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0篇
  免费   592篇
  国内免费   665篇
测绘学   484篇
大气科学   434篇
地球物理   439篇
地质学   1703篇
海洋学   398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254篇
自然地理   423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25篇
  2022年   137篇
  2021年   127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186篇
  2018年   154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111篇
  2015年   181篇
  2014年   230篇
  2013年   182篇
  2012年   198篇
  2011年   166篇
  2010年   168篇
  2009年   156篇
  2008年   149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164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6篇
  1978年   4篇
  1966年   3篇
  1965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51.
史建升  徐源  李慧  阎长虹  侯珏  俞良晨  赵华新  崔王洪  徐成华  刘刚 《地质论评》2024,70(1):2024010005-2024010005
随着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多深基坑呈现出开挖深、规模大、形状不规则等特点,其支护结构设计复杂,施工难度大,具有明显的空间效应。本文以南京地铁某基坑工程为例,分析基坑施工对邻近桥梁的影响。其场区位于长江下游漫滩相二元结构地层分布地段,上部软土层厚度大,下部承压含水层地下水位高、水量丰富,地质条件复杂,该基坑为典型的深大异形基坑,距离某大桥的双曲拱引桥仅为7. 2 m,由于之前桥梁已遭受其他地下工程施工产生的较大变形,所以后续工程对其影响变形控制要求极高。为此,该车站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基于地下空间实际功能采用设置分隔墙分区开挖及MJS超深工法墙综合变形控制方案。本文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开展复杂环境下基坑开挖引起的围护结构及桥梁桩基的变形预测分析,计算结果显示,该深大狭长异形基坑开挖对邻近桥梁沉降变形影响显著,通过设置分隔墙分区开挖及MJS工法墙进行变形控制,能够较好地控制基坑的空间效应,减少“长边效应”、“异形效应”等对桥梁沉降变形的影响。通过现场基坑开挖过程实际监测结果,验证这一综合变形控制方案的可行性。该研究成果对于类似复杂地质条件下深大狭长异形基坑的支护及施工设计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2.
153.
154.
现代黄河三角洲沉积层压实下沉的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55年以来形成的厚度为15 m的现代黄河三角洲分流叶瓣在遭废弃后的最近30 a内的沉积压实幅度为2.28~3.87 m,年平均压实量达0.1 m,其中黏土质粉砂被压实了25.8%,粉砂沉积地层被压实了15.2%,黏土质粉砂的沉积压实量是粉砂沉积压实量的1.7倍,在此期间基本上完成了三角洲压实下沉过程。下伏沉积地层的压缩量有限,不同沉积年代的沉积压实下沉量相差小,如厚度为20~30 m的沉积压实量仅有0.2~0.28 m,其中黏土质粉砂被压实了0.91%,粉砂被压实了1.19%,沉积地层平均被压实了1%。无论是黏土质粉砂还是粉砂,孔隙度与沉积地层深度呈负指数函数关系,黏粒含量愈高,孔隙水则愈难以排出,覆盖在下伏沉积地层上面的表层沉积物对压实下沉贡献愈大。  相似文献   
155.
滇西南大勐龙群变质火山—沉积岩的时代及形成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大贤 《云南地质》1990,9(2):107-116
滇西南景洪县境内大勐龙群是一套变质的火山-沉积岩,出露于临沧-勐海花岗岩基之东侧,澜沧江大断裂西侧,厚度大于1000米。据变质岩的单矿物K-Ar年龄(581 Ma)和Rb—Sr全岩等时线年龄(1176.7Ma),时代应为元古代。大勐龙群未出露全,中上部含多层变质磁铁矿(岩),应属前寒武系变质含铁建造。据岩石化学及同位素资料,大勐龙群火山岩形成于洋岛火山区,火山岩具有拉斑玄武岩系的特征。 (一)大勐龙群的地层层序临沧-勐海花岗岩基两侧分别出露不同特征的变质岩,西侧的称“澜沧群”,东侧的称  相似文献   
156.
高文 《地震学报》1989,11(4):373-380
本文讨论了大地电磁感应转换函数在使用上有争议的问题.用几个不同的三维(3D)模型计算了感应矢量和转换函数,特别对它们的虚部进行了分析.方形和矩形导电体的感应具有二维(2D)特征,其感应曲线可用来估计导体的埋深和范围.由二个埋深不同导体组成的结构,则表现出非二维特性,其感应函数曲线变化复杂,实虚矢量夹角大,两个转换函数的值即使在主轴方向也可能大小相当.   相似文献   
157.
从1988年11月下旬起,九江要发生大地震的谣言开始在九江市区的部分群众中流传。特别是1989年1月中旬以后,各地的地震谣传迅速增多,成了广大市民议论的中心,致使许多人信以为真,恐震心理日趋严重。为了躲避地震,有的人将孩子送往外地、有的人搭起了临时防震棚、有的人抢购食品、有的人晚上不敢在屋内睡觉、有的家庭晚上和衣而睡并轮流值班。许多工厂职工纷纷以提前到外地过春节为由请假避震,而且,到银行提取存款准备去外地躲震和到保险公司办理人身财产安全双保险的人也明显增多,询问震情的电话和人员更是络绎不绝,使正常的生产、工作和生活秩序受到很大干扰。为及时平息地震谣传,安定民心,维护正常的生产、工作和生活秩序,九江市政府地震办公室先后于1988年12月28日和1989年1月24日两次向市政府作了汇报,并根据市政府领导  相似文献   
158.
159.
1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