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4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102篇
海洋学   25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京津冀城市群是中国经济发展三大引擎之一,随着京津冀协同战略的深入推进,其空间拓展呈现出新趋势与新动力。首先,集成约束性元胞自动机、空间聚类、Logistic回归、时间迭代等算法,构建出以地理分区、宏观预测和微观分配为核心的多情景空间演化模型。然后,利用京津冀2000-2013年及规划预测的用地、交通、城镇、生态和社会经济等数据,进行模型参数识别与模拟效果验证,并从交通引导、城镇辐射、经济发展等定量揭示城市群地域空间演化的动力机制。最后,从城镇化发展速度、生态保护格局和规划政策引导三大角度进行多情景模拟,总体呈现城镇扩展速度减缓、京津用地疏解效应明显和交通引导趋势加强等特点,且主要沿京津、京保石、京唐秦和京张四条发展轴扩展。2014-2030年新增城镇建设用地共3851 km^2,年均增长量226.5 km^2,远低于2000-2013年的339.7 km^2;其中,京津两地新增用地占比由42%下降到26%,保定和廊坊则成为未来城镇扩展的主力军,四市总增量占比达56%。  相似文献   
42.
北京市基础设施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础设施对城市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正的溢出效应。本文以北京市为例,分别测度了北京市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基础设施部门对其他经济部门的关联关系,以及基础设施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协调度。研究发现:①1978-2014年,北京市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34.9%,其中“七五”“八五”和“九五”时期基础设施建设提速,其贡献率高达45%左右;从各基础设施对GDP的狭义贡献度来看,邮电基础设施所创造的GDP最高,占到全市GDP的9%以上,往下依次为交通、能源和水务部门;②交通和能源部门的感应度系数较高,说明其他经济部门的增长将增加对该基础设施部门的需求,进而带动后者的增长,同时也意味着该基础设施部门易对经济发展产生制约作用,需要适度超前建设;③北京市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水务基础设施,虽然在波动中有所改善,但仍然是基础设施发展的短板,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度最低。  相似文献   
43.
南黄海盆地找油新方向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认为南黄海盆地北、南两大坳陷差异较大,部署油气勘探工作应区别对待.北坳很可能有晚侏罗世的莱阳组分布,可作为一套新的生油层.找油离不开生油中心,有效生油岩的分布控制了油气藏的分布.在这个以箕状断陷为特征的地区,以深凹带、断阶带、枢纽带为最佳油气聚集带.  相似文献   
44.
45.
基于高分辨率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数据,本文对1985~2000年期间河西地区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生态环境效应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1985~2000年期间河西地区总体生态环境质量在一定程度上维持着相对稳定,但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恶化的两种趋势并存,并在县级行政单元上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分异特征,城市用地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总体而言不显著;2)整个河西地区城市用地增长缓慢,表明其城市化进程缓慢.与城市用地变化有关的土地利用类型也多分布在金昌、嘉峪关、张掖、武威和酒泉5个地级市所在地区,表明这些区域的城市化过程相对活跃;3)城市用地变化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空间规律表现为:使生态环境原本较差的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有所增加,而使生态环境质量较好的地区生态环境质量降低;4)城镇用地与工矿用地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表现出与城市用地总体基本一致的规律,但农村居民点则对生态环境正、负两方面影响都较为显著;5)城市用地扩展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也体现出与城市用地总体类似的区域分异特征;而城市用地收缩的影响则与此趋势相反.  相似文献   
46.
深盆气成藏机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之钧  张金川 《地学前缘》2002,9(3):208-208
深盆气藏通常是指在非正常遮挡条件下所形成的气水倒置关系型天然气聚集。根据北美实例研究,该类气藏通常储层致密、面积巨大义多出现于盆地向斜中心、构造深部位(如前陆盆地中的前渊带)以及盆地边缘部位缓坡带的下倾方向等。由于深盆气藏的气水分布与常规圈闭气藏差异显著,在成藏机理上也就具有明显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47.
构造调整对油气藏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采用定量方法研究构造调整强度及其对油气形成与调整的影响是对成藏研究定量化的有益探索。下奥陶统地层是塔里木中央隆起带的重要储层,具有统一的原始构造和沉积环境,而后期构造调整相差巨大,最终形成了塔中和巴楚地区在成藏及含油气性上的巨大差别,塔中为加里东晚期形成的古隆起,后期构造稳定,变动小;巴楚隆起经历了多期的构造变革和改造,一直到喜山期才最终定型。构造调整控制了烃源岩的发育和油气运移的方向,制约着油气藏的形成与改造,并最终决定了油气藏在时空上的分布。塔中隆起从加里东期开始到喜山期发生继承性成藏,油气兼聚,圈闭的发育制约油气藏的发现;巴楚则多为晚期成藏,聚气为主,喜山期形成的气藏是巴楚地区勘探的首选目标。  相似文献   
48.
塔河地区奥陶系油田水分布与运动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河油田是我国最大的陆上整装碳酸盐岩油田,其油田水分布与运动特征反映了油气运移规律。该区奥陶系油田水现今总体矿化度高,南北向存在从低到高再到低的3个矿化带,各带内平面分割性强,纵向层间差异大。塔河油田奥陶系的流体经历了多期次活动,奥陶系储层共捕获了4~5期盐水包裹体,其均一温度范围集中在60~80℃,90~105℃,110~140℃和145~170℃,盐度集中在0.5%~4%、5%~10%、10%~13%、14%~18%、>18%,反映出奥陶系储层曾经历过了4~5期热流体活动,对照埋藏史与油气运移史,高盐度流体活动与油气运移具有良好的匹配关系,油田水化学指标(油田水变质系数、碳酸盐岩平衡系数等)反映出塔河油区现今保存条件良好。井剖面包裹体纵向温度、盐度纵向不规则变化表明流体的活动以侧向运移为主。流体势分析说明运移方向不仅包括塔河东、南面是烃源岩方向,而且具有高流体势的西面也可能是油气来源方向。  相似文献   
49.
深盆气成藏平衡原理及数学描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天然气从底部向储层中的注入过程一般可分为两种典型特征,一种是具有通常意义的置换式运移和成藏,形成常规气藏;另一种是具有活塞式气水排驱特征的天然气运移和成藏,形成天然气聚集与气源岩紧密相连的深盆气(根缘气)藏。深盆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是储层致密、源储相通,但当致密储层中有裂缝发育时,典型的深盆气成藏条件不再满足,气水的排驱过程表现为置换式和活塞式的同时存在和发生。对典型和复杂情况下的深盆气成藏条件进行了讨论,分别建立了成藏时相应的动力平衡方程,对所建立方程的应用也进行了相应讨论。结果表明,深盆气成藏的基本条件是气源丰富、储层致密、源储相通、储盖一体。除此之外,埋藏深度和时间变化是典型深盆气藏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0.
低渗透背景下西湖凹陷致密砂岩气藏的成藏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天然气资源丰富,油气勘探发现古近系砂岩储层渗透率普遍较低,低渗透气藏在多个含油气构造均有分布且表现出致密砂岩气藏特征。根据致密砂岩气藏成藏机理对西湖凹陷的石油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并与致密砂岩气勘探开发程度较高的鄂尔多斯盆地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低渗透砂岩大范围分布背景下西湖凹陷具备形成致密砂岩气藏的构造、沉积、气源岩、储层及封盖保存条件,埋深≥3 500m的古近系砂岩普遍进入致密储层阶段,是致密砂岩气藏发育的有利层位,与鄂尔多斯盆地在致密砂岩气藏形成的生-储-源储配置条件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综合分析认为,西湖凹陷初步具备形成致密砂岩气藏的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