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39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28篇
地质学   56篇
海洋学   19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41.
根据2019年1月、4月、7月和10月四个季度10个站位定置张网调查资料, 对福建三沙湾游泳动物的种类组成及季节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调查共获得游泳动物209种, 隶属于3门4纲19目73科144属, 其中鱼类154种, 甲壳类48种, 头足类7种。游泳动物种类数以秋季出现最多, 四个季节共同出现的种类有42种。鲈形目种类最多, 其次是十足目。鱼类适温性以暖水性种类居多, 占71.43%, 暖温性种类次之(27.92%); 生态类型以底层、近底层鱼类居多, 两者合占75.97%。鹰爪虾(Trachypenaeus curvirostris)、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红星梭子蟹(Portunus sanguinolentus)和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等14个种类是三沙湾游泳动物的优势种类, 季节性优势种居多。三沙湾定置张网调查渔业资源质量密度为111.09 kg/km2, 尾数密度为13.72×103 ind./km2, 均以夏季最高, 春季最低。应该进一步加强对三沙湾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 同时重视对外来物种的监测。  相似文献   
142.
文章针对海上风电工程结构安全监测的需求,在系统回顾了目前的主要监测现状及存在的监测难点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水上、水下一体化安全监测体系基础框架,阐述了主要的工作流程,重点探讨了海上风电工程安全监测中的精密单点定位(PPP)技术、高程传递、多传感器集成、精密水下定位技术、水下摄像机标校、水下三维激光点云快速建模、水下桩基全景影像与点云数据匹配、多波束与侧扫声呐数据融合等关键技术,以期为海上风电工程结构设施管控、变化监控和防灾减灾提供新的应急方案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3.
1973-2013年红碱淖水域水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赵宁  马超  杨亚莉 《湖泊科学》2016,28(5):982-993
对1973-2013年8期Landsat MSS、TM、ETM+、OLI影像进行了辐射定标、大气校正、辐射归一化和波段运算等处理;利用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分期提取了红碱淖水域面积,分析了湖水水质及红碱淖周围植被变化.研究表明:40 a间红碱淖水域面积呈阶段性萎缩趋势,1990s后萎缩速率加剧,水域面积总体缩小45.7%;湖区周边NDVI波动性增加显示了水退草进的变化趋势;湖面NDVI值的骤增,暗示叶绿素a或悬浮物浓度增加,间接表明湖区水质变差.根据40 a来水域面积变化,红碱淖的演变进程可依据湖泊面积动态度划分为稳定期(1973-1994年)和萎缩期(1994-2013年)两个阶段,气候暖干化是影响稳定期(1973-1994年)湖泊变化的主要因素,在萎缩期(1994-2013年)气候暖干化叠加人类活动是湖泊水量减少和水质变差的诱因,高强度的人为干扰如人工筑坝、灌溉耗水和煤炭开采是红碱淖水域面积锐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4.
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发生81级地震.应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进行地震地表破裂带解译,10m分辨率SPOT卫星影像能够清楚地反映出地震地表破裂主破裂带的形迹, 1m分辨率IKONOS影像能反映出地震地表破裂的精细结构及运动特征.结果表明,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地表破裂带主要位于东昆仑断裂南麓冲洪积台地或冲洪积台地后缘的地貌陡变带和断层谷地里,是一条叠置在先存破裂带上的地震破裂带.在布喀达坂峰以东的地表破裂带长近350km,由3条次级破裂组成,走向100°.流经破裂带的一系列沟谷发生左旋同步扭曲,平均滑动速率为134~168mm/a,属AA级活动水平.最大左旋位错78m,地震破裂带最宽达1250m,宏观震中位于93°17′E,35°47′N,即玉西峰附近的地震地表破裂带上.  相似文献   
145.
随着云计算时代的到来,基于云计算进行海量数据处理,成为一种解决传统集中式数据管理不适应海量数据不断增长的高效、可信方法。本文介绍了云计算的含义、特点,以及发展现状。分析了运用云计算技术实现空间数据处理的优势,调查并总结了目前基于云计算数据处理技术的研究状况以及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6.
综合运用Matlab和Origin的优势功能,实现了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过程中DTS现场数据的快速处理和可视化。相较于传统的二维温度数据成图,采用DTS(Distributed Fiber Optical Temperature Sensor)数据可视化方法高效直观,可综合分析全井或局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有助于了解井筒内生产情况,进一步结合地温梯度曲线,可辅助判断井筒附近水合物的分解和形成,有效提高生产优化和预测的分析效率。  相似文献   
147.
不变矩作为理想的形状描述子,具有平移、旋转、缩放变换不变的特点。以M.K.HU矩方法为基础,提出一种采用不变矩的矢量面目标匹配方法。该方法以7个矩不变量组成矢量面目标的特征向量,通过度量矢量面目标与候选面目标特征向量之间的欧式距离判定同名实体。对两种不同数据源中水域面目标进行匹配实验,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8.
不规则四面体网具有结构简单、易于扩展的特性。借助于庞卡莱代数,应用边界表示理论重新描述了TEN模型。与传统几何结构模型相比,这种模型具有表达简单、易于计算的特点。同时,提出基于庞卡莱代数的TEN合并和删除运算以及拓扑一致性检查。在VC++环境下,对TEN模型的合并和删除运算进行编程与实现。实验表明,基于庞卡莱代数的TEN模型可以有效建立动态实体模型,能够实时建立拓扑关系,适合于表达不规则矿体等动态变化的三维实体。  相似文献   
149.
雷发洪  胡凯衡  马超  田密 《山地学报》2013,31(2):218-225
蒋家沟流域在小江大断裂东侧的隆起地段,这一区域构造活动强烈。自第四纪以来,受到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共同影响,蒋家沟在河流沉积及泥石流堆积作用下形成了阶梯状台地。实地考察蒋家沟各支沟残留台地的沉积构造、新鲜坡面的古泥石流活动记录,根据泥石流堆积物的沉积特征,初步划分泥石流类型。再结合现有的泥石流容重计算方法和各泥石流台地泥石流堆积物的颗粒分析实验结果,可计算出蒋家沟不同泥石流活跃期泥石流的天然容重,还原了蒋家沟第四纪以来不同时期泥石流活动特征。最后讨论了泥石流在不同时期发生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0.
田军  吴怀春  黄春菊  李明松  马超  汪品先 《地球科学》2022,47(10):3543-3568
新生代至前寒武纪海相和陆相沉积记录显示,405 ka长偏心率周期贯穿整个地质历史,从陆地季风降水到大洋碳循环都有表现,是地球表层系统中水循环和碳循环的基本节拍,不仅可用作基本的地质计时单位,还是低纬过程的重要特征之一.现有的地质记录表明405 ka长偏心率周期存在被隐匿或被破坏的现象,火山岩浆活动释放CO2、生物圈重大变革和冰盖增大事件等都可以造成405 ka长偏心率周期的隐匿,这为揭示地球表层系统重大变化提供了一个新的切入点.通过研究405 ka长偏心率周期的演变特征和破坏机制,可望穿越暖室和冰室期,建立起完整的气候演变理论.最后对我国开展天文旋回研究力争走到世界前列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