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7篇
地质学   41篇
海洋学   98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31.
胶州湾是位于新华夏隆起带次级构造单元胶南隆起区和胶莱凹陷的交接部的断陷盆地,团岛——薛家岛海底隧道开挖段有大量火成岩出露。本文对采集于海底隧道的8件岩石样品进行了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按岩性将其分为偏基性岩类和偏酸性岩类两类。其中除样品F4-5(辉绿岩)外,偏基性岩类均落入岛弧型钙碱性玄武岩区域内;而偏酸性样品均落入火山弧花岗岩区域,显示其原岩起源于同一种火山弧的环境。稀土元素标准化曲线表明,其岩石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比较明显,其LREE/HREE也显示样品的分异作用较强。岩石样品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证明,研究区域的玄武质岩体为遭受地壳混染的岛弧型性玄武岩,应为在燕山晚期花岗质脉岩沿着青山群中构造薄弱带侵入,与地壳物质发生混染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132.
胶东—鲁南A型花岗岩带的分布及其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3.
本文报道了我国第三次南极考察采集的粗安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利用仪器中子活化、电子探针等方法分析了欺骗岛粗安岩的元素含量。南极欺骗岛粗安岩呈斑状结构,斑晶为中性斜长石和透辉石,基质为斜长石、透长石和玻璃质组成;化学成分特征属富钾粗安岩,稀土元素含量较高,轻重稀土分馏不显著,(La/Yb)_N≈1.3,负销异常明显;相容元素亏损,不相容元素相对富集。  相似文献   
134.
青岛仰口榴辉岩及其围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岛仰口地区保存了完整的从变辉长岩到榴辉岩的超高压变质岩石组合。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榴辉岩、变辉长岩和片麻岩属钙碱性系列,超基性岩属拉斑系列;CIPW标准矿物计算显示榴辉岩和变辉长岩中长石以钠长石为主,超基性岩主要标准矿物为橄榄石、紫苏辉石和锥辉石,片麻岩中出现标准矿物刚玉;榴辉岩、变辉长岩和片麻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超基性岩的微量元素相对于N-MORB亏损;榴辉岩和变辉长岩轻稀土明显富集,配分型式与岛弧玄武岩相似,片麻岩具明显的Eu的负异常,配分型式与后造山A型花岗岩相似,超基性岩稀土总量较球粒陨石偏高,具强烈的Ce的负异常。微量元素比值及地球化学图解表明榴辉岩与变辉长岩的原岩为辉长岩,片麻岩的原岩为造山后A型花岗岩,原岩的岩浆源区位于下地壳,超基性岩的岩浆源区位于上地幔,原岩均形成于岛弧环境。  相似文献   
135.
南黄海千里岩榴辉岩对研究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碰撞缝合线有重要意义。千里岩榴辉岩变形作用较弱,经历了多期退变质作用。千里岩榴辉岩原岩为拉斑系列的玄武岩,与大别苏鲁造山带榴辉岩相似。千里岩榴辉岩微量与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均与大别苏鲁造山带榴辉岩有较大差异。千里岩榴辉岩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于N-MORB富集,高场强元素特征与N-MORB基本一致,无Nb、Ta、Zr、Ti负异常;稀土元素配分形式为LREE亏损的左倾型。千里岩榴辉岩主微量元素判别图与微量元素特征值均指示其形成的构造环境为弧后盆地。榴辉岩的207Pb/204Pb比值不同于华北板块而接近扬子板块,继承性锆石(747±19)Ma的SHRIMP U-Pb年龄说明其原岩经历了仅在扬子板块有记录的晋宁期热事件。该区所在的千里岩隆起区代表了扬子板块的基底。  相似文献   
136.
对采自西南印度洋中脊(SWIR)50°E附近5个站位的玄武岩样品进行了岩石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样品主量元素、TAS分类图解和AFM图解显示,SWIR研究区样品类型主要为低钾拉斑玄武岩。相对原始地幔SWIR区玄武岩具有Ba、Nb、Sr负异常,K表现为正异常。稀土元素分配模式均为左倾型,具有轻微的Eu、Ce正异常;SWIR区玄武岩都起源于上地幔,SWIR玄武岩则明显向EMⅡ端元偏移。SWIR玄武岩地幔源区相对最为富集,可能为DM和EMⅡ的混合源区,存在少量的陆壳成分。研究区玄武质岩浆起源深度为尖晶石橄榄岩区域处于中度还原环境下,经历了明显的橄榄石+单斜辉石+斜长石的分离结晶。  相似文献   
137.
西太平洋俯冲带是世界上最典型、最活跃的俯冲带,分布众多的海沟-岛弧-弧后盆地(沟弧盆)系统。马里亚纳俯冲带是典型的洋-洋俯冲带,而马里亚纳海槽作为马里亚纳俯冲带的重要构造单元,是研究不受陆壳物质影响的俯冲作用的理想区域。前人对马里亚纳海槽岩浆地幔源区性状、俯冲组分的影响、岩浆演化等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1)马里亚纳海槽岩浆源区主要为亏损地幔,岩性主要为橄榄岩,且不同区段具有不一致的地幔部分熔融程度;(2)不同区段受到来自蚀变洋壳及沉积物的俯冲组分的影响程度也不同,并由此影响了不同区段的地幔熔融程度和初始岩浆成分;(3)俯冲组分的影响自中段向南北两段逐渐加强,中段主要受到来自沉积物熔体的影响,南、北段受到板片释放的含水流体的影响则更为明显;(4)不同区段甚至同一区段的岩浆在演化过程中,经历了橄榄石、辉石、斜长石等斑晶矿物的差异性分离结晶过程,这也很好地解释了该区丰富的岩石类型和玄武质岩石的不同矿物组合特征。以上研究很好地促进了对马里亚纳海槽岩浆作用过程的认识,也深化了对俯冲带构造-岩浆作用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8.
海洋沉积物的磁性参数是反映物质来源、沉积环境变化的重要代用指标。本文基于中国东部海域的176个沉积物样品,通过粒度、磁化率的测试分析,揭示了磁化率和粒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探讨了磁化率和粒度之间的关系及其环境指示意义。研究表明,三大海域磁化率(χ)存在显著差异,东海磁化率最高,渤海次之,黄海最低,即χdonghaiχbohaiχhuanghai,磁化率在河口、沿岸偏高,并呈现出向外海方向缓慢递减的趋势,这反映了三大海域的物源差异以及在不同水动力条件下的物源供给、扩散和运移。磁性参数与粒度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多重因子的综合作用使得χfd%作为整个海域沉积物的粒度代用指标并不理想。磁性参数的变化与沉积动力密切相关,水动力越强、水介质扰动性越大,磁性参数越离散。  相似文献   
139.
巢北地区黄龙组岩石学、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巢湖麒麟山中石炭统碳酸盐岩地层是研究碳酸盐岩沉积及成岩作用的理想剖面之一。文章采用岩相学及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法,对该处剖面碳酸盐岩的特征做了深入研究。表明,黄龙组岩石以泥晶或亮晶颗粒灰岩为主;元素分布中稀土元素总量较低。分析认为,巢北地区中石炭统属于浅海碳酸盐台地相产物,其成岩序列属于海退序列,成岩环境主要为大气淡水成岩环境。  相似文献   
140.
关于深切谷的形成因素,考虑较多的还是海平面变化的影响,此因素也是大家一直都非常认可的;对于气候和构造运动等因素对深切谷形成和充填的影响,目前研究的比较少。冰后期深切谷开始充填,但对于其充填模式存在较大分歧,目前国外流行的是Zaitlin等建立的波浪型河口湾深切谷充填模式,但此模式不能应用于沙量丰富的大河河口湾,目前在国内还没有一种理想的深切谷充填模式。晚更新世以来,海平面经历了半个变化周期,却在深切谷内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海侵、海退沉积序列,但对其初始海泛面和最大海泛面的确定,大多数学者的观点不是很统一,对于体系域的划分也存在一些分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