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62篇
大气科学   101篇
地球物理   1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北半球冬季非定常扰动的气候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陶祖钰  胡爱学 《大气科学》1994,18(3):320-330
本文利用Hoskins提出的E向量和曾庆存提出的波包理论对北半球冬季非定常扰动的强度及其性质进行了气候分析。结果表明,非定常扰动的强度和高空急流及大地形有密切关系。非定常扰动的形状和传播揭示出:低频扰动大多是西退的,并且在急流出口区是正压衰减的;高频扰动大多是东进的,并且在急流入口区是正压发展的。高频扰动的分布和传播反映了Rossby波的波导及地面气旋、反气旋的路径。非定常扰动的气候分析为气候和大气环流的诊断提供了有用的背景材料。  相似文献   
62.
以单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反演冷锋流场的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一次欧洲冷锋过程单多普勒雷达立体扫描资料的实例计算来考察用VAD(VelocityAzimuthDisplay)方法反演锋面在垂直剖面图上的风场和用VAP(VelocityAzimuthProcessing)方法反演水平风场的可能性。反演结果不仅显著展示了锋面两侧的风向切变,而且也展示出气团内部风场中存在的中尺度结构。由于VAP方法对距离圈上多普勒速度随方位的变化非常敏感(多普勒速度的脉动)  相似文献   
63.
9216 号台风登陆后的云系结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GMS卫星云图资料和物理量诊断场资料,分析了9216号台风的云系结构及其在登陆后发生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9216号台风云系结构的变化反映了台风和高、低空环境流场之间的关系。分析表明,由9216号台风造成我国沿海罕见的风暴潮及大范围暴雨,与强大的高空急流入口区右侧的辐散气流及其东侧的强低空急流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4.
降水量的直接同化对初始场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四维变分法用严格的数学方法、合乎逻辑的物理过程根据观测资料和模式本身来获得一个最优的初始场,是当前最先进的四维资料同化方法之一.作者用四维变分法对自动站降水量作直接同化,对初始场增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降水量的同化对初始场中热力性质的量影响相对较大,对低层的影响大于高层,大部分增量在925 hPa至850 hPa层间达最大.通过同化,北京地区对流不稳定性明显增加.对风场的增量分析表明,同化增加了一些中尺度信息.对于散度场和水汽通量散度场,同化有使低层辐合加强的趋势.通过同化,在MM5初始场上增加了原先没有  相似文献   
65.
66.
67.
对1998年华南暴雨试验加密观测期间(IOP)5月23日强降水个例的数值模拟结果分析指出,锋面对于中尺度对流系统而言除了提供对流运动的触发机制外,两者之间还可能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华南前汛期中伴随对流活动的冷锋具有独特的垂直环流结构。它主要表现为暖湿气流不是沿锋面上滑,而是在冷锋前沿的对流雨团中直接上升到高空,锋面上方上滑的暖空气完全被对流雨团北侧的补偿性下沉气流所代替;而在锋后以及锋前暖区内均有对流活动发生的情况下,低空流入锋区前沿和锋区上方雨团的空气不是来自锋前暖区,而是来自锋后。对对流系统内部雨团进行的三维轨迹追踪也揭示出锋面上空对流雨团内存在一部分来自锋后并穿越锋区的上升气流。这是因为锋面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物质面,它只是大气温、湿属性有显著差别的界面,因此存在穿越锋区的运动并不是完全不可能发生的。在华南前汛期中,锋区两侧温度对比比通常意义上的锋面要小,这也是可能发生穿越锋面运动的原因之一,表明中尺度对流系统由于具有与梅雨锋在跨锋方向相类似的尺度而有可能对梅雨锋的流场结构发生影响。  相似文献   
68.
强对流天气预报的一些基本问题   总被引:32,自引:20,他引:12  
郑永光  陶祖钰  俞小鼎 《气象》2017,43(6):641-652
对深厚湿对流(业务中通常称为雷暴)和强对流天气的发展条件和机理(尤其龙卷发展条件和机理)的科学理解是做好对其预报的基础。本文首先分析了对流有效位能和对流抑制能量与抬升气块温湿状态的关系、对流温度的物理意义、对流发展所需的水汽条件;然后提出了我国重大强对流天气的定义,给出了强对流天气时空分布的一些规律、极端强降水与地面露点的关系、雷暴大风产生机制、冰雹融化层高度与湿球温度之间的物理联系、超级单体风暴和龙卷的环境条件、龙卷的形成机理等;最后对涡度和风矢端图及其与龙卷、中气旋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说明。文中列举的对各个概念不尽相同的解释和阈值以及我们的一些认识和理解,可供相关人员学习和比较。  相似文献   
69.
李亚萍  张焱  王洪庆  陶祖钰 《气象》2000,26(2):54-57
介绍了为国家攀登项目“海峡两岸汲邻近地区暴雨试验研究”中所要求的对性质、来源不同的资料进行集成而开发的气象资料集成管理系统的开发、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70.
海(湖)效应降雪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国内外有关海(湖)效应降雪的主要研究成果,依据海(湖)效应降雪的定义,对其产生机制、大尺度环流背景及多尺度相互作用、影响因素和空间形态分类等方面进行的总结和分析.表明,海(湖)效应降雪过程存在多尺度相互作用,海(湖)气温差、热力不稳定、风向风速、地形、云物理过程等是其关键影响因素,并影响其空间分布形态.数值模拟和多普勒雷达资料是主要研究手段.在此基础上,经进一步分析指出,未来我国应重点深入开展海效应降雪的空间分布形态及其产生机制研究,提高海效应降雪的精细化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