入流通道;消散阶段,后方入流中心下沉到地面附近,与冷池外流共同增强,与其前侧西南入流的局地辐合,可能是触发对流单体后向新生并促使双带状回波出现的有利条件。后方入流把中层干冷空气持续输送到对流区中下方,通过加剧降水粒子的蒸发冷却作用,增强地面冷池及其出流,导致成熟阶段地面大风生成,这与以往的研究结论一致。受后方入流中心下沉到地面以及新生带状回波系统的影响,地面冷池持续增强,可能是消散阶段地面大风形成的原因。此外,后方入流与飑前地面中尺度辐合线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57.
WRF_ROMS-1.2中尺度海气耦合模式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WRF_ROMS-1.2中尺度海气耦合模式的研发背景、子模式、耦合技术,并依照模块功能介绍了该耦合模式中各子模块的主要作用。WRF_ROMS-1.2采用的MCT(ModelCoupling Toolkit)耦合器技术及消息传递的并行计算方式,均为当前多模式耦合的先进技术,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模式的可扩展性和计算效率,为耦合模式的建立以及中尺度海气相互作用(尤其是热带气旋期间的海气相互作用)的研究、模拟和预报提供建设性参考。  相似文献   
58.
The latest version of sea spray flux parameterization scheme developed by Andreas is coupled with the PSU/NCAR model MM5 in this paper. A western Pacific tropical cyclone named Nabi in 2005 is simulated using this coupled air-sea spray modeling system to study the impacts of sea spray evaporation on the evolution of tropical cyclone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sea spray can lead to a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heat fluxes in the air-sea interface, especially the latent heat flux, the maximum of which can increase by up to about 35% - 80% The latent heat flux seems to be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sensible heat flux for the evolution of tropical cyclones. Regardless of whether sea spray fluxes have been considered, the model can always simulate the track of Nabi well, which seems to indicate that sea spray has little impact on the movement of tropical cyclones. However, with sea spray fluxes taken into account in the model, the intensity of a simulated tropical cyclone can have significant increase. Due to the enhancement of water vapor and heat from the sea surface to the air caused by sea spray, the warm core structure is better-defined, the minimum sea level pressure decreases and the vertical speed is stronger around the eye in the experiments, which is propitious to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tropical cyclones.  相似文献   
59.
采用基于集合Kalman滤波数据同化和偏差修正方法的集合预报技术来研究热带气旋的强度预报问题.集合预报系统考虑初值误差和模式误差,利用MM5中尺度模式,采用Anthes-kuo、Grell和Betts-Miller等积云参数化方案和High-res-olution Blaekadar、Burlk-Thompson、MRF等边界层过程的9组不同的组合,分别进行45、60和75 min的短时预报.对9个预报结果采用"镜像法",得到18个集合成员.将蓝金涡旋作为同化的观测场,18个集合成员作为集合Kalman滤波的初始背景集合,采用ENSRF算法和逐点局地分析算法进行同化.同化后的结果作为集合预报的初值,预报过程对模式参数采用前述9种组合,进行72小时预报.通过求取偏差系数对预报结果进行修正,减小模式系统误差.选2003-2004年16个台风过程作为预报个例,讨论偏差修正前后对预报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基于集合Kalman滤波数据同化的热带气旋集合预报相对于非同化的集合预报对路径预报的改进效果优于强度预报.平均而言通过偏差修正,强度集合预报的潜力得到挖掘,绝对误差明显减小,通过偏差修正减小了强度集合预报均值的误差,进而使得预报概率密度函数均值向理论值靠近,从而提高了概率预报的精度和合理性,因此基于集合预报的偏差修正分析方法,是改善热带气旋强度预报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0.
副热带高压对登陆台风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登陆台风多发于夏季,尤其对于登陆后继续北上深入内陆的热带气旋,逐渐与其所处的中纬度环境场发生相互作用,强度衰减缓慢甚至再次发展,且伴随有台风动力、热力结构的转变(ET过程).同时,夏季多伴有副热带高压的活跃与西伸趋势,然而该系统与台风之间相互作用的物理机制仍不十分清楚,这已成为提高台风预报能力的主要障碍之一.文中选取1997年第11号台风"温妮"为研究个例,通过中尺度模式MM5模拟再现了该台风登陆后经历初期减弱、变性及变性后再次发展的演变过程.采用Davis等提出的片段位涡反演方法,改变模式积分初始时刻台风东部副热带高压强度,通过数值模拟与诊断分析的方法,深入研究不同强度副热带高压系统对台风陆上维持、变性和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副热带高压强度的加强加快了台风中心的北移速度,冷空气提前下沉入侵台风中心,加快台风的变性,配合暖气团的强迫抬升激发强烈的对流层中高层锋生,台风变性后冉次加强幅度增大.副热带高压强度的改变直接影响台风中心上空高空形势,而后者与台风强度的变化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