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67篇
海洋学   10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西藏古堆地区地处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一级构造单元之喜马拉雅片的中段,北涉雅鲁藏布江板块结合带。区内成矿条件较好,本文在前人成果资料的基础上,利用"矿床位置预测系统(DPIS)"中的信息量计算法,筛选了六大类38个标志信息进行信息量计算,圈出了信息总量异常区,再通过地质资料的综合分析,进行成矿远景区的圈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2.
以西宁降尘为研究对象,探讨柠檬酸溶解2 d过程中体系的pH及电导率变化,借助XRD、FTIR、SEM和ICP等表征手段,对降尘经酸处理后的残余固体及上清液进行分析。降尘加入柠檬酸的前4 h,反应溶液pH迅速上升;电导率从初始的4.31 ms/cm迅速升高到5.61 ms/cm,然后缓慢下降;8 h后,pH和电导率基本达到稳定。根据XRD分析,白云石特征峰(d=0.2886 nm、0.2190 nm等)和方解石特征峰(d=0.3031nm、0.2282 nm等)完全消失;根据红外分析,代表碳酸盐矿物的特征峰(1430 cm-1和877 cm-1)也消失,结合XRD结果可以得出方解石和白云石在柠檬酸作用2 d后完全溶解。柠檬酸溶出了降尘中大量的Ca2+,K+,Mg2+,Fe3+,Al3+,Si等元素,其中Ca2+的溶出量达到711.63 mg/L。柠檬酸对不同元素溶出的促进作用由强到弱依次为:FeAlSiCaMgK。在柠檬酸的作用下,降尘中的矿物被全部或部分溶解,其中碳酸盐矿物几乎完全溶解。  相似文献   
113.
电站建设对澜沧江-湄公河 泥沙年内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澜沧江漫湾电站上游旧州站和下游允景洪、清盛站1987~2003 年逐月悬移质泥沙含量实测资料, 分析对比了三站年内泥沙分配不均匀系数、集中度和集中期、变化幅度等特性。将上述参数与澜沧江上游干流漫湾与大朝山电站建设的响应进行关联研究, 分析电站建设进程对河道输沙变化的驱动作用。结果表明: (1) 旧州水文站泥沙年内分配与区域气候变化 (降水) 趋势一致, 研究时段内不均匀性系数呈上升趋势, 维持天然河道输沙特性; 允景洪和 清盛水文站的泥沙年内分配不均匀性系数对电站建设等人类活动的响应程度不一致, 允景洪站泥沙含量不均匀系数先减小后急剧增加, 而清盛站呈微弱减小态势。(2) 旧州水文站泥沙年 内分配集中度及集中期基本无变化; 允景洪与清盛水文站的泥沙年内分配集中度变化较大, 泥沙集中期在在电站施工的高峰期(1987~1992 年、1997~2003 年) 后延, 且不同步, 允景洪在漫湾施工期后延5~6 天, 而清盛则后延将近半个月,而在大朝山施工期, 允景洪的后延响应 却明显于清盛。(3) 旧州站相对、绝对泥沙变幅逐时段递增, 允景洪站年内最大与最小月泥沙含量的相对、绝对变化幅度均减小, 清盛站泥沙含量的相对变化幅度却先增后减, 绝对变化 幅度则一直减小。三站泥沙年内极值变幅以及电站建设前后的响应差异, 说明三站泥沙变化的驱动因子有明显不同。这些关于泥沙含量年内分配特征规律的发现, 为研究澜沧江干流电站建设对上下游泥沙变化以及跨境影响的科学评价提供了新的佐证。  相似文献   
114.
我国某些金矿床中金银碲化物矿物的共生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结合Au-Ag-Te三元系的实验矿物学结果,对我国金驹山 、银坑山、归来庄和驾鹿四 个金矿床中的金银碲化物矿物的共生组合特征进行了研究,并阐明了金银碲化物矿物在时空 关系上的共生组合和禁生关系特征。研究表明,金银碲化物是该类型金矿床中最重要的一类 矿物,其产出的种类和数量取决于成矿体系溶液中Au、Ag、Te元素的浓度及其含量比值;而 成矿体系中碲金银矿、碲银矿等低温同质多像变体的存在,反映了该类型矿床形成于成矿温 度和压力较低的环境条件下。  相似文献   
115.
116.
据俄罗斯《矿床地质学》2000年第42卷第3期刊登的В.Ч.卡赞斯基等人的文章《额尔康斯克铀矿区形成历史及地质特征》中,在进行区域成矿对比时,把它与东南地洼区赣杭铀矿带进行对比。赣杭铀矿一带呈北东45°~60°方向延伸达600km,宽50~80 km,由40余个矿床组成,在空间上产于扬子准地台(江南地洼区)和华南加里东褶皱带(东南地洼区)的结合处。从晚元古代开始,该带发育深大断裂,而且其位置随时间而变,从泥盆系中期到三叠纪为活化的地台体制,然后进入地洼体制或者构造岩浆活化体制[1988,陈国达]。侏罗纪在其范围内或周边地区产生火山构造或者喷发中心,充填了酸性或中性火山岩。赣杭铀矿带成为巨型鄂霍次克—楚科奇—闽浙大陆边缘火山带的旁侧分枝,是太平洋矿带的内带和外带的分界线;在白垩纪,赣杭带轴部又被红色沉积碎屑岩充填,它具有陆内裂谷构造的最终形态特点。 谭克仁供稿 2001.1.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