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44篇
测绘学   36篇
大气科学   59篇
地球物理   67篇
地质学   166篇
海洋学   22篇
天文学   23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3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61.
赵文敏  卫俊霞 《地下水》1999,21(3):103-105
本文通过对运城地区地下水资源超量开采引起的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及工业、生活污水对地下水污染现状的探讨,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提出了运城地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应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62.
鄂尔多斯地块西缘莫霍面起伏及泊松比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收集了鄂尔多斯地块西缘的21个宁夏区域地震台网台站和183个中国地震科学探测台阵台站记录到的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的远震P波资料,通过对其进行反褶积提取接收函数,并利用H-Kappa叠加方法计算了研究区内的莫霍面深度和泊松比。结果表明:研究区的莫霍面深度在36—58 km范围内变化,大体呈南厚北薄、西厚东薄的特点,且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即以香山—天景山断裂为界,莫霍面在南北向呈现明显的起伏变化,该断裂以南的地壳增厚方式可能与青藏高原的水平挤压力所导致的上地壳重叠有关;贺兰山东麓断裂两侧的莫霍面深度落差明显,这可能是由于青藏高原东北缘NE向的挤压力以及阿拉善地块与鄂尔多斯地块之间NW?SE向的拉张力共同作用所致。研究区的泊松比整体较高,其中鄂尔多斯地块的平均泊松比要高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平均泊松比,银川地堑内的高泊松比现象可能与黄河—灵武断裂为超壳断裂有关;研究区内的莫霍面深度与地表高程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说明其地壳均衡效应较好,而整个研究区内泊松比与莫霍面深度的线性关系并不明显。此外,本研究还进一步揭示了研究区内莫霍面深度与泊松比反相关最明显的两个区域,这种明显的反相关关系也表明,构造上的挤压力或拉张力更容易集中在长英质的弱岩层而使地壳增厚或减薄。综上进一步认为,从海原断裂至香山—天景山断裂这一区域及贺兰山东麓断裂两侧区域下方的地壳成分以长英质岩石为主。   相似文献   
63.
采用中国地震局"陆态网络"GPS基准站和流动站观测数据,利用MIT的开源软件GAMIT/GLOBK解算南北地震带北段(33°~42°N,97°~110°E),特别是六盘山地区、祁连地块、银川地堑1999年以来在欧亚框架下、以鄂尔多斯块体作为参考的GPS速度场。计算南北地震带北段5条断裂两侧50~350km范围内各站垂直/平行于断裂走向的速度投影,以及14个基准站18条基线2010年以来的长度时间序列,试图进一步估计关心区域的应力积累情况,探索断层闭锁段。结合地震活动性,认为南北地震带北段未来50年有发生M8地震的可能性;该段1900年以来的第4个M6、M7地震活跃期可能已经拉开序幕,未来2年有发生M7以上地震的可能性;祁连断裂带、海原断裂、西秦岭北缘地震带具备发生M6和M7地震的优先条件,尤其是海原断裂。  相似文献   
64.
强震临震微波动现象初步研究(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验证和检验强震临震微波动现象及其主要特征,利用甘、青、川、滇、藏等区域台网200余个宽频带数字地震台站的波形资料,建立了实时监控技术系统。通过对2012~2014年间青藏块体发生的24次5级以上地震及部分无震区域台站观测的全程实时跟踪、动态监控,检验和验证了临震微波动现象的重现性和客观性,验证了临震微波动现象的频谱、时间、空间、方向性等特征,进一步得出了临震微波动现象可能与地震强度有关,且震级越大,震前出现持续临震微波动的可能性越大的结论。  相似文献   
65.
2013年四川芦山MS7.0地震 强地面运动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药晓东  章文波 《地震学报》2015,37(4):599-616
运用经验格林函数法模拟2013年4月20日芦山MS7.0地震的近场强地面运动. 在拟合过程中, 首先参考前人远场反演结果给出的滑动量分布特征和主震波形的包络线特征, 确定强震动生成区的大致范围和数量; 然后利用Somerville等提出的地震矩与凹凸体面积的经验关系式确定强震动生成区细小划分的初值, 继而利用遗传优化算法确定以上二者的最优值及其它震源参数. 将数值模拟波形与实际地震观测记录在时间域和频率域分别进行比较, 结果显示, 在所选取的30个观测台站中, 多数台站的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际观测结果符合得很好, 特别是大于1 Hz的高频部分. 断层面上有两个强震动生成区, 其位置与前人反演的滑动量集中分布区相一致, 而且强震动生成区规模比Somerville等获得的标度率估计值要小.   相似文献   
66.
针对土地利用图斑综合过程中,现行方法多对同一地类采用同一指标,而未考虑区域差异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分区域设置面状图斑上图指标的方法,以北京市朝阳区、昌平区和密云县为例,分别采用统一和分区域设置面状图斑选取指标的方法,对三个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图进行1:50000到1:100000的制图综合。结果表明:分区域设置面状图斑选取指标,在保持制图综合前后各地类面积相对均衡方面可行,且在保持各地类在不同区域间土地利用结构对比关系方面,明显优于统一设置面状图斑面积指标的方法。  相似文献   
67.
目的:提高对鼻前庭囊肿CT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经病理证实的鼻前庭囊肿的临床、病理及CT表现。结果:47例均为单侧发生,其中右侧27例,左侧20例。39例病变呈圆形或类圆形,8例为不规则形。大部分病变边界清晰、边缘光整,密度均匀,CT值15~65 Hu。增强CT囊肿无明显强化,合并感染时囊壁环形强化。33例可见邻近骨质受压呈弧形改变。结论:鼻前庭囊肿CT表现有一定特征,病变多为圆形、类圆形,边缘光整,密度均匀,邻近骨质弧形改变是其常见表现。  相似文献   
68.
新疆东准噶尔卡拉麦里地区早泥盆世火山岩由玄武岩和玄武安山岩组成,采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获得玄武安山岩锆石的U-Pb年龄为404.5±1.9 Ma,表明喷发时代为早泥盆世。岩石地球化学显示早泥盆世火山岩属岛弧拉斑系列,具相对较高的Mg# 值(41.25~55.32)及较低的Nb(1.11×10- 6~2.42×10- 6)、Zr(73.9×10- 6~95×10- 6)和ΣREE(81.50×10- 6~121.80×10-6)含量。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K、Rb、Ba)和轻稀土元素(LREE),而亏损Ta、Nb和Ti高场强元素(HFSE:Ta、Nb、Ti),并显示Eu弱的亏损,这些特征与岛弧火山岩类似,其原始岩浆可能起源于俯冲流体交代的亏损地幔楔的部分熔融。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早泥盆世火山形成于洋内弧的构造环境,为卡拉麦里古洋盆向北俯冲消减的产物。这是在卡拉麦里地区首次报道的洋内弧火山岩,这一新的发现和认识对研究东准噶尔古生代洋盆演化及区域构造格局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9.
70.
江南古陆中段沧水铺群锆石U-Pb年龄和构造演化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江南古陆中段湖南益阳地区沧水铺群发育在冷家溪群和板溪群之间,其在地层柱中的位置一直是中国地质学家解疑江南造山带何时启动的关键层位。笔者在沧水铺群中的火山集块岩中获得锆石SHRIMP U-Pb年龄(821±13)Ma,再次验证了沧水铺群中的火山岩是820 Ma武陵运动之前的火山事件的产物,与武陵运动的启动有关,也说明该期火山岩与冷家溪群中大量的火山凝灰岩为同一构造运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