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49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127篇
海洋学   5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应用简单变量统计模型预测庆元地区滑坡危险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庆元县是浙江省滑坡灾害发生严重地区之一,开展滑坡预测尤为重要。以研究区的滑坡点位资料、地形数据、土壤类型数据、岩石类型数据及遥感TM数据为基础资料,提取滑坡的影响因素。统计获取了滑坡与因素的关系特征,并应用简单变量统计模型开展了研究区滑坡灾害预测。预测结果显示,研究区滑坡灾害危险性高值区分布较广,主要分布在松源镇的中部、安南乡中部、淤上乡的东部及隆宫乡的北部,其危险性大,而在其它地区,滑坡灾害危险性为低值区,危险性小。  相似文献   
32.
新疆北部哈巴河一带出露的一套晚古生代早期长英质火山岩主要由英安质—流纹质火山岩组成。其Rb-Sr等时线年龄为405±57Ma,为早泥盆世。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它们具有Ti含量低,Mg#含量中等—富集(42.2~88.7),Th/Ta为8.6~16.4,低—中等Ti/Zr值(介于4.9~53.46);稀土配分型式为LREE富集,无Eu或中等的负Eu异常;且在蜘蛛网图上显示LILE富集,Nb和Ta亏损的特征。Y-Nb和Rb-(Y+Nb)构造判别图解显示这些长英质火山岩形成于岛弧环境。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新疆北部哈巴河晚古生代早期长英质火山岩是在古亚洲洋北侧岛弧构造环境下形成的,是作为古亚洲洋从SW至NE方向朝西伯利亚古板块俯冲的产物。  相似文献   
33.
神狐-一统暗沙隆起中部新生代地层层序划分及沉积演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中德合作"南海地球科学联合研究"SO-49航次所采集的地震测线,对南海北部陆缘神狐-一统暗沙隆起中部的新生代地层层序进行了划分,并与北部的珠江口盆地的层序进行了对比.共识别出SB1、SB2、SB3、SB4和Tg5个主要反射界面,对比表明:Tg 反射面为新生界基底反射,SB1、SB2、SB3、SB4相当于珠江口盆地的二级层序界面,层序界面年龄分别为:10.5 Ma 、21.0 Ma 、25.0 Ma 、39.4 Ma.在此基础上,对隆起区新生代沉积环境及其演化进行了分析,认为隆起区新生代沉积经历了断陷湖泊-滨浅海-深海相的演变过程,隆起区主要隆升时期为晚渐新世-早中新世.并就珠江口盆地早第三纪海侵方向和隆起的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4.
广东省两类不同成因类型花岗岩磁化率各向异性研究表明:Ⅰ型花岗岩的磁化率的数值较大,一致性较好;各向异性度比较小,磁化率椭球为纯压扁型.S型花岗岩的磁化率数值普遍较小,一致性较差;各向异性度比较大,磁化率椭球以兼具压扁型和拉长型为特征;岩体内部两种磁化率椭球(压扁型和拉长型)的3个主轴的方向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合花岗岩的野外地质特征,作者认为,S型花岗岩在形成过程中受到了板块内部强烈的挤压和剪切作用,不同类型的源岩在强烈的挤压作用下局部地带发生破裂,发育了大规模的剪切推覆作用,在剪切热的作用下源岩物质被改造形成S型花岗岩;Ⅰ型花岗岩则是原始岩浆侵入到地壳上部形成,其形成的构造背景与当时板块的B型俯冲有关。  相似文献   
35.
在高温高压下应用全波震相分析方法对两类花岗岩类进行了弹性波波速的测量,发现两类花岗岩的波速值随所加的温度和压力有各自的变化规律石型花岗岩的波速随温度和压力的变化比Ⅰ型花岗岩波速变化大.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了华南两类花岗岩的波速“软化点”,两类花岗岩的波速“软化”的条件明显不同,S型花岗岩出现“软化点”的深度为15km左右,“软化”后的波速为5.62km/s;而Ⅰ型花岗岩则达到26km,“软化”后的波速为6.08km/s.结合地球物理探测的结果,认为地球物理探测中所得到的中上地壳和下地壳内部低速层的存在与不同类型花岗岩的部分熔融有关.中、上地壳内部存在的低速层很可能与S型花岗岩部分熔融有关,下地壳内部低速层很可能是Ⅰ型花岗岩岩浆发育的位置.  相似文献   
36.
柴达木盆地西部的茫崖坳陷是青海油田的主力油气产区 ,对该区古近系—新近系镜质组反射率(Ro)进行了系统研究 ,发现其垂向分布有两种规律 :一是 Ro 与垂深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多分布在坳陷中央 ,反映了沉积环境、物源和构造的稳定性较好 ;二是 Ro 与垂深呈右阶状 ,反映了逆冲叠覆。此外 ,通过 EASY% Ro 方法计算了研究区地层剥蚀厚度 ,认为干柴沟—油泉子为英雄岭隆起的主轴 ,因为剥蚀了 36 0 0~ 375 0 m,所以英雄岭主峰在地形上呈现出隆起主轴的假貌。通过地层剥蚀厚度的研究 ,还发现油气田主要分布在剥蚀梯度带上。这一结论对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7.
西昆仑造山带复式增生楔的构造特征与演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西昆仑古生代主剪切带和早中生代增生楔杂岩剖面中的组成与构造等特征,西昆仑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一早中生代两次向南的增生造山作用及其增生楔的组成与构造演化进行系统研究,探讨增生楔杂岩在大陆造山带及其对大陆侧向增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38.
采用多顶砧高压实验装置研究了Mg2SiO4-MgAl2O4体系在压力为22 GPa,温度为1550~1750℃条件下的相变,并考查了Al2O3在γ相中的固溶度.结果表明,随着体系中MgAl2O4组分含量的增加,相组合发生了变化,依次为γ相+镁铝硅酸盐固溶体+方镁石→镁铝硅酸盐固溶体+方镁石→镁铝硅酸盐固溶体+方镁石+刚玉固溶体;镁铝硅酸盐固溶体具有石榴子石结构,其化学成分随着体系中共存相的改变而有所变化;Al2O3在γ相中的固溶度很低(其重量百分比<0.8%),因此,在Mg2SiO4-MgAl2O4体系中Al2O3可能对γ相超尖晶石分解转变的压力不会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9.
塔里木盆地为天山、昆仑和阿尔金造山带所围绕,其地质构造和演化历史非常复杂.从岩浆作用发育特征看,二叠纪是塔里木盆地岩浆作用最发育的时期,广泛分布的二叠纪玄武岩类不仅在盆地内(巴楚)和周边(阿克苏、柯坪和库鲁克塔格)的露头区大量出露,而且在盆地内部的石油钻井和地球物理探测中也有大量揭示(贾承造,1997;杨树锋等,1996;陈汉林等,1997b;姜常义等,2004a,b;杨树锋等,2006;Yang et al.,2006,2007),且其分布面积约20万km2.  相似文献   
40.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D-InSAR)可监测地球表面的微量形变,包括地震、火山活动、冰川漂移、地面沉降、活动断裂及山体滑坡等引起的地表位移,是近年来发展起来并得到日益重视的新方法,与其他监测方法(如GPS监测等)相比,用D-InSAR进行地面微位移监测具有全天时、全天候、精度高、覆盖范围大且空间连续的巨大优势。采用D-InSAR技术对阿尔金东段构造变形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阿尔金断裂带是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变形的重要分界线。界线以北地区变形均匀,而且变形量较小;以南地区变形强烈且不均匀,变形强度的总体趋势为西高东低,中间受北祁连断裂带西段的影响,在断裂带中出现约为1.0cm的变形低值。另外,南区存在N65°W和近NW两个方向的线性强变形带,前者与阿尔金走滑断裂带次一级的压扭面方向一致,后者与北祁连断裂带西段的展布方向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