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1篇
  免费   177篇
  国内免费   129篇
测绘学   69篇
大气科学   163篇
地球物理   218篇
地质学   402篇
海洋学   99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72篇
自然地理   7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59年   2篇
  1940年   2篇
  1938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环渤海地区地壳稳定性较差,沿海地带软土地基、沙土液化等不良工程地质问题较多,存在崩塌、滑坡、侵蚀淤积等环境地质灾害。特别是由地下水开采引起的地下水位下降漏斗、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灾害严重。本文章介绍了环渤海港口工程地质环境,并就原生地质环境、次生地质环境、人为地质环境对港口建设的影响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22.
本研究利用大气制图扫描成像吸收仪SCIAMACHY(Scanning Imaging Absorption Spectrometer for Atmospheric Chartography)和傅里叶变换光谱仪FTS(Fourier Transformation Spectrometer)卫星遥感传感器反演的CO_(2)产品,结合瓦里关地面站点观测的CO_(2)浓度数据进行验证,并对遥感数据进行校正,最后分析了2003年—2018年中国CO_(2)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区域CO_(2)柱浓度呈近12个月周期变化且持续上升的趋势。2003年CO_(2)柱浓度年均值为374.4 ppm,2018年CO_(2)柱浓度年均值为413.7 ppm,16年间增加了39.3 ppm,约为10.51%,年均增长率为0.59%。中国区域大气CO_(2)柱浓度的月变化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月变化呈现弦曲线变化,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出现在8和4月,2018年月平均大约分别为407.7 ppm和416.3 ppm。CO_(2)柱浓度的高值区主要出现在东部的亚热带和温带地区,2018年年平均最大可达417.9 ppm;最低值是在内蒙古北部,2018年平均约为409.5 ppm。从省级行政单元来看,2018年平均CO_(2)柱浓度最高和最低的省份是浙江省和青海省,分别约为417.8 ppm和412.1 ppm。中国2003年—2018年CO_(2)柱浓度在整个区域出现较大的增长,但是增长率在空间上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在空间上,2018年比2003年增长的数值在31.0—45.4 ppm之间,增长的百分比范围在8.9%—12.2%之间,增长较大的区域在高值区,最大增长出现在辽宁和吉林的交界处,约为12.2%;增长较小的区域出现在中国中部,最低的增长约为8.9%。  相似文献   
123.
海南岛西部(琼西)是莺歌海盆地东北部的主要物质来源之一。本文对琼西7条主要河流入海口的现代河砂进行了重矿物含量、重矿物组合以及相关特征指数等分析,发现其重矿物含量、磨圆度、组合以及相关重矿物指数从北到南明显不同,反映出碎屑物质搬运距离和源区岩性也明显不同。北部珠碧江重矿物以钛铁矿、电气石、锆石、绿帘石和透闪石为主,磨圆度较差,反映物源主要为近距离的酸性至基性-超基性岩浆岩和变质岩;昌化江重矿物以钛铁矿、磁铁矿、锆石和榍石为主,磨圆比较好,物源可能主要为远距离的酸性和基性岩浆岩;中部北黎河和通天河重矿物以钛铁矿、电气石、锆石、石榴石和透闪石为主,基本没有磨圆,物源主要来自近源区,为未经远距离搬运的变质岩、酸性岩浆岩和基性火山岩;感恩河重矿物以磨圆度差的锆石、钛铁矿、榍石、电气石和褐铁矿等稳定-极稳定重矿物为主,反映源区主要为近距离搬运的岩浆岩;南部望楼河和宁远河重矿物以钛铁矿、磁铁矿、褐铁矿和绿帘石等稳定-不稳定矿物为主,反映的母岩主要为酸性岩浆岩、变质岩和中-基性岩浆岩。这些主要河流入海口的重矿物特征存在明显差异,这与其发源地、流经区域以及流经区域所发育的岩石类型相一致。通过研究琼西地区从北到南不同流域的重矿物组合体系,有助于开展莺歌海盆地源汇对比分析,建立不同区域油气储层碎屑物质来源的识别标志,对该盆地天然气储层物源识别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24.
张文雅  刘晓凤  王雨 《地理研究》2022,41(11):2963-2978
国际河流因涉及国家间的资源归属和主权事务而具有强烈的政治属性。尽管国际水政治相关的权力和空间议题已成为国际学界的热点之一,但尚未在国内政治地理学者中得到充分关注。结合质性系统性综述与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90—2020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235篇与CNKI数据库中158篇国际水政治文章进行回顾。结果表明,国际水政治研究呈现多学科介入的特点,中文研究侧重国际关系和国际法议题,英文研究则以政治地理学和政治生态学为主要理论基础。总体而言,在水冲突与合作、话语批判、水-社会关系三大研究主题下,既有研究不仅通过多元主体和话语建构回应“领域陷阱”的局限性,还从辩证和关系视角丰富水的本体论和认识论,从而推进了国际水政治的研究议程。本文认为,政治地理学者可从空间、领域、尺度等角度进一步深化国际水政治研究,为全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地理学的理论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5.
李刚  杨林  汤天然  谯勋  刘健平 《热带地理》2022,42(6):1018-1026
采用2010—2021年深秋初冬时节(11—12月)ECMWF细网格2 m温度预报资料,以及实况地面气压场、综合观测资料、卫星资料与NCEP/NCAR提供的FNL再分析资料,对滇黔静止锋减弱北抬期间贵州境内84个国家观测站72 h内逐日最高温、最低温进行检验评估。结果发现,滇黔静止锋活动期间相对于平均状态,其预报准确率均显著降低而平均均方根误差明显增加,其中2014年ECMWF预报准确率不足20%,几乎丧失预报能力。为此,以2014年发生的19次滇黔静止锋减弱北抬个例进行合成分析,发现各层环流和要素场特征较平均状态均发生了明显变化。主要表现为:200 hPa上,静止锋摆动期间较平均状态急流入口有所东移,其南北界区域总体变窄,急流中心平均强度由65.0 m/s下降到60.0 m/s;500 hPa上,中高纬两槽一脊形势变得更加不明显,冷空气势力减弱,环流纬向度增大;要素场上,相对平均状态,0℃线均位于600 hPa附近,中低层气温呈现明显增温状态,700~850 hPa逆温状态变弱甚至消散,在低层风场上表现为南风增强、涡度增大。因此,当滇黔静止锋发生减弱北抬时,其环流和要素场特征相对平均状态均发生强度和位置上的变化,在预报工作中,可以此特征判断静止锋是否减弱北抬,更好地进行地方预报与服务。  相似文献   
126.
127.
128.
利用国产GPS定时型接收机,按照国际共视规程,陕西天文台建立了GPS共视法时间比对.研究了影响比对精度的因素,实现了微机控制的数据自动采集和处理,实现了国际间的全面共视比对.1991年3月起,BIPM已正式用于国际原子时TAI的计算中。  相似文献   
129.
130.
中国江蓠的商品生产及其与对虾混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江蓠和对虾混养预防虾病。试验和生产实践表明,江蓠和对虾混养能明显地改善虾池南,防止对虾细菌性病害,除江蓠有一定产量外。可使对虾产量比单养增加60%以上。并论述了中国江蓠人工的种类,生长条件和主要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