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37篇
测绘学   31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66篇
地质学   131篇
海洋学   3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1.
92.
通过对 Y油田和 Z油田化探异常特征的分折与总结 ,证实了滩海地区己知油气藏上方异常的形态和分布范围与己知油田相近。两个不同油田的化探异常形态具有相同的特征 ,说明所获异常可靠。依据异常组合特征对烃源进行的推测与油田的实际情况相似  相似文献   
93.
海南岛第四纪古生物及其生态环境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颜家安 《古地理学报》2006,8(1):103-115
海南岛与大陆有过连、断、再连、再断的地史变化,使本岛的生物群及其生态环境与华南大陆既有一定的关联性,又有一定的差异性。海南岛现代生物多样性直接继承和发展了新生代,尤其是第四纪全新世早期的生物类群,其组成成分与现代基本一致。由于海南岛处于低纬度地区,受第四纪冰期影响较小,一些古老的植物和动物能得以保存下来,特别是到了全新世早期,全球性气候转温,本岛动、植物区系尤其兴盛发达。三亚落笔洞是本岛迄今最早一处的人类活动文化遗址,本岛最早的先住民--“三亚人”是古越族的一支,他们的到来和繁衍以及后来的移民使本岛生物及其生态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94.
为了研究徐州村落地名中蕴含的丰富社会历史文化,该文利用数理统计和GIS核密度技术分析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类地名空间分布特征及成因,探讨地理环境对聚落选址的影响,同时展现了徐州人民丰富多彩的生产活动.研究发现:徐州地区自然景观类地名,主要包括山文、水文地名,大都依山而生,沿水分布,与境内复杂的地形和河网分布状况基本一致;人文景观类地名主要划分为姓氏、经济活动、建筑工程、军事、愿望几类,其空间分布特征与当地的氏族聚落、人口迁移、生产生活、社会变迁情况基本符合.通过地名中的文化景观,揭示了 自然地理环境的变迁和人类认识大自然的过程,有利于挖掘徐州村落地名中所蕴含的民族、历史和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95.
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四川地震编目自动处理系统共触发和分析地震144844条.通过将编目自动处理系统产出结果与四川台网人机交互分析正式目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几点结论:编目自动处理系统分析地震事件与台网正式目录地震事件匹配率为32.15%,ML≥3.0地震触发率可达79.18%.匹配的地震事件中80.57...  相似文献   
96.
地下水的开发一直是困扰城市发展的难题,过度的、不恰当的地下水开发往往对地下水资源造成不可恢复的损害。济南地区已开发了长孝水源地开采利用岩溶水,研究这一区域适量增采条件的地下水动态响应对地下水的合理开采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建立了长清孝里铺水文地质单元数值模型,并运用Visual MODFLOW软件对模型进行计算。经过对模型进行长达3年的识别与验证,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与有效性。随后将模型用于不同开采方案下的地下水位预报和地下水动态响应分析,得出了不同开采方案对地下水影响的预测结果,根据水位预测结果显示长清地区岩溶水开采量不宜超过14万m3/d。  相似文献   
97.
依据油田和油田水中的氡气含量比地壳和地表空气高5~6个数量级,氡气常沿油气田周边微细裂隙和油(气)水边界向上运移的特点,应用美国产RAD7型电子测氡仪先在四川盆地磨溪、麻柳场气田上进行了氧气测量,在气田周边发现的环带状氡气异常与钻探证实的气水边界基本吻合,而后在新疆准中盆地永进地区利用氡气测量法圈定的油(气)水边界和油...  相似文献   
98.
陵背斜东北翼地层以碳酸盐岩和碎屑岩相间的组合形式出现,碳酸盐岩分布区岩溶发育强烈,岩溶突涌水是该区地下工程建设的重要影响因素。以某重大引调水工程黄陵背斜段为研究对象,综合采用岩溶水文地质调查、示踪试验、水文地球化学等多种方法对研究区岩溶水系统特征及隧洞突涌水条件进行了识别和分析。结果表明:区内存在4个子含水系统,垂向上构成了透水性强-弱相间的结构,发育了浅部快速循环、中间快速循环和深部慢速循环的多级水流系统,断裂构成各子含水系统间发生水力交换的垂向通道。工程输水隧洞主体在深部灯影组(Z2dn)和天河板组-石龙洞组(∈1t+sl)子含水系统中穿越,岩溶发育总体较弱,但在穿越店垭断裂时存在导通上部娄山关组-南津关组(∈3l-O1n)强岩溶子含水系统而发生较大规模高压突涌水的可能。施工支洞穿越∈3l-O1n子含水系统中白龙洞水流系统的排泄区,遭遇管道式突涌水事故的风险高。多种水文地质方法的联合解译可提高识别岩溶水系统特征和突涌水条件的精度。   相似文献   
99.
密坑山-岩背地区为华南典型的锡成矿区,区内发育燕山期的花岗岩、斑岩和斑岩锡矿(如岩背锡矿)。尽管该区锡矿与花岗质岩浆作用的关系密切,但区内花岗岩的时代与成因仍然存在争议。密坑山花岗岩体为密坑山-岩背地区最大的花岗岩体,侵入于上侏罗统鸡笼嶂组流纹质凝灰熔岩及火山碎屑岩中,主体岩性为钾长花岗岩。本文报道了密坑山钾长花岗岩的时代、地球化学特征。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该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138 Ma)。岩石具有高SiO_2(74.42%~76.69%),富钾(K_2O/Na_2O=1.37~1.94),低Al_2O_3(12.39%~13.49%)和Mg~#(11~19),弱过铝质(A/CNK=1.03~1.1),负Eu、Sr、Ba异常,富集高场强元素,以及高10000×Ga/Al比值(3.46~4.96)和略微高的锆石饱和温度(807~817℃),显示了铝质A型花岗岩的特点。同时,岩石也具有高Rb含量(842~1295)×10~(-6)、Rb/Sr比值(90~255)以及稀土元素四分组效应,显示了高分异花岗岩的特点。因此,作者认为密坑山钾长花岗岩为高分异铝质A型花岗岩。花岗岩略微偏高的ε_(Nd)(t)值(-3.4~-4.6),反映成岩过程中或其源区有地幔组分的参与。综合区域岩浆岩和构造资料,认为密坑山钾长花岗岩形成于伸展背景中,很可能与俯冲古太平洋板块的后撤所导致的岩石伸展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00.
汕头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输运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汕头近岸海域70个站位表层沉积物作了粒度分析和粒度参数计算,以探讨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表层沉积物可划分为9种底质类型,以黏土质粉砂(YT)、砂质粉砂(ST)和砂-粉砂-黏土(S-T-Y)为主;砾、砂、粉砂和黏土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4%,29.2%,51.0%,18.4%。平均粒径在0.12~7.30 之间变化,平均值为5.53 ;分选系数、偏态和峰态值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50~2.94,-0.65~0.30和0.63~2.67,对应的平均值为1.82,-0.02和1.11。根据粒度分析结果,结合系统聚类方法和因子分析方法将研究区分为四类沉积区,分别代表不同的沉积环境,并应用GSTA模型分析了沉积物净输运趋势。结果显示,在汕头港水深<10 m的海区,径流来沙和海域来沙有在榕江入海口和近岸汇聚的趋势;水深>10 m的海区,沉积物呈现出明显的沿海岸线东北向输运的特征;在柘林湾,沉积物主要表现为弱的由海岸/海岛向海湾输运的特征。粒径趋势模型所揭示的这种沉积物输运格局与研究区的物源和水动力状况较好吻合,可为研究区港口建设和航道管理的决策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