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9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7篇
海洋学   24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通过对西格陵兰附近海域表层沉积硅藻进行研究,并运用对应分析方法对硅藻种属及站点进行分析处理,研究结果表明,海冰种和极地种为该海域的优势种,而暖水种主要分布在拉布拉多海.根据对应分析站点的得分情况,将35个站点划分为5个硅藻组合,并对每个组合分布区域的环境影响因子,如:洋流、极地水团、陆地冰川融水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证明西...  相似文献   
32.
<正> 近年来,不少学者对江苏泗洪地区新生界地层和化石进行研究。杨仲健、周明镇、王伴月、毕治国、李传夔等从哺乳动物化石的不断发现,证实泗洪地区中新统地层的存在,并对苏北新第三纪—更新世的地层作了划分。1975年至1977年,江苏区测队对该地区中新统地层,包括“下草湾组”进行了研究,发现了脊椎动物、植物、瓣鳃类、介形类、腹足类、轮藻以及灵长类的化石,为中新统的进一步划分提供了依据。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等单位也从介形虫、孢粉、轮藻化石等方面,在这一地区做了研  相似文献   
33.
硅藻分析与第四纪定量古地理和古气候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硅藻分析为例,叙述了综合运用古生物数据和数理统计的手段进行定量恢复古地理环境和古气候的研究方法。内容包括建立现代生物-环境变量数据库和生物化石数据库的目的、要求、方法以及具体步骤,并通过一个海洋钻孔的实例对其成果解释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34.
蒋辉  赵仲荣 《测绘工程》1997,6(2):54-57,63
通过几种不同形状和色彩的测量觇牌的观测实践,研究了测量觇牌的设计形状、色彩与观测精度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35.
Q-model faetor analysis on twenty thousand grains of sPores and Pollen andalgae from more than a hundred samPles of ten eolumn sections in the East ChinaSea has been made.Based on the faetor loadings matrix and the faetor seoresmatrix obtained,the palynologieal assemblages from the sediments of the EastChina Sea sinee Late Pleistoeene ean be divided into eight sPores and Pollen zones.Zonesl-3 are dated as the Latest Pleistoeene and zones4一8 as Holoeene.ThisPaPer also deseribes the Proeedure of Q-model faetor analysis in detail  相似文献   
36.
东海沉积物中孢粉组合的因子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因子分析作为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其目的就是要从一定数量的变量中,找出数目较少的彼此独立的基本变量,称为因子,并且用它来表示原来的那些变量.从而通过这些因子来研究和分析变量的系统分类和成因分类.它在六十年代后期才开始在孢粉研究中应用,Williams等(1967)最早应用R型因子分析,对委内瑞拉的奥里诺河三角洲沉积中的孢粉、藻类进行研究,而得出四种不同沉积环境的孢粉组合[1].  相似文献   
37.
长江三角洲第四纪孢粉组合及其地层、古地理意义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通过对长江三角洲第四纪沉积物的孢粉研究,划分出14个孢粉带,反映了该区第四纪植被演替和气候波动,这种气侯波动与世界性气候变化一致.根据孢粉组合带所反映的气候波动及与国内外气候期相对比,1-9带为更新世,10-14带为全新世.在长江三角洲第四纪海相沉积物中,含有丰富的孢粉化石,并具明显的特征.海相沉积物中反映温暖湿润气候的孢粉组合常与海进时间相一致,而长江三角洲第四纪气候波动曲线与海平面变化相吻合.  相似文献   
38.
黄海表层沉积物中硅藻分布与环境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海表层沉积硅藻可划分为三个区:(1)滨岸-潮间带区,水深为20—30m,盐度为30.0‰,主要分布着以柱状小环藻为主的潮间带种类;(2)过渡区,包括黄海北部的大部和西南部,水深在30—50m之间,盐度为31.0—32.5‰,本区还可进一步划分为明盘藻、直链藻和辐裥藻三个亚区;(3)浅海区,包括黄海中北部和东南部,深度大于50m,盐度大于32.0‰,分布着以圆筛藻为主的组合,个别海区还见反常硅藻组合。光照、盐度和温度是影响硅藻分布最重要的因素,而反常硅藻组合的出现则可能与古地理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39.
南海深海盆地硅藻组合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开发  蒋辉  冯文科 《海洋学报》1985,7(5):590-597
南海深海盆地硅藻以热带、亚热带远洋性种类为主,伴有少量近岸种和北方种,依据柱状剖面硅藻种类百分含量的变化,自上而下划分出六个硅藻带,奇数带基本上为热带-南亚热带硅藻植物群,而偶数带则为亚热带硅藻植物群,反映了该区古温度及古地理条件变化,其中Ⅰ带相当于全新世,其余各带均属更新世.  相似文献   
40.
The palynolpgical study on the Quaternary sediments of 42 cores in the reg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the sections of 4 relics had been done since 1960. Palynological assemblages from the reg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showing obviously .common characteristics but with slight differences because of the vast areas covered,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spores and pollen zones and three subzones in ascendant order:I.Quercus alienc-Pinus-Cupressaceae-Chenopodiaceae spores and pollen zone reflecting the cool, then cold and dry climate--Preboreal.II.Quercus dentata-Quefcus acutissima-Pinus-Castanea-Artemisia spores and pollen zone reflecting the temperate and cool, but a little dry climate--Boreal.III.Quercus glauca-Caslanopsis-Myrica-Caslanea spores and pollen zone reflecting the hot and moist climate--Atlantic.IV.Quercus acutissima-Pinus-Castanea-Quercus glauca- Chenopodiaceae spores and pollen zone reflecting the warm, and a little dry climate--Subboreal.V.Quercus acutissima-Costarica-Quercus glauc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