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篇
海洋学   35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坛紫菜品系间杂交子代杂种优势的ISSR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野生型坛紫菜(♀)和经过人工诱变选育获得的红色型(♂)坛紫菜进行杂交获得丝状体和叶状体,从中挑选5株具有一定生长优势和其它经济性状的藻体分别进行体细胞克隆和丝状体培育,获得5个性状稳定的子代品系(品系A,B,C,D,E)。然后应用ISSR标记技术对杂交亲本及这5个子代品系的杂种优势进行研究,从67个引物中筛选出了21条能扩增出清晰、稳定条带的引物,共得到366个扩增位点,其中347个位点具有多态性,多态位点百分率达94.8%,扩增的条带大小在400~4 000 bp之间。通过对扩增带谱的统计分析,发现5个坛紫菜杂种子代品系同父本和母本的遗传相似性平均值分别为0.519 1和0.555 1,都明显低于两亲本间的遗传相似性0.6120;并且5个杂种子代的有效等位基因数1.550 1,期望杂合度0.320 0,Shannon多样性指数0.472 0都要明显高于两亲本的有效等位基因数1.390 7,期望杂合度0.195 4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0.270 8。由此表明杂交使得坛紫菜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明显提高,产生了显著的杂种优势。从扩增带谱的统计结果,还可看出5个杂种子代同两亲本的遗传距离不是对等的,全部都稍偏向母本,聚类分析结果也同样证明了这一点,说明细胞质基因在坛紫菜遗传性状的表达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最后对ISSR技术在杂种优势预测中的应用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人工栽培的坛紫菜(Pyropia haitanensis)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生态功能,非常有必要研究海洋酸化对坛紫菜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充入高CO2浓度(1000×10-6)的空气模拟海洋酸化,探讨了不同接种密度条件下海洋酸化对坛紫菜叶状体的生理生态学效应.结果表明,长约1 cm的叶状体接种密度从1株/dm3提高到3株...  相似文献   
13.
九孔鲍人工配合饵料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钟幼平  陈昌生 《台湾海峡》1998,17(A12):117-124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鲍人工的饵料保形率和腐败度进行了测试,测定结果该人工饵料在水温30℃内,12h的保形率达88%;在水温21℃内72h的保形率仍达到83%;水温21℃以下人工饵料在水中浸泡12h后的水体溶氧为6.08mg/dm^3以上,化学耗氧量则不论水温高低,水体里都达到11mg/dm^3;水体pH值在水温15 ̄21℃间,12h后其值变化不大,而在水温24 ̄30℃间,其值由8.2下降至7.0。通  相似文献   
14.
以人工杂交选育的坛紫菜新品系(Z-17)的F2、F3和对照组(YSX-3)的叶状体及丝状体为材料,进行高温、低氮磷实验,测定藻体的生长、4种色素含量及不同剪收次数后藻体厚度的变化等经济性状.结果表明:(1)在高温29℃下,F2和F3叶状体耐高温时间长,腐烂程度轻,其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1.70%、11.55%;30℃时藻体开始腐烂;(2)在低氮磷条件下,F2 适应性较强,F3次之.F2培养到第15d颜色褪为浅黄色,移至含氮磷的培养液中培养3d后部分藻体颜色恢复,细胞正常;F3在培养到第12d颜色褪为黄绿色,移至正常培养液3d可恢复正常;(3)新品系F2和F3剪收2次后,藻体厚度增长不明显,实际厚度为26~31μm;(4)4种色素蛋白含量中,F2总藻胆蛋白含量最高为89.12mg/g,叶绿素含量高达6.29mg/g;(5)F2与F3的吸收光谱值相近;(6)在25、27、29℃培养温度下,对照组的丝状体生长发育较好,但新品系丝状体成熟晚,较耐高温.  相似文献   
15.
野生坛紫菜的选育及经济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福建平潭岛不同生境采集的野生坛紫菜,经过2~3 a的筛选和培育获得野生品系b,c和d,通过体细胞酶解和自繁,获得丝状体和叶状体。实验结果表明:(1)野生选育品系b,c,d生长较快,日生长达3.25~3.75 cm/d,未选育的品系a日生长为2.12 cm/d,传统的养殖品种生长速度慢,日生长仅有1.37 cm/d;(2)选育的品系b对高温具有明显的耐受性,在高温30℃培养10 d,日平均增重率达4.34%,而对照组在水温27℃时培养5 d以上,藻体就开始腐烂;(3)品系b耐低氮、磷能力较强,在低氮、磷培养条件下,第9天色泽变为浅黄色,但没有腐烂死亡,此时将藻体移至含有氮、磷的正常培养液下培养3 d,藻体就可恢复正常,对照组的藻体在相同条件下,第6天藻体中部就开始糜烂,第9天叶片就有2/3溃烂;(4)在品质方面,品系b的总藻胆蛋白含量高达98.89mg/g,对照组的总藻胆蛋白含量仅有50.04 mg/g;本研究结果可为坛紫菜的遗传改良、野生品系选育及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17.
综述了重要经济红藻法紫菜属物种多样性及其地理分布,修订了法紫菜属中文名称,回顾了紫菜生活史研究的历程,基本概括了法紫菜栽培生物学基础研究成果。根据文献报道及最新研究成果,认为紫菜属和法紫菜属共有138个物种,集中分布在北半球的温带、亚热带海域,其中我国是物种多样性较高的国家之一,其物种及变种数达到25个。法紫菜生活史的阐明对紫菜栽培产业的发展具有奠基性的作用,其中我国藻类学家曾呈奎和张德瑞在法紫菜生活史研究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提出了壳孢子的概念,被广泛接受并沿用至今。壳孢子采苗和丝状体培养技术是发展紫菜栽培业的重要基础,丝状体生长发育及壳孢子形成的分子机制将是未来法紫菜生物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尽管根据已发表的相关文献大致梳理了法紫菜相关生物学基础研究的成果,但限于篇幅对栽培生产中相关技术的优化、完善与推广以及新品种培育等均未作介绍。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人工配合饲料为对照组,4种添加剂为实验组,对中国龙虾进行50d的生长试验,结果表明:复合脱壳素(实验组1^#)效果最佳,其次分别是脱壳素(实验组2^#)、甲壳粉(实验组3^#)、喹乙醇(实验组4^#)和对照组,其增重率分别为:17.08、8.41%、7.62%、5.45%和4.21%;蜕壳率分别为58.33%、50.33%、33.33%、33.33%和33.33%;蜕壳后增重率为29.29%、16.90%、22.85%、16.43%和12.68%;饲料系数分别为7.57、7.11、7.92、11.00和14.21;对照组和实验组4^#存活率为91.67%,其余均为100%。整个试验过程龙虾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19.
坛紫菜和拟线形紫菜的原生质体融合及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昌生 《台湾海峡》1993,12(2):180-184,T001
应用PEG 法和电融合法进行了坛紫菜和拟线形紫菜的原生质体融合试验,探讨了PEG 的浓度、处理时间以及洗涤液种类与融合的关系。结果表明,PEG 法的融合率为4.9%~10.2%,电融合率高达32.3%。融合细胞经诱导长成多细胞团的愈伤组织,从愈伤组织上升出小紫菜。  相似文献   
20.
中国龙虾栖息习性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1999年5月在集美大学水产学院海水养殖试验场进行中国龙虾栖息习性的试验观察。结果表明 ,正常温度、盐度条件下 ,中国龙虾有隐匿穴居、昼伏夜出的栖息习性 ,喜欢栖息于紧身或身体易于找到依靠的水平洞穴中 ,并有同穴共居现象 ,低层洞穴的栖息率高于高层洞穴 ;温度低于12℃时 ,中国龙虾夜间也很少离穴活动 ,温度低于8.6℃或高于34℃ ,盐度低于14.1或高于44.6时 ,中国龙虾都会逃离洞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