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19篇
海洋学   25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81.
泥岩成岩作用研究在页岩油气革命的推动下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已成为沉积学和石油地质学研究的一个前缘领域.泥岩成岩作用不仅控制着油气的生成和运移,同时对物质组成、微观结构、储层物性和力学性质都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围绕这一领域,阐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当前泥岩成岩作用研究进展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1)矿...  相似文献   
82.
海岸线是海岸开发活动的重要载体,随着沿海开发活动日益活跃,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增大,海岸线保护与利用已成为研究热点。文章基于海岸属性特征,从底质类型、生态特征、海岸动态和人为干扰4个方面建立海岸线类型划分标准,并以江苏省海岸线为例,对岸线属性空间分异和空间关联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江苏省海岸线底质类型以泥质岸线为主,占比可达89.37%,基岩岸线和砂质岸线仅在北段部分区域分布;生物岸线分布广泛,覆盖34.16%的海岸线区域,集中分布中段和南段的淤长型泥质岸线;海岸动态方面61.00%岸线属于淤长型,主要分布在中段和南段,23.78%的岸线为稳定型,主要分布在北段,15.22%的岸线为侵蚀型,集中分布在废黄河口两侧岸段;海岸线人为干扰显著,原生岸线仅占总长度的3.85%,分布在北段基岩岸段和中部自然保护区内的淤长型泥质岸段;江苏省海岸线可划分为11种岸段类型、55个岸段,岸段类型集中在"泥质-非生物-淤长型-次生岸线"和"泥质-生物-淤长型-次生岸线"两种,累计长度分别为233.03km、200.80km,合计占比达57.73%。研究成果可为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实践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3.
根据国产资源三号(ZY-3)卫星遥感影像光谱特征,提出并推导适用于ZY-3遥感影像的LBV变换公式,探讨该方法在提高国产ZY-3卫星影像质量的可行性。首先,针对ZY-3遥感影像特点,选择9类典型地物光谱信息,通过回归分析求解回归系数;然后,根据影像典型地物空间(裸地、水体、植被)、色彩空间(红、绿、蓝)及LBV变量空间(地物总体辐射水平、可见光—近红外辐射平衡、辐射变换矢量)之间特点计算推导ZY-3卫星影像的L,B,V这3个分量;最后,利用福建省宁德市ZY-3遥感影像进行实验,定量分析评价实验结果。结果表明:①从目视效果看,相比原始影像,变换后影像更加清晰,层次感更强,细节信息也更为丰富,从而更有利于后续地物的判定、识别;②该方法得到的影像信息熵为6. 21,平均梯度为4. 71,偏差系数为0. 46,变换后遥感影像质量较好;③该方法对ZY-3遥感影像分类的总体精度最高达89. 71%,Kappa系数最高为0. 875 3,分类精度较高。因此,该方法能很好地提高ZY-3遥感影像质量,可用于ZY-3遥感影像处理及后续信息提取工作。  相似文献   
84.
二维均匀剪切湍流的湍涡闭合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建华  张强 《干旱气象》2010,28(1):8-19
通过仔细分析Thorpe与Woods等对湍流的典型实验,得到如下结论:(1)提出了湍流的太极模型;(2)指出了湍流串级的内容包括2个内容,一是湍流外圈层(大涡)在内旋到内部时产生新的圈层(小涡),二是在阴阳旋臂相切的锋面由于依然存在较大切变而产生新的次尺度湍涡;(3)指出湍流的耗散机制是通过湍涡,把具有切变的2流场的交界面通过旋转而无限拉长以增大2者的接触面积,加强了交界面之间的分子交换,从而实现了湍流层层混合的高效率;(4)基于湍涡结构,提出了湍涡闭合方案,给出了Reynolds应力的表达式,闭合了雷诺方程;(5)混合长反映了湍涡的大小,Karman常数则反映了湍涡内外半径比的关系;(6)指出Reynolds方程算子是湍流方程推导的关键,提出了湍流算子的概念;(7)推导出了新型的湍流运动方程;(8)提出了关系不变性原理。  相似文献   
85.
典型海岸线指标识别与特征研究——以江苏中部海岸为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飞  曹可  赵建华  宋德瑞 《地理科学》2018,38(6):963-971
从海岸线空间资源监测和综合管理出发,对高潮线、湿地线、海堤线、堤坝线、植被线、水边线等典型海岸线指标类型和特征进行了探讨,并以江苏中部海岸为例,利用遥感技术提取2014年海岸线指标,并采用基线法和统计方法对海岸线指标空间分布及海岸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江苏中部射阳河口与梁垛河口之间岸段海岸线指标总体呈西北东南走向,自陆向海依次为湿地线、海堤线、堤坝线、高潮线、植被线和水边线,湿地线与水边线之间的湿地总面积达1 178.94 km2; 海滨湿地总体呈宽通道分布态势,总体纵深北高南低,其中湿地线-海堤线间平均纵深3 704 m,海堤线-堤坝线间平均纵深3 418 m,堤坝线-平均大潮高潮线间平均纵深447 m,高潮线-植被线间平均纵深984 m,植被线-水边线间平均纵深1 836 m; 海岸潮滩围垦长期活跃,尚未开发的潮上带区域仅分布在2个保护区岸段,潮间带盐沼在各个岸段均有分布,潮间带光滩保持了海岸总体冲淤态势,自北向南纵深逐步增大。  相似文献   
86.
河南旅游业发挥开放带动功能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必须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当前河南旅游业内部及相关行业之间存在着诸多阻碍其分展的因素。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河南旅游业能否健康,真正发挥开放带动功能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7.
GRAPES_SDM沙尘模式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业务化运行的沙尘模式———GRAPES_SDM的业务化过程、预报效果及其预报中发现的现象进行了总结。结果认为,该模式具有较准确的可预报性能,但是也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改善的问题。  相似文献   
88.
基于OGC Web服务模型的城市异构GIS互操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服务共享实现城市异构GIS系统互操作是解决互操作问题的一个新思路。本文首先分析了开放地理信息系统联盟(OGC Open GIS Consortium)的互操作模型(OWS Open GIS Web Service)的框架结构以及服务协作,然后以模型框架中的一个基本数据服务———地图要素服务(Web Feature Service)为例,详细介绍了利用服务共享实现城市异构GIS数据共享与互操作的具体开发过程,最后对该模式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9.
根据前人对地幔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全球地震层析成像和火成岩方面的研究成果,详细叙述了地幔柱的基本特征,即:地幔柱具有巨大的球状顶冠和细窄尾管的形态,具备高温、低粘的物理性质,来自2 900 km处核/幔边界附近的D层. 大火成岩省(LIP)是地幔柱到达地表最好的表现形式. 基于地幔柱、大火成岩省的基本特征,以及地幔柱和大陆解体的时空关系,通过对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火成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时空分布特征, 以及这些火成岩产生的构造背景等方面的研究,认为中国东南地区中生代火成岩与典型的地幔柱有关的LIP的基本特征并不符合,不能把东南地区中生代火成岩作为典型的与地幔柱活动相关的大火成岩省的实例来看待;东北地区新生代火成岩不具备热点、地幔柱活动的典型特征,新生代火山活动与地幔柱活动可能没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90.
青海省巴硬格莉沟地区花岗岩的地质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青海省中部巴硬格莉沟地区的成矿作用受北西向的哇洪山—温泉构造岩浆岩带控制。区内广泛出露的印支燕山期花岗岩以及在断裂带附近矿化异常的地质特征表明 :印支—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是巴硬格莉沟地区Cu、Pb、Zn、Ag等多金属矿成矿的主导因素 ,在哇洪山—温泉构造岩浆岩带 ,NS向、EW向的复合构造控制了本区内矿体和矿脉的展布。对区内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 ,巴硬格莉沟地区中酸性岩类属于改造型的花岗岩类 ,花岗岩的K -Ar同位素年龄为印支期 ,且与矿石的Pb同位素年龄相近 ,说明巴硬格莉沟成矿时期与成岩年龄接近 ;并且推测成矿元素与花岗岩应来自同一源区。局部破碎变质带内花岗岩类中Cu、Pb、Zn成矿元素含量的相关性说明多金属成矿元素来自同一围岩 ,总体显示成矿不但严格受构造控制 ,而且成矿后期改造对它的叠加作用也十分显著。巴硬格莉沟地区加里东期以后的构造岩浆活动主要聚集了以碱质中酸性岩为主的花岗岩类 ,致使Cu、Pb、Zn、Ag为主的成矿元素分异并且重新富集。在北西向碱质酸性岩石系列附近遗留了规模大且同方向展布的断裂系列 ,在不同的构造部位多处出现成矿异常分别显示该区可能存在隐伏矿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