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3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144篇
测绘学   59篇
大气科学   60篇
地球物理   60篇
地质学   544篇
海洋学   64篇
综合类   41篇
自然地理   14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7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冯应斌  龙花楼 《地理研究》2019,38(11):2606-2623
贫困与地理环境之间交互耦合形成了空间贫困陷阱,本文在对贵州50个国家级贫困县乡村人口转移减贫效应和松桃、威宁、望谟3个典型县域贫困村贫困发生率与农村道路可达性指数空间耦合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基础上,阐释了破解空间贫困的作用机理,并构建相应政策体系。结果表明:① 贵州国家级贫困县乡村户籍人口向县内城镇转移和县外转移具有显著的减贫效应,但县内城镇转移比县外转移减贫效应的作用力更大。② 松桃县、望谟县极度贫困、可达性较差型和深度贫困、可达性较差型贫困村所占比例在15%左右,威宁为10%左右,对该类型贫困村实施整村易地搬迁和村庄撤并;对具有自然历史文化特色资源的深度贫困、可达性中等型和一般贫困、可达性中等型贫困村应进一步扩展道路宽度,打通断头路,形成网络,增强通行能力。③ 应坚持以县城为中心的就地城镇化和发达地区中心城市、省会城市等异地城镇化并重,加强对转移劳动人口的技能培训,提升其城镇生存能力。继续加大对具有自然历史文化特色资源的保护类村庄的“通村、通组、通户”道路拓宽、硬化等措施,逐步完善自来水、宽带等较为薄弱的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推进贫困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通过发展山区“绿水青山”内生性和外生性产业,引导贫困人口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92.
近日,广西区人民政府在南宁市召开全区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汇报会,要求今年11月底前完成市级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年底前完成县级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目前,广西各地都摸清了国土资源管理体制的现状,精心制定了工作方案,为顺利推进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3.
硼同位素在矿床学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硼在自然界有两种稳定同位素11B和10B,常采用δ(11B)/10-3来表示不同地质体的同位素组成。由于硼同位素在不同地质体中的分馏作用大,在较大温度范围内岩浆-热液流体中的高活动性和化学性质稳定等方面的优势,使硼同位素在地球科学研究中的作用越来越广泛。控制硼同位素分馏的主要因素是硼源。一般情况下,非海相的硼酸盐矿物和与之相关的电气石的δ(11B)值为负值,而在某些盐湖卤水和与海相环境有关的硼酸盐矿物的δ(11B)值则为正值。目前,硼同位素示踪主要应用于块状硫化物矿床、与花岗岩有关的热液矿床以及盐湖矿床的研究。随着硼同位素分馏机制及其在不同环境地质样品中分布特征的深入研究,硼同位素在解决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矿床成因和成矿作用等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4.
通过对冀北滦平盆地下白垩统西瓜园组沉积地层的实地考察,发现盆地内发育丰富的重力驱动作用沉积物。文中描述西瓜园组发育的滑动和滑塌现象,指出露头剖面中存在的挤压变形现象并非构造成因,而是由于滑动块体和滑塌块体前端的挤压应力环境造成的。在介绍西瓜园组重力流沉积发育环境的基础上,对露头中存在的若干重力流沉积进行了描述,并使用砂质碎屑流这一概念对这些现象进行了较为合理的成因解释。通过对滑动和滑塌(重力块体运动)和砂质碎屑流—浊流(重力流)沉积物研究,结合前人对该地区冲积扇—扇三角洲的研究成果,认为重力驱动作用是滦平盆地下白垩统西瓜园组沉积时期主要的搬运机制。  相似文献   
95.
粤北302铀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位于粤北诸广山岩体东南部的302铀矿床是我国规模较大、埋藏较深的花岗岩型铀矿床之一。该矿床产于印支期油洞岩体和燕山早期长江岩体的断裂蚀变带内,矿区内NWW向基性岩脉十分发育,矿体呈似脉状、扁豆状或透镜状。同位素研究表明,矿石的沥青铀矿Sm-Nd和U-Pb等时线年龄(70 Ma)与油洞岩体(232 Ma)、长江岩体(160 Ma)的年龄相差巨大;主成矿期成矿流体的δDH2O值为-65‰~-82‰(平均为-75‰),δ18OH2O值为6.8‰~0.6‰(平均为3.9‰),反映出成矿流体主要由地幔流体组成;方解石的δ13C值为-8.4‰~-5.3‰,表明矿化剂ΣCO2也来自地幔;矿区内辉绿岩的(87Sr/86Sr)i值为0.70861~0.70882,花岗岩的(87Sr/86Sr)i值为0.73519~0.77152,萤石的(87Sr/86Sr)i值为0.71474~0.71697,表明成矿组分Sr可能来源于基性脉岩(幔源)与赋矿花岗岩体(壳源),并呈不同程度的混合,而主成矿组分铀主要来源于赋矿花岗岩体。  相似文献   
96.
流域空间是承载生活、生产、生态和文化等的容器,是联系不同时间、空间和要素的纽带,也是当前人地关系最紧张的区域之一。在重大国家战略持续关注流域环境全面保护和城乡体系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本次笔谈从地理学、城乡规划、考古学、风景园林等多领域视角,聚焦流域聚落空间的人地关系演化,以及流域空间规划的理论与方法。这需要通过增进对不同流域文明演进轨迹与跨流域文明互动交流的理解,将流域范围内的建筑、地段、城镇、区域与自然环境视为相互影响与依存的“生命共同体”,结合水域、土地、景观、遗产等要素,并辅以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对流域城乡空间研究与规划的讨论。在流域城乡的“过去-当下-未来”“表征-机制-策略”之间搭建起桥梁,并从系统视角、人地适应和综合方法等方面探讨发展策略,顺应国土空间规划的体系需求。  相似文献   
97.
基于潜标测量的海洋环境噪声谱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海洋环境噪声测量潜标系统对南海典型海域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海洋环境噪声测量,16通道海洋环境噪声测量系统每小时测量两分钟噪声信号。数据处理结果表明,800~5 000Hz范围内,噪声谱与风速相关性最好,且风速越大相关性越好,噪声谱与风速的相关性好于与浪高的相关性。风关噪声谱级在海水中部基本不随接收深度发生变化,但由于测量水听器阵长度未能覆盖整个水深,因此未给出海面和海底处谱级变化规律。在400Hz以上的高频段整个风速范围内噪声谱级都随风速发生变化,且噪声谱级与对数风速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98.
为了解决深海会聚区目标及其运动态势难以判断的问题,在研究会聚区形成条件和其声场传播规律以及波导不变量理论的基础上,对典型深海环境不同位置的声强距离-频率分布图中的干涉条纹特征进行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深海会聚区存在与其他区域不同的干涉条纹特征,其对应的波导不变量?值为负。本文提出了利用会聚区特有的干涉条纹特征,对会聚区目标及其运动态势进行初步判断的方法,仿真结果和试验数据表明,判断方法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
准噶尔盆地陆东-五彩湾地区石炭系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该地区石炭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成熟度范围宽,主要处于成熟-高成熟演化阶段,主要由Ⅲ型有机质组成。在对烃源岩样品进行常规评价的基础上,用开放体系进行了热解实验和动力学模拟,对陆东-五彩湾地区的生烃特征进行了研究,尝试了高成熟烃源岩生烃过程研究及Ⅲ型干酪根液态烃排烃时间的估计,并对石炭系地层产烃率进行了计算。结果显示,陆东-五彩湾地区石炭系最早在二叠纪(距今264 Ma左右)开始生烃,后期由于地层抬升,在古近纪早期(距今61 Ma左右)结束生烃。下石炭统产烃率大,液态烃排出时间估计在距今232~196 Ma之间;上石炭统产烃率较小,液态烃排出时间估计在距今196~178 Ma 之间,但天然气生成相对较晚,有利于天然气的保存。天然气可能主要来源于上石炭统烃源岩。  相似文献   
100.
针对大陆科学钻探接卸钻杆进行上卸扣操作复杂繁琐、夹持稳定性差等问题,设计了一种适应于科学钻探全液压顶驱钻机的新型背钳装置。该装置具有夹持力大、对钻杆损伤小、工作性能稳定、双向浮动等特点,解决了钻进过程中频繁倒杆问题,快速完成上卸扣操作作业,极大地缩短了辅助作业时间。并利用ADAMS动力学仿真软件,对夹紧机构进行了运动仿真分析,验证了机构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