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4篇
海洋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北部湾盆地T60不整合是古近系与新近系的分界,且形成于盆地由断陷进入坳陷的转换阶段.本文通过地震资料精细解析,揭示位于盆地中部的乌石凹陷在该时期(T60)不整合发育明显,且剖面类型多样.依据不整合上、下地震反射特征,可划分为平行?削截不整合、超覆?削截不整合、平行?褶皱不整合等8种不整合类型,且在平面上削截类不整合的分...  相似文献   
12.
云南巍山-永平矿集区有铜金多金属中小型矿床及矿化点140余处,位于兰坪走滑拉分盆地南段,盆地发育和成矿作用与印度-亚洲板块碰撞密切相关。矿集区可分为紫金山背斜与公郎弧两个成矿流体系统。紫金山背斜成矿流体系统成矿流体的pH值为5.3~7.1,Eh值为-0.11V~2.84V,成矿压力为30MPa-130MPa,成矿温度为228℃~255℃,成矿深度在1.05km~6.67km。公郎弧成矿流体系统成矿流体的pH值为6.7~7.9,Eh值为-0.83V~0.11V,成矿压力为100MPa~225MPa,成矿温度为317℃~346℃,成矿深度为3.51km~7.89km。与紫金山背斜成矿流体系统相比,公郎弧成矿流体系统具有较高的成矿压力、成矿温度、成矿深度、pH值和较低的Eh值。但二者均属弱还原的中性-弱碱性成矿环境。  相似文献   
13.
受双重动力背景控制,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现河矿区古近系伸展与走滑作用叠加明显,明确断裂体系叠加关系对油气勘探意义重大。文章运用高精度地震资料及钻井资料,通过井震结合解释、构造样式识别、断裂活动性定量表征及平衡剖面恢复等技术手段,从断裂类型与组合样式、断裂叠加关系、断裂活动及演化、区域动力学背景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现河矿区古近系发育伸展与伸展-走滑两套断裂体系,伸展-走滑断裂基于先期伸展断裂叠加走滑作用形成。古近系主干断裂存在沙三中期和东营早期两次活动高峰,受控于伸展-走滑应力叠合作用,现河矿区古近系共经历初始伸展阶段(Ek—Es4)、强伸展阶段(Es3下—Es2下)、走滑-弱伸展阶段(Es2上—Es1)、再活化伸展阶段(Ed)和定型保留阶段(N—Q)5个主要的断裂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4.
董方 《中国测绘》2008,(3):10-10
由中国科学院陈述彭资深院士和中国工程院宁津生院士作序,由牛汝辰研究员撰写的《中国测绘与人文社会——测绘科技对社会文明的驱动》一书于2008年4月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5.
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I.主碰撞造山成矿作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大陆碰撞与成矿作用是当代成矿学研究的重要前沿。与板块构造成矿作用研究相比,大陆碰撞造山带的成矿作用研究则明显薄弱。文章以青藏高原主碰撞带为对象,研究了印度—亚洲大陆主碰撞过程与区域成矿作用的耦合关系,并初步建立了主碰撞造山成矿模型。研究表明,印度—亚洲大陆主碰撞始于65Ma,延续至41Ma,形成了以藏南前陆冲断带、冈底斯主碰撞构造_岩浆带和藏北陆内褶皱_逆冲带为特征的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主体。伴随陆_陆碰撞,在冈底斯带相继发育①壳源白云母花岗岩_钾质钙碱性花岗岩组合(66~50Ma)、② εNd花岗岩_辉长岩组合(52~47Ma)和③幔源玄武质次火山岩_辉绿岩脉组合(42Ma),以及大面积分布的巨厚(5000m)的林子宗火山岩系(65~43Ma),反映深部相继发生大陆碰撞和板片陡深俯冲(65~52Ma)→板片断离(52~42Ma)→板片低角度俯冲(<40Ma)等重要过程。在主碰撞期,初步识别出4个重要的成矿事件:①与壳源花岗岩有关的Sn、稀有金属成矿事件,在藏东滇西形成腾冲Sn、稀有金属矿集区;②与壳/幔花岗岩有关的Cu_Au_Mo成矿事件,在冈底斯南缘形成长达百余公里的Cu_Au矿化带;③与碰撞造山有关的剪切带型Au成矿事件,沿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分布,形成具有较大成矿潜力的Au矿化带;④与挤压抬升有关的Cu_Au成矿事件,形成以雄村大型铜金矿为代表的斑岩型/浅成低温复合型Cu_Au矿床。在综合研究基础上,初步建立了大陆主碰撞造山区域成矿模型。  相似文献   
16.
修正的常数模算法(MCMA)可以纠正相位旋转,但剩余稳态误差较大.在stop-and-go架构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stop-and-go改进的MCMA算法.首先将局部信息量引入MCMA的误差函数,然后运用stop-and-go减少错误均衡的思想,使算法的均衡方向与MCMA保持一致,以降低剩余稳态误差.仿真结果表明,基于stop-and-go改进的MCMA盲均衡算法在保证了收敛速度的同时,码间干扰比MCMA算法降低了10 dB.  相似文献   
17.
采集皖北新元古代九顶山组灰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和稀土地球化学分析,研究了灰岩中稀土元素的来源,并对海水的稀土配分模式进行反演,结果表明:灰岩中稀土元素主要受控于古海洋,基本不受陆源物质影响;灰岩样品中稀土含量很低,平均为8.54×10-6,轻重稀土分异明显,为正常浅海沉积;海水稀土配分模式与灰岩相似,为重稀土亏损,灰岩和海水的Y/Ho、Y/Dy值呈正相关;海水具有较高的Y/Ho比、Ce负异常,且海水的δEuNASC值小于1,表明了新元古代海水与现代海水的稀土元素特征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18.
利用1999—2014年11月至翌年3月安庆站逐日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探空资料,分析了安庆站不同降水相态的时空分布特征和雨雪转换过程中影响系统的配置及转变,选取雨雪转换、降雪和冰粒(包括冻雨)3种天气现象,研究不同降水相态与特性层温度及厚度层结的关系。结果表明:1999—2014年安庆市固态降水集中出现在11月至翌年3月;有降水相态转换的过程中,将850hPa及以下各层温度与地面温度结合对降水相态转变的识别具有更好的效果,当T_(850hPa)≥-4℃、T_(925hPa)≥-4℃、T_(1000hPa)≥-1℃、T_(地面温度)≥1℃时可以判定降水相态为降雨,各层温度继续降低将出现雨转雪,直接降雪在以上指标的基础上需要850hPa的温度降至-6℃及以下;H_(850—700hPa)和H_(1000—850hPa)厚度层结雨雪转换的临界值分别为154dagpm、129dagpm,低于此值则为雪,反之为雨;0℃层高度也可以作为降水相态转换的指标之一,当0℃层高度下降至1000hPa左右时为雨转雪;降水过程中逆温层普遍存在,各种降水类型的区别在于冰粒(冻雨)在850—700hPa之间存在一个0℃以上的暖层,而降雪需要逆温层温度小于0℃。  相似文献   
19.
新一代天气雷达站雷电防护设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保障雷达站设备正常运转的重要前提,特别是直接雷击防护方案的设计。本文利用滚球法给出了求解新一代天气雷达站避雷针高度的反推方法,分别计算了一定条件下采用2支、3支、4支避雷针方案所需的避雷针最低高度,并利用三维绘图法测量、验证。结果显示,滚球法计算结果和绘图模拟结果一致,通过对比分析得出,采用3支避雷针对称分布的保护方案为新一代天气雷达站避雷针设计最佳方案,采用3支避雷针的方案,屋顶边缘至天线罩的水平距离需大于3.34m。  相似文献   
20.
我们的实验测定方法是:将有裂隙的圆柱形(直径9.5厘米,高9.5厘米)花岗岩样品置于钢罐内。样品的底面和侧面与钢罐内壁之间的狭窄间隙用水泥浆粘牢。样品的顶面与钢罐盖之间有0.6厘米的距离。罐盖有两个孔洞,一个与空气相通,另一孔洞连接FD-125型氡钍分析器闪烁室的进气口,闪烁室的出气口连接抽气泵。把钢罐固定在电磁振动台上,开动抽气泵,以流动的空气作为载气将样品罐内的氡钍射气连续携入测氡仪闪烁室,由定标器每分钟给出一个脉冲计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