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4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65篇
天文学   1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分形理论指出,曲线的分维数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曲线形状的复杂程度.由于不同类型岸线的曲折程度相去甚远,其分维数必然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岸线的分维数中也包含了岸线类型的信息.本文以此入手,利用“908”专项“浙江省海岛调查”的海岛岸线成果,研究浙江省海岛岸线分维数与其人工岸线比例的关系.首先使用SMS 9.0软件以25,50,...  相似文献   
22.
随着测绘行业数字化程度的提高,海洋测绘矢量图形资料将逐年增加。通过对矢量图形资料和纸质资料的差异分析,对矢量图形资料从资料收集、管理、使用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3.
在植被覆盖严重的大兴安岭林区找矿,通过物化探方法及地表槽探工程揭露、中浅部钻探工程验证已发现并圈定金矿体3条。实践证明,采用物化探及工程方法,是寻找植被覆盖严重区矿体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4.
在简要分析航海图书编辑设计和海图生产流程管理现状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航海图书编辑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数据库建设,设计了基于ArcEngine的资料可视化分析和示意图制作,实现了海图生产流程的电子审批与管理,归纳了系统开发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5.
海南岛海岸带风险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海岸线变化和脆弱性的了解对地方政府部门非常重要,拥有这方面的知识将有助于进行沿海地区的管理和开发。为了研究海南岛的海岸变化特征及其脆弱性,近年来我们采集了大的沉积物样品,并结合海图和遥感卫片分析海岸线变化特征。海南四大城市(海口,文昌,三亚和长江)虽然没有显著的侵蚀特征(海岸线处于相对稳定状态),通过脆弱性评价发现其均为中等脆弱性,主要是由于大量人口对海岸造成的压力所致。因此,本文提出的基于包括人为-自然因素的海岸脆弱性评价方法,具有制定海岸带管理和适应性策略的运用潜力。  相似文献   
26.
为了研究长江水下三角洲及邻近海域沉积动力环境对长江入海输沙量减少的响应,进行了野外采样以及论文数据收集工作,利用~(210)Pb放射性同位素的测量和分析,分别比较表层和柱状沉积物的~(210)Pb活度在2003年前后的变化。结果显示,在2003年后,表层沉积物~(210)Pb活度分布特征由原来的明显梯度变化变为均一分布,同时活度值普遍降低;而柱状沉积物的~(210)Pb垂向分布曲线也由原来的稳定沉积曲线变为混合强烈的均匀分布。这说明了,在长江入海输沙量减小的背景下,研究区内的沉积动力环境随之发生改变,河口过程主导的沉积作用在不断减弱,而陆架过程主导的混合作用却在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27.
筛析法是硬件要求低、操作简便、应用广泛的一种碎屑沉积物粒度分析方法。对于砂砾质沉积物而言,在具体的粒度分析实验中,应该取用多少质量的样品进行筛析,目前尚缺乏完备的、科学内涵明确的技术规范。《海洋调查规范第8部分: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对此问题给出了部分解决方案,但其原理不明,也未能包括砂砾质沉积物的主要粒径范围。本研究针对筛析法取样质量的估算问题展开分析与讨论,基于概率分布理论推导出一套适用于砂砾质样品的筛析法取样质量估算公式,给出了不同分选系数下(0.35Φ~4.00Φ)样品最大颗粒直径对应的理论取样最小量的范围。研究表明,现行海洋调查规范的最大颗粒直径与取样最小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可能是基于正态分布、分选极差的下界(σ=4.00Φ)的情况推算而来的;可将筛析法取样质量估算表的最大颗粒直径扩展至64 mm,该粒径对应的理论取样最小量为47.8 kg。为了检验推导的公式,以浙江省舟山群岛和象山半岛的潮间带近200个砂砾质样品为例,计算了样品最大颗粒直径对应的筛析法理论取样最小量及其理想状态下的正态粒度分布,并与实际样品的取样量及粒度分布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大部分样品的粒度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28.
陆架海岸台风沉积记录及信息提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长时间尺度风暴强度–频率关系与气候变化相关联,而器测记录和历史记载难以提供充分的信息,因此从沉积记录中提取风暴信息成为一个前沿科学问题。在应用上,这项研究可为海岸带城市群应对未来气候和海面变化提供决策依据。本文回顾了台风沉积记录研究进展,显示陆架泥质沉积、海滩及海岸沙丘、潮滩、潟湖、巨砾是台风事件记录的良好载体,可通过层序形态和物质特性分析而识别。同时,还需进一步完善分析方法,以区分台风、冬季风暴、河流洪水和海啸等不同类型的极端事件沉积。在台风强度信息提取方面,陆架泥质沉积所含贝壳–粗颗粒沉积物可作为海底再悬浮强度的指标,但需更多实测数据的率定;海滩及海岸沙丘顶部的台风沉积分布高程指示了台风激浪流的上冲高度,而台风巨砾的重量可以与近岸波浪的波高建立联系。以上数据经过换算后可以得出台风强度的信息,虽然这些间接的沉积学信息还不足以建立风暴强度–频率关系,但有助于台风强度大数据的建立。潮滩、潟湖沉积连续性好,可构成台风事件的时间序列,然而关于台风强度却是多解的,台风最大风力、持续时间、移动路径、登陆地点的不同组合可能产生同样的事件沉积。我们建议,应发展台风信息提取的新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进行现代过程模拟,根据已知的台风事件资料构建沉积物输运堆积模型,使之能够复演事件沉积的特征;进行多个地点事件沉积的反演模拟,在此情形下,即便每个站位的结果是多解的,但针对多个站位上求取其解的交集之后,多解性将下降,这种模拟方法可称之为“解空间收缩法”;采用大数据融合方式,将其他来源的台风强度数据纳入模拟体系,可进一步降低风暴信息提取的不确定性。动力过程模拟与大数据融合方法的建立,有助于获得与沉积记录同样时间尺度的台风强度–频率关系曲线,进而分析台风动态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29.
黄、渤海泥质沉积区现代沉积速率   总被引:47,自引:2,他引:47  
利用α多道能谱仪对黄、渤海泥质沉积区岩芯的2 1 0 Pb放射性活度进行测定 ,并结合历史数据 ,对2 1 0 Pb放射性活度在岩芯中的垂向分布和现代沉积速率的平面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区岩芯的2 1 0 Pb放射性活度垂向分布表现出 5种形式。从沉积速率来看 ,渤海东北部泥区、南黄海中部和东部泥区 ,以及北黄海中部泥区的沉积速率小于 0 .2cm/a ,为低速沉积区 ;黄河三角洲海域和莱州湾西部的沉积速率大于 1cm/a,为高速沉积区 ;山东半岛南部沿岸海域的沉积速率也较高 ;山东半岛成山头及苏北辐射沙脊群外缘海域的沉积速率为 0 ,属于无沉积区或侵蚀区。黄、渤海泥质沉积区现代沉积速率的分布特征的解释有待于沉积动力过程的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30.
未来全球变化可能带来极端事件的强度增加、频度提高,加之海面上升加快,给海岸带防灾减灾工作带来更新防护标准的课题。由于台风的器测记录时间较短,需要从其他载体寻找替代指标以延长台风记录的时间跨度,这样才能更好地估计极端事件的强度–频率关系。陆架泥质区的风暴事件沉积记录和历史文献中的有关灾害记录,是拓展台风记录的两个方向。本文试图通过台风观测记录与沉积记录的耦合,重建百年尺度东海内陆架泥质区的风暴事件沉积记录,并与气象灾害记载的台风暴潮成灾事件相印证,以期探讨陆架泥对台风事件的保存潜力,及其可能反映的台风信息(如路径和强度)。2018年在浙江温岭近海采集了2 m长的柱样沉积物(J1),通过多指标(粒径分布、D90、Zr/Fe、Sr/Al、Ca)综合识别出台风沉积事件;采用放射性同位素210Pb定年法确定沉积物的年代序列,将识别的台风沉积记录与器测台风记录通过时间标尺进行耦合分析。结果显示,J1的沉积速率约为1.1 cm/a,年代跨度大约是1836年至2018年;整根柱样共识别出25次台风沉积事件,其中气象观测时期(1950?2018年)有10次台风事件留下了沉积记录,这10次台风的平均风速与影响J1的所有台风平均风速比较接近,且大多数属于登陆浙闽、成灾较严重的III型和IV型台风。通过多变量综合分析,发现就J1而言,沉积记录中台风事件的保存潜力约为30%;另外,历史文献中记载的台风事件可能偏重于登陆、成灾的较强台风,因而文献记录的台风数量显著少于实际产生影响的台风数量。这些认识有助于更好地利用沉积记录中保存的台风事件拓展台风记录的时间跨度,也有助于指导未来的采样地点,以尽可能多地获得保存更完整的台风沉积记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