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6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32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49篇
海洋学   15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采用构造地球化学方法,在黄埠岭-七厘山测区约13.8km2范围,共采集865个样品,测试了Au、Ag、Cu、Pb、Zn、Ni、Ni、Co、Mo、Sn、As、Sb、Hg、Ba、B、Mn、V、Ti、Cr等19种元素.Au异常的分布与测区已知矿体分布范围相吻合,其中黄埠岭测区Au异常范围最大、强度最高,七厘山测区及凤凰庄-选...  相似文献   
102.
Tropical cyclone (TC) activities in the North Indian Ocean (NIO) peak in May during the pre-monsoon period, but the TC frequency shows obvious inter-annual variations. By conducting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dynamic diagnosis of long-term data from 1948 to 2016,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s of Indian Ocean SST and NIO TC genesis frequency in May is analyzed in this paper. Furthermore, the potential mechanism concerning the effect of SST anomaly on TC frequency is also investigated.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1) there is a broadly consiste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NIO TC frequency in May and SST in the Indian Ocean from March to May, with the key influencing area located in the southwestern Indian Ocean (SWIO); 2) the anomalies of SST in SWIO (SWIO-SST) are closely related to a teleconnection pattern surrounding the Indian Ocean, which can significantly modulate the high-level divergence, mid-level vertical motion and other related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ultimately influence the formation of TCs over the NIO; 3) the increasing trend of SWIO-SST may play an essential role in the downward trend of NIO TC frequency over the past 69 years.  相似文献   
103.
黑色岩系及黑色岩系型矿床的找矿是当前地质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在资料收集与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 全面分析了云南省寒武系黑色岩系的分布与特征, 系统研究了云南省寒武系黑色岩系的含矿性, 认为云南省寒武系黑色岩系具有寻找钼、镍、钒等多金属矿产的有利地质条件和空间, 指出了找矿的重点区域。通过进一步工作, 有望找到多处规模以上的矿床, 实现找矿突破。文章对在云南省寻找寒武系黑色岩系型矿床具有现实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4.
陈艳  李柏  何建新  孙召平  王旭 《气象科技》2015,43(4):569-575
地物杂波的检测和处理对雷达数据质量有重要的影响。常规的地物杂波检测依赖于晴空条件下的杂波图,人工判别,后来采用GAMP滤波器进行全程自适应滤波处理,该法在对地物抑制的同时对天气信号的损失较大,现探究比较多的方案是先自动识别地物,后结合滤波器对地物进行处理,在抑制地物的同时减少对天气信号的损耗。该算法基于IQ信号,利用已在C波段天气雷达中进行实验的SCI算法的4个判别因子,引入模糊逻辑理论,重新设计算法识别流程,并应用于我国S波段天气雷达中。通过实例对比杂波消减决策(CMD)算法对同一天气过程的识别与抑制的结果,发现该算法对气象回波的误判率低于CMD算法,对地物的识别率与CMD算法相当。  相似文献   
105.
文章总结了变水头渗透仪计量校准工作。对计量校准精度控制标准进行了计算论证并提出了变水头玻璃管的两种校准方法。  相似文献   
106.
修饰电极测定土壤沉积物中各赋存状态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了一种通过微分脉冲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砷含量的方法,改进了金膜修饰电极的制备方法,并讨论了影响电极稳定的各种因素以及测定的最佳条件。在选定条件下,砷的溶出电流大小与其溶液中的浓度(0.01—1.00μg/L)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86),砷的检出限为3.0ng/g。该方法测定结果与原子荧光测定结果相符,且方法已成功地用于山西省大同地区土壤沉积物中不同赋存状态砷含量的测定,各赋存状态砷的加和与总量测定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07.
网络是林业科学数据共享的核心和运行基础 ,同时也是国家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分支。本文作者针对科技部基础性科技工作项目 -“林业数据采集与信息网络建设”项目中信息网络的建设内容 ,在多年网络技术应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林业基础数据采集系统网络建设的总体技术思路 ,该设计思想同时也是今后国家林业科学数据中心网络建设的技术思路。1 .共享服务方式 (见下图 )林业科学数据共享网络将设立对外提供服务的门户 ,它与国家科学数据中心通过因特网互联。用户可以采用两条途径获得共享服务 :一是用户直接访问该门户获得林业数据的各种服务 ;…  相似文献   
108.
利用青海玉树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1961-2010年的总辐射常规观测资料, 分析了玉树地区总辐射的长期变化趋势. 结果表明: 玉树地区总辐射在1961-2010年期间总体呈现减弱趋势, 其变化经历了增强变"亮"-减弱变"暗"-增强变"亮"-震荡回落4个阶段; 春、夏季的总辐射变化趋势对年际变化趋势有主导作用. 小波分析表明, 玉树地区近50 a的总辐射变化过程中, 存在多时间尺度周期的变化特征; 长期变化趋势和国内其他站点的变化趋势相比均表现出减弱的趋势, 但各站点减弱趋势倾向率不同. 最后, 对比分析了总辐射和同期气象要素、MODIS反演的气溶胶AOD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9.
五十年前板块构造理论的诞生是地球科学领域的一场革命,它为理解地球如何运作构建了基本框架。过去五十年对该理论的进一步研究告诉我们地质过程最终都是地球热损失的结果。例如,大洋岩石圈板块在洋中脊形成,其运动和增生以及最终通过俯冲带进入地幔导致地幔冷却降温,从而导致大规模的地幔对流。亦即,板块构造的直接驱动力是俯冲大洋岩石圈板块的下沉力。因此,没有俯冲带就没有板块构造,但是俯冲带如何开始仍然有争议。对俯冲起始的研究从未中断,有数值模拟也有地质推断。2014年在西太平洋用三个IODP航次(350、351和352)来检验“自发”和“诱发”俯冲开始的想法。所有这些努力都值得肯定,但这些是无法检验的想法。无法检验意味着没有结果。本文介绍至今唯一可用地质学方法检验的假说,亦即“岩石圈内横向物质组成差异导致的浮力差是俯冲带形成的起因”。这种浮力差位于海底高原的边部和被动大陆边缘,因此这些部位是未来俯冲带起始的必然轨迹。在远离这些部位的正常洋盆内因缺乏浮力差而俯冲带不可能起始。换句话说,“所有岛弧一定有大陆(或海底高原)基底”,这可以通过采集和研究岛弧基底岩石来验证。  相似文献   
110.
为准确预测低阶煤动态渗透率变化规律,在煤岩立方体模型基础上,考虑基质孔隙和滑脱效应对渗透率的影响,建立低阶煤动态渗透率预测新模型,并对影响绝对渗透率和滑脱系数的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讨论了甲烷和氮气对基质收缩与滑脱效应的影响。研究表明:基于“火柴棍”假设建立的模型是新模型不考虑基质孔隙时的一个特例,P-M、S-D模型与新模型相比基质收缩作用更加明显,考虑基质收缩与滑脱效应的新模型更具实用性。气体郎格缪尔应变是影响基质收缩的关键,煤岩绝对渗透率能否反弹是割理压缩、基质孔隙膨胀、基质弹性形变和基质收缩4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相同条件下,甲烷的基质收缩强于氮气,氮气的滑脱效应强于甲烷,影响滑脱系数的因素包括内因和外因,滑脱系数与割理宽度随孔隙压力变化时呈现相反规律。滑脱效应和基质收缩效应共同提升气测渗透率,煤岩孔隙压力越低,二者对渗透率的提升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