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4篇
  免费   138篇
  国内免费   226篇
测绘学   128篇
大气科学   46篇
地球物理   122篇
地质学   628篇
海洋学   197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104篇
自然地理   6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2篇
  1951年   3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81.
透水与隔水夹层对粉质土液化影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三角洲沉积物以粉质土为主,循环荷载作用下隔水夹层与透水夹层的存在对粉质土孔压累积、消散及液化的影响如何,目前尚不清楚。本文针对4种隔水夹层与透水夹层的组合情况,利用现场原位振动和室内土样振动试验,研究隔水夹层与透水夹层的存在对循环荷载作用下黄河口粉质海床土液化过程影响,发现循环荷载导致黄河三角洲粉质土孔隙水压力、粒度成分、密度、含水量及孔隙比等物性指标发生的变化,因夹层的不同有明显的差异,并且其液化性能因夹层结构的不同而不同,有透水夹层时,相对提高了粉土的抗液化性能,隔水夹层则相反。  相似文献   
982.
特长隧道地质条件复杂,围岩情况多变,在软岩地段易出现异常变形。基于全站仪自由设站测量原理,采用实测数据采集和理论分析相结合方法,研究特长隧道平导异常收敛变形,基于实测数据分析拱腰和拱脚处累计收敛变形规律,并运用GA-BP预测模型对累计收敛变形量进行分析预测,求取模型预测精度。结果表明:特长隧道软弱围岩平导非常规变形区段累计收敛变形呈抛物线规律变化而非S形。基于累计收敛变形数据,得出该区段收敛变形主要经历三个阶段,即正空间效应、阻尼变形和流变阶段。从预测图形和精度评定结果可知,GA-BP预测模型可很好地对隧道累计收敛变形结果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983.
本文创新了基于海底实时监测数据驱动的海底工程地质环境数字孪生模型,建立了一套埕岛油田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构建了海底工程地质环境数据库,实现了对海底监测数据的远程实时可视化更新及交互控制。该系统应用于埕岛海底地质灾害监测,在持续运行的40天监测周期内,累计警报了2次强海底侵蚀灾害,提示了4次高浊度事件,真实反映了研究区海底侵蚀变化。本文首次尝试将数字孪生技术融合到海底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中,为区域地质灾害防控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84.
曹建玲  贾晓东  李腊月  畅柳 《地震》2016,36(4):61-75
本文对《中国震例》系列书籍及期刊所记录的华北地区存在震前跨断层形变异常的震例进行了综述, 分析了华北地区不同区域跨断层前兆异常特征。 首都圈地区3次6级以上地震之前1~3年, 围绕震中会出现10~30项跨断层形变异常, 其中超过8成异常场地位于距震中100 km范围以外, 有7~8成的异常测项表现为趋势的加速或转折变化, 异常幅度集中在1~3 mm, 在异常发展过程中或者在加速达到峰值后恢复过程中发震。 随着震级的降低, 近场跨断层异常增加, 对于5~6级左右地震, 无论远场近场均会出现2~8项水准异常, 而5级以下地震前跨断层形变异常只有1~2项且主要分布在近场。  相似文献   
985.
针对电磁式可控震源地震数据的相关检测,研究发现,在地下结构复杂、基板-大地耦合不佳时,常规方法——基于震源控制信号或基板附近信号作为参考信号检测得到的地震记录中,存在子波到时误差和虚假多次波问题.本文分析了上述问题的理论原因,并提出基于重构激发信号的相关检测参考信号方法(Correlation Detection Reference Signal Based on the Reconstructed Excitation Signal,CDRSBRES).首先,利用直达波与其他地震波到时不一致的特点,从震源基板附近信号中分离、提取直达波.然后,利用直达波重构震源激发信号并作为参考信号对地震数据进行相关检测.最后,应用谱白化技术提高检测结果质量.数值模拟研究表明,重构激发信号与理想激发信号的相关系数为0.9869,达到高度线性相关,CDRSBRES方法检测的地震记录在子波到时和波形特征上均与模型相符.随后,在某金属矿区开展了可控震源对比实验.与液压式可控震源MiniVib T15000检测结果相比,电磁式可控震源PHVS 500的检测结果中:基于震源控制信号的检测结果存在子波到时误差约0.012s,对应垂向精度误差约11.16m;基于基板附近信号的检测结果部分区域出现虚假多次波,信噪比降低;而CDRSBRES方法的检测结果子波到时误差约0.001s,对应垂向精度误差约0.93m,波形特征一致,相同区域无虚假多次波.综上,本方法适用于电磁式可控震源地震数据的高精度检测,尤其对于地下结构复杂区域的高分辨率地震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86.
为了试验3维反射地震方法在活断层探测中的应用效果,采用8线10炮的束状观测系统在银川盆地进行浅层3维反射地震试验,得到了反映芦花台断层3维空间结构的数据体。精细处理和综合解释的结果显示,芦花台断层由2条相向倾斜的隐伏正断层组成,主断层倾向SE,次断层倾向NW,二者在平面上的距离由北向南逐渐加大,在深度780~800m次断层归并到主断层上。主断层的上断点埋深自北向南逐渐加深,在试验区的北部上断点埋深为25~30m,而在试验区的南部上断点埋深为35~40m。试验结果表明,3维地震资料具有数据量大、信息丰富、偏移归位准确和断层成像精度高的特点,可以从不同方面反映地层、断层的3维空间展布形态,有利于复杂构造和断层的成像。  相似文献   
987.
检查地质记录中的现代、历史和海底滑坡发现,活跃大陆边缘的滑坡可导致海啸。海啸可破坏海岸及海底设施,而且由于其对社会的潜在重大影响,也是海洋地质灾害研究的要素。在此类环境中,海啸被认为主要由地震活动触发;然而,也有一些假说认为海底滑坡可导致海啸。本文简要综述了活跃陆缘可致海啸的海底滑坡地质特征和触发机制。可致海啸的大型海底滑坡大都发生在无增生的陆缘。这些观测结果对海啸预警系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因为日本的海啸预警系统尚未考虑海底滑坡触发海啸的情形。  相似文献   
988.
黄河口潮滩粉土体固结非均匀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分析直立堤前海床地貌和深度剖面方向贯入强度特性及相邻自由海床剖面方向贯入强度特性,研究了黄河口潮滩粉土体动力响应的非均匀性。研究发现:沿海床剖面不仅存在水平硬层,同时也存在竖直硬层,且竖直硬层与水动力条件有关。结合现场循环冲击荷载试验和直立堤前多孔介质海床数值模型,解释粉土海床非均匀性形成的机制:由于粉土体中细小无黏性颗粒在波浪作用下逐渐脱离土骨架,在土体中缓慢流动汇聚,在后期波浪改造累积作用下固结排水强度增大,形成强度不同的地带,导致土体动力响应的非均匀性。  相似文献   
989.
植被作为干旱区敏感的环境要素, 能直观反映自然环境状况, 任何植被覆盖变化都可揭 示区域环境状况的演化与变迁。因此, 植被覆盖变化研究已成为揭示干旱区自然环境变化及其规 律的重要手段。本文针对干旱区黑河下游这一特殊地域及其植被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 综述了植 被覆盖变化及与其密切相关的地下水、土壤水盐平衡、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关系, 目的是全面分析与植被覆盖变化相关的各因素, 为分析植被覆盖变化机理及进一步研究黑河下 游生态环境演变服务。最后总结了目前黑河下游植被覆盖变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 的解决策略, 为区域植被覆盖变化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0.
张珂  贾永刚  刘正银  单红仙  徐建 《岩土力学》2006,27(Z1):1002-1006
由于土体不同透水边界对微振液化的影响不同,选用3种隔水层与透水层的组合情况,进行现场和原位循环荷载试验和室内土样振动试验,结合试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和循环荷载作用过程中土样密度、含水率、孔隙比的变化,研究在循环荷载作用下隔水层与透水层的存在以及振动力不同的施加方向对黄河口海床土液化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