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41篇
测绘学   36篇
大气科学   59篇
地球物理   67篇
地质学   166篇
海洋学   22篇
天文学   23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3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01.
采用同位素稀释ICP-MS测定法,对中国东海陆架及日本冲绳海槽的6个沉积物芯中U和Th的同位素地球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以了解氧化还原敏感元素U在近海次氧化性沉积物中的蓄积行为,并评价其在全球海洋铀平衡中的意义。东海沉积物芯中,238U浓度及238U/232Th比值随深度变化不明显。但是在冲绳海槽沉积物芯中,238U浓度及238U/232Th比值在沉积芯表层氧化带显示较低值,然后在次氧化层随深度增加而增加。230Th和232Th浓度在所有沉积物芯中基本不随深度变化。这些结果说明,冲绳沉积物中有“自生铀”的蓄积过程发生,蓄积速率约为(47±5)~(90±8)ng/(cm2·a),与文献报道的世界其他海域次氧化性沉积区大致相当。进一步证明了U在近海次氧化性沉积区的蓄积对于全球海洋铀平衡有重要意义。“自生铀”的主要蓄积机制是海水U(Ⅵ)向沉积物迁移,在还原条件下被还原为惰性的U(Ⅳ)并被吸附在沉积物固体相上。  相似文献   
402.
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BDS-3)正式开通.BDS-3增加播发B1C、B2a新信号,结合原有北斗二号(BDS-2)的B1I、B2I、B3I信号,5个频点形成7种消电离层组合,进行双频精密单点定位(PPP)研究,结果表明所有组合PPP定位精度在厘米级.  相似文献   
403.
X波段岸基雷达作为一种新颖的海况遥感观测方式,可直接观测到实时的海况信息。通过对雷达影像的分析,能够获得海面上的波浪场。由于波浪在近岸的折射、浅化变形等原因,观测到的雷达影像场为近岸非均匀波浪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传统影像分析方法——傅里叶变换的应用。针对波浪的近岸非均匀性,将二维小波变换应用于雷达影像分析,子影像中6个空间点的波数谱显示:影像中的波浪非均匀性显著,主能量的波数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二维小波变换应用到X波段雷达近岸影像处理中,可较好体现近岸波浪的非均匀性。  相似文献   
404.
利用GPS量测运动物体速度的功能可以用来进行波浪量测,由于卫星移动与波浪运动在频谱上有不同的特性,自GPS讯号中分离出波浪运动速度,通过方向波谱分析理论,可以计算求得波浪参数和波谱.但偶尔的卫星讯号漏损和水位谱低频噪声等问题会导致较大的误差,移动平均法可以有效解决此问题.经实验室及海上实测验证的结果可知,用GPS与海上浮标量测波浪的结果一致,表明可以由GPS讯号中计算出正确且可信赖的波浪信息,其中波高和周期的误差均小于5%,波向约有10°的误差,此误差不随波浪大小而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