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72篇
测绘学   46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158篇
海洋学   46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4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在介绍荷兰公式、水利部规范公式及半理论半经验公式的基础上,研究各公式的工作状态和失稳机理,同时对半理论半经验公式进行了合理简化。研究结果表明,三个公式的工作状态并不相同,对于常年淹没且处于破波水深范围内的海滩护底一类工程,半理论半经验公式较为合适;对于非淹没的斜坡护坡,荷兰或水利部公式较为适用。研究同时表明,当模数k位于0.88至1.00范围时,半理论半经验公式中理论系数β可以取最大值0.298,由此得到波浪作用下海滩护底工程混凝土联锁排稳定厚度的简化计算公式,与原公式相比,计算结果相近而且偏于安全。  相似文献   
82.
莫洪成  杨瑞东  高军波  罗朝坤  倪莘然  李鑫正  周登峰  薛忠喜 《地质论评》2022,68(6):2022112004-2022112004
Li是一种碱金属元素,由于它不受氧化还原和生物效应的影响,因此在追踪地球元素循环方面非常有利。并且Li在海洋中的留存时间远大于海水混合时间,因此海洋中的Li具有相对均一的组成,从而能够代表对应地质历史时期整体海洋情况。近年来海洋Li同位素被应用在示踪大陆风化模式领域,并取得了很多成果。笔者等在系统总结全球海洋Li循环作用和表生地质作用的Li同位素分馏机制的基础上,通过收集并整理、估算了不同时期海洋Li同位素组成,对地质历史时期海洋Li同位素组成变化与改变大陆风化模式相关的地质事件进行分析,再结合同时期碳酸盐岩C、Sr同位素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探讨Li、C、Sr同位素演化与地质事件之间的关系。最后,讨论了目前海洋Li同位素组成方面研究的不足,为后续利用海洋Li同位素记录示踪大陆风化模式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3.
薛忠喜  高军波  杨瑞东  徐海  陈军  高磊 《地质论评》2021,67(5):1321-1331
扬子板块南缘下寒武统黑色页岩地层中分布有一套富含Ni、Mo、V、U、Ba、PGE等的多金属层,并在贵州多地形成Ni—Mo—V—Ba矿床。黔东南三穗钒矿是扬子板块南缘黑色页岩型多金属矿床的重要组成部分,矿体主要赋存于早寒武世九门冲组底部黑色炭质、硅质泥岩中。针对三穗钒矿含矿岩系,通过沉积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赋矿硅质岩、含钒炭质泥岩中存在热水物质贡献的明显信号,指示热水端元输入很可能是钒的重要来源。环境敏感元素及相关参数分析显示,局限盆地内的缺氧水体环境更有利于钒的富集。此外,有机质与钒富集之间具有明显的耦合关系,说明有机质的吸附对钒的沉淀和富集起到重要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84.
"主从相关器"结构的接收机常被用来监测C/A码相关函数相关峰的形变,但受制于相关器数量的影响,在GPS卫星低仰角时,监测器并不能及早地发现信号形变,针对这一问题,该文在"主从相关器"结构的接收机基础上,采用了虚拟相关对技术,通过已知的3组相关对(一组"主相关对",两组"从相关对")和Prompt相关器输出,以码片间距为自变量,采用最小二乘的方法,拟合相关器相关值输出三次曲线。拟合曲线上的点作为构建的虚拟相关对输出,它们与已知相关器的输出一起进入之后的相关函数相关峰性形变监测部分处理。采用此种方法,不仅不会遗漏传统算法用到的待测量,而且能扩大待测量的样本空间。同时,该方法不会因为加入新的待测量产生误测。通过仿真发现,在使用3组相关对和Prompt相关器,且GPS卫星仰角较低时,该算法比传统算法更早监测到C/A码形变。  相似文献   
85.
蒲朝旭  汤洪  林莉 《测绘科学》2015,40(3):141-145
针对在数字化成图中,利用已有商业成图软件进行高程点展绘常常发生高程注记压盖已有地物的情况,通常的做法是在图形编辑结束时手工移动高程注记,存在效率低下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椭圆搜索方式实现高程注记智能移位以避让已有地物的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自动识别高程注记是否压盖已有地物,并进行有效避让处理,能够免除手工移点的繁琐工作;此法简单易行,能够满足实际的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86.
刘志宏  王芃  沙茜  万传彪  高军义 《地质学报》2010,84(9):1275-1283
研究区位于柴达木盆地阿尔金斜坡带的中段,跨越柴达木盆地、阿尔金断裂和索尔库里盆地三个构造单元,阿尔金斜坡带总体上表现为大致向南倾斜的斜坡,是一个在三位空间上变化的曲面,其包络面的走向与阿尔金断裂的走向基本一致。阿尔金斜坡带由与阿尔金断裂伴生的轴向近东西、靠近断裂逐渐向其收敛的背斜构成,在阿尔金山前表现为一系列斜列鼻状构造,在空间上呈宽缓的、隆拗相间的有规律性变化,在大部分地段表现为由堆垛式双重构造自北向南的逆冲作用形成的大型背斜的前翼。根据背斜前翼生长地层确定阿尔金断裂自下干柴沟组上段沉积时期(38Ma)开始形成,至今一直处于持续的活动状态。在下干柴沟组上段至上油砂山组沉积时期(38~8.1Ma),断裂的活动强度较小,自狮子沟组沉积开始(8.1Ma),断裂的活动强度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87.
北京地区酸雨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3—2008年北京地区3个酸雨观测站(北京市观象台、昌平站、上甸子站)的酸雨观测资料并结合探空及大气成分资料,分析了近年来北京地区的酸雨变化特征,研究了不同气象条件和大气污染物对酸雨的影响。结果表明:2003—2008年降水平均pH值均小于5.6,且近6年来,降水pH值呈波动下降的趋势。北京地区夏、秋两季降水平均pH值及K值较春、冬季节低;pH值及K值随降水量的增大呈下降趋势,而强酸雨频率则随降水量的增大呈上升趋势;在偏南气流影响下,降水酸度增强且酸沉降量大,酸雨污染严重;当连续发生逆温状况时,酸雨出现频率增大;大气污染物SO_2,NO_2,PM_(2.5)的浓度与降水pH值成负相关关系,说明近地层污染物浓度对降水酸度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8.
哈密市空气污染物浓度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2002—2008年哈密环境监测站监测资料和气象站同步观测资料,对哈密市大气污染物浓度分布特征和成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可吸入颗粒物是影响哈密市空气质量的主要因子,是首要污染物;冬季和3、4月污染最严重,夏季最轻;污染源以煤烟型、风沙型为主;气温日较差、辐射、风、相对湿度、能见度等气象因子与首要污染物浓度变化存在密切关系,气温日较差、日净地表辐射越大、能见度越好,越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空气质量就越好。  相似文献   
89.
金塔南山岩带形成环境的地质地球化学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质地球化学证据表明金塔南山岩带是通过转换挤压作用把性质各异、形成于不同构造环境的岩石会聚而成的变质地质体 ,其中主要组分斜长角闪岩的Sm -Nd等时年龄为 74 5±59Ma ,原岩为玄武岩 ,分属钙碱性系列和拉斑系列。稀土元素配分型式为平坦型 (拉斑系列 )到富集型 (钙碱性系列 ) ;相对N—MORB ,低Ti,富集LILE ,相对亏损HFSE ,Nb、Ta、Ti表现为明显的负异常 (钙碱性系列 )到无异常 (拉斑系列 ) ;INd(t) =0 51193,14 3 Nd/14 4 Nd =0 512 878,εNd(t)=+4 9± 0 2 ,推测斜长角闪岩应为不同程度部分熔融的岛弧岩浆作用的产物。提示本岩带是在新元古代中期华北克拉通与塔里木克拉通之间的古大洋俯冲消减的结果。  相似文献   
90.
祁连山区中西段沉积物粒径和青藏高原隆升关系模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傅开道 《中国科学D辑》2001,31(Z1):169-174
通过对祁连山中西段河流沉积物粒径的测量统计, 探寻其与青藏高原北缘主峰和高原高度的相关关系, 建立相应的关系模型, 并将模型应用到老君庙剖面, 最后得出青藏高原北缘自8.35 Ma以来高原隆升过程曲线. 据此认为青藏高原北部自8.35MaBP隆升以来, 从平均海拔约900 m隆升到现在的约3700 m, 其中8.35~3.1 MaBP隆升较慢, 幅度较小, 总抬升了420 m, 3.1 MaBP至今, 隆升加剧, 表现为明显的后期加速过程, 共抬升了约2400 m. 0.9 Ma左右, 青藏高原北部抬升到平均海拔约3000 m, 进入冰冻圈; 主峰达到4000 m以上, 指示主峰发育冰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