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25篇
海洋学   3篇
天文学   2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41.
灵山地区地震活动性及构造应力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广西及其邻近地区较为丰富的历史及现今的地震资料为基础,用地震能流密度的方法对灵山地区的地震活动水平作了定量的研究。对该区地震的震源深度作了估计,并用多种方法对灵山地区的构造应力场作了较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42.
随着集成技术的飞速发展,用于飞机人工增雨作业大气温度测量的传感器越来越多,这些传感器具有精度高、性能稳定、可控性和线性好等优点,但前提是必须在稳定的环境中工作,而飞机人工增雨作业工作环境恶劣、动态变化无常、干扰因素多而不定,从而导致非传感器本身的误差因子增多,直接造成温度测量精度下降等结果。本文结合吉林省近年来飞机增雨作业实际经验,就如何改善非传感器误差因子导致的测量精度问题进行了研究,给出了部分解决方案和方法,仅供广大人影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43.
镇文 《地质学刊》2006,30(3):F0002-F0002
镇江市国土资源局根据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关于2006年开展管理创新年活动的实施意见”,在全面推进国土资源管理创新方面下功夫,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国土资源管理职能到位,实现了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新跨越,达到了资源的集约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同步发展,提升了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在全省国土资源系统“管理创新年”活动中走在了前列。镇江市国土资源局开展“管理创新年”活动巡礼@镇文  相似文献   
44.
山东即墨风电场风力资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王新堂  钱喜镇 《气象科技》2006,34(6):763-768
以即墨气象站风速风向为参考,利用其30年风速资料确定风电场代表年,根据铁塔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即墨风电场的风力资源状况;依据“风能资源评价技术规定”对即墨风电场的风速风向进行了检验修正。分析了测风塔各高度风速日、年变化,风向频率年月变化。计算分析了测风塔不同高度平均风速、风功率密度、有效小时数等风能参数。计算了不同风电机型60~70 m轮毂高度年发电量及其随高度变化规律;估算了风电场年发电量。得出即墨风电场达到3级风场标准,具有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45.
逸风  付镇 《地图》2007,(5):16-27
当飞机的舷窗外出现了熟悉的城市景象时,我终于真切地知道埃及之行结束了。在过去的十四天里.我们十二位“驴友”一路风尘,共同见证了古国曾经的辉煌,一起经历了旅途的精彩,分享了彼此同样的感动。  相似文献   
46.
吉林省云水和雨水酸度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1993 年─1995 年吉林省高空云水和雨水64 份资料, 分析了云水和雨水酸度、电导率及化学组分,得出了云水和雨水酸度呈弱酸性,酸雨频率在5% 左右,云水和雨水含盐量不大, 化学组分分型以HCO ─Na·NH·Ca 型水为主。  相似文献   
47.
宁芜盆地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盆地内广泛产出玢岩型铁矿床,但其精确的成矿时代及其形成构造背景研究仍十分薄弱.本文在详细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选择与磁铁矿密切共生的金云母为对象,利用40Ar-39Ar阶段加热同位素定年方法,对盆地内典型玢岩型铁矿床进行了成矿时代研究,确定了盆地内主要玢岩型铁矿床陶村、白象山和...  相似文献   
48.
49.
吉林省自然降水转化因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自然降水转化因子K定义为地面水汽密度ρ与降水量Q的比值(K=Q/ρ),从气候学和云降水物理学观点,解读了地面水汽系统上升成云致雨,形成降水量的物理过程.K值反映了天气系统和成云致雨的条件,它包含了降水系统热力、动力、水汽、云中微物理诸过程将水汽(ρ)转化为降水(Q)的能力.K值大,则水汽转化成降水的效率高;K值小,预示成雨致雨条件失当,水汽转化成降水的效率低.为使人工增雨作业有最佳效果应选择K的大值区,即顺自然之势.对吉林省1951~1980年的月均值和年均值K进行了计算和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可供对适宜作业的地区的选择作参考.结果表明:K值地域差异明显,总体分布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减小,天池站K值最大;K值随时间分布的差异明显,夏季K值最大,春、秋季次之,冬季最小.  相似文献   
50.
利用2009年5月8日多普勒雷达资料和飞机穿云观测资料,综合分析了西风槽影响下山西省一次积层混合云的形成过程和微物理结构。结果表明,此次飞机探测到的积层混合云是由对流单体多次并合形成的带状对流云团减弱后形成的,云中嵌有明显的对流泡,最大强度为45~50dBZ,最大垂直尺度在6km左右。CDP(cloud droplet probe,前向散射粒子谱探头)、CIP(cloud ima-ging probe,二维灰度云粒子探头)、PIP(precipitation imaging probe,二维灰度降水粒子探头)测量的平均数浓度变化范围分别是132.4~220.2cm-3、1.54×10-1~6.28×100cm-3、9.09×10-4~7.34×10-3cm-3。二维图像表明,冷层中的固态粒子主要是形状不规则的霰粒子,说明过冷水供应充足;在-7℃左右观测到柱状聚合体和凇附程度不同的冰雪晶粒子,表明柱状冰晶通过凝华形成后,碰并和凇附是其增长为霰粒子的重要机制。不同高度的CDP平均谱(2~50μm)存在一定的差异,因低层水汽凝结作用较强,2~18μm的云粒子数浓度基本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因暖层中碰并效率低和冷层中小冰晶浓度随高度增加,24~35μm粒子数浓度随高度增加而增大。CIP平均谱(25~1550μm),除4100m为双峰谱外,其他高度均为单峰谱。PIP平均谱(100~6200μm),4450m高度处的粒子谱宽和数浓度最大,3200~4000μm之间出现大值区域,表明对流单体及周边区域为较大固态降水粒子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