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32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本文着眼于近年来国内外构造地质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对变质作甩P—T—t—d轨迹的确定方法和研究内容作了初步介绍,论证了变质P—T—t-d轨迹在构造地质学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32.
亚洲海洋地质研究进展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依照第三届亚洲海洋地质大会的科技交流情况,就当前亚洲海洋地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并阐述了未来海洋地质研究的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33.
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构造置换作用的研究成果,分别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对其形成机制进行了阐述,并描述了其各个形成阶段的发育特征,进而论述了影响构造置换作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4.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南极臭氧亏损(Antarcticozonehole)。1985年,一个令人震惊的现象首次为人类所认识,即世人所称的“臭氧层的亏损”。这种“亏损”出现于春季南极大陆的上空,其间臭氧消耗持续大约两个月。这种现象似乎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以那时起...  相似文献   
35.
本文依据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分别从结构特征和表现形式两方面对逆冲推覆构造的重要形式之一的双重逆冲构造作了较系统的论述.其将有助于逆冲推覆构造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36.
具有统一发展史和构造属性的中国华北-东北南部-朝鲜北部地区构成了东亚地区较大的稳定区-中朝古陆,大量的研究工作使得其内部及其南部的大地构造格局逐渐明朗化,作为中朝地台与其南侧的稳定区-扬子地台之间的过渡带-秦岭地槽的构造轮廓、构造属性、发展史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厘定。由于郯庐断裂的影响,加之研究程度的限制,在该断裂以东,中-朝古陆与扬子地台的构造关系及其间过渡带-秦岭地槽的东部延伸问题一直困绕着人们,加之朝鲜半岛的构造复杂性及黄海地区的资料缺乏,致使中-朝古陆南缘的大地构造格局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构造地质问题。古生物资料的对比研究表明:沿着秦岭-大别山-南朝鲜的汉城分布着一系列的古陆隆起,其分隔了北部和南部的两个海盆(中朝海盆和扬子海盆),使得两个海盆的古生物交往受到了阻碍,从而导致了南北两侧的古生物差异,尤以早古生代最为明显,至晚三叠世之后南北两侧的古生物面貌趋于相似。近期研究成果表明:胶东地区曾有过中晚古生代地层的沉积,而在朝鲜松林地区也发现了中晚古生代地层,这进一步说明了胶南隆起北部拗陷带、南黄海盆地及朝鲜汉城隆起北侧的临津江坳陷在中晚古生代呈经历了相近的大地构造发展史。沿秦岭-大别山-胶南隆起-临津江褶皱  相似文献   
37.
青岛即墨温泉盆地第四纪以来活断层及其地质背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野外地质观察和第四系的断错,在青岛即墨温泉盆地发现第四纪以来活断层。笔者在阐述了温泉盆地第四纪以来活断层的几何特征、构造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活断层产生的地质背景。用地震预测整体观的视角,认为盆地中第四纪以来活断层是与沧口—温泉活动断裂、温泉地热异常、地震异常、地球化学异常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38.
黄东海大陆架及邻域大地构造演化史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本文以板块构造理论为指导,利用“活动论”的观点和大地构造历史分析方法,对黄东海大陆架及其邻域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调查资料与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综合分析研究,并将地壳演化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相结合,总结出了中国东部及邻域的大地构造发展与演化规律。并依据不同地质时期区域构造主应力的分布特征和不同地区的基底、盖层发育情况,着眼于中国东部及邻域构造演化的动力机制,客观地再造了研究区大地构造演化的时空分布。  相似文献   
39.
CCOP第十次协调组工作会议于1994年3月8—10日在上海举行。地矿部国际司汪熊麟司长、项目官员欧阳钰及各有关协调员单位派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40.
俄罗斯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建于1946年。现有职员1000余人,其中博士、教授级研究人员!10人,副博士320人,院土1!人。其中从事地质学研究的有300余人。该研究所主要从事海洋学和海洋物理、化学、地质、生物的理论研究和综合调查工作。该研究所拥有庞大的海洋调查与研究船只,其中包括:排水量大于4000t的调查研究船6艘、中型船只2艘(1200-1600t)、小船4艘、深潜器2只(最大下潜深度大于6000m),以及若干件手工操作和非手工操作的水下研究设备。上述设备可在数十米至6km深度范围的海域内从事海洋学等学科的调查研究。该研究所地质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