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海洋学   20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保护和发展我国红树林--海啸和台风暴潮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啸和台风暴潮中红树林减灾作用凸现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地震引发的海啸侵袭了印度尼西亚、泰国、孟加拉、印度等国,造成30多万人的死亡.仅在印尼苏门答腊岛的亚齐,海啸横扫了15%的地区,17万生灵永远消失于茫茫大海,城区满目疮痍.灾难过后呈现在人们面前的一个事实是:有高大茂密红树林生长的地区死亡人数和财产损失显著较少.亚齐海岸原先生长着红树林,但这些红树林几乎全部被围垦为虾塘.没有了缓冲林带,巨浪肆无忌惮,是亚齐惨重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2.
根据广西海岸带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信息管理工作的需要,通过整合历史调查资料及大量的现状调查,应用GIS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将广西海岸带生物多样性的空间分布、生长状况和历史演变趋势等信息集成于一体,设计研建本系统,系统功能包括空间数据编辑、空间数据查询、空间数据分析、数据输出和专家知识库等,具有较好的集成性、实用性与应用前景,为广西海岸带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3.
海草床生态监测的作用不仅在于探讨海草资源本身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更可通过海草监测,来评估所在海区的近海生态环境质量,或提示其它一些生态问题。在海草监测与保护方面,广西乃至中国仍远远落后于澳大利亚、美国以及欧洲一些国家和地区。对广西北部湾而言,仍缺乏具有较强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科学性的海草床生态监测方案。基于SeagrassNet监测方法,作者结合了近年来在广西开展的海草生态监测的经验,并针对广西北部湾海草生态系统的特殊性与典型性进行了部分改进,提出了适合于广西北部湾海草床的生态监测方案,是SeagrassNet在广西北部湾本土化的表现,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以期为我国海草床的生态监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4.
海草床是三大典型的近海海洋生态系统之一,具有极高的生态服务功能。然而,截至2015年我国近海海草资源分布现状尚不明晰,严重制约了我国海草床保护与修复工作的开展。2015~2021年,笔者通过实地调查,借助船只走航、声呐探测、遥感等技术手段,重点对我国近海海草资源的分布面积、种类及主要威胁进行了全面普查,并据此提出我国海草床管理与可持续利用对策。结果表明,我国近海海域海草床面积共为26 495.69hm2,可划分为:温带海域海草分布区和热带-亚热带海域海草分布区;我国现有海草4科9属16种。其中,温带海域海草床面积为17 095.01 hm2,主要分布在辽宁、河北、天津和山东沿海,分布有2科3属5种,以鳗草(Zosteramarina)和日本鳗草(Z.japonica)为优势种,其中唐山乐亭-曹妃甸海草床面积达9 025.56 hm2,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海草床;热带-亚热带海域海草床面积为9 400.68 hm2,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沿海,分布有4科8属12种,以泰来草(Thalassia hemprichii)、海菖蒲(Enhalus acoroides...  相似文献   
25.
通过调研,探讨广西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的海堤现状和红树林景观结构存在的问题,分析海堤与堤前红树林的景观结构关系,探索生态海堤的建设模式。在该湿地公园中的近海区域,选择了研究样地。该研究样地的海堤可以分为斜坡海堤、陡墙式海堤、自然岸线、台阶式海堤、斜坡海堤+自然岸线混合式5种类型;其中,陡墙式海堤长度占海堤总长度的比例最大,为55.74%,主要为养殖虾塘的堤岸,目前陡墙式海堤已经面临倒塌的问题。海堤阻断了生物的生态廊道,限制了原有红树林的向陆向扩展。在该研究样地中,高效护岸红树林面积所占比例为47.9%,44.13%的自然海堤和36.13%的养殖海堤是裸岸,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在裸岸上进行人工造林。对该研究样地的海岸线按功能进行了改造,形成"柔性岸线"、"游憩亲水岸线"、"海堤—半红树林地—红树林滩涂"3种海岸线模式。对于斜坡海堤,应该增设监测项目,如地面沉降、斜度和孔隙水压力测量等;利用厚藤(Ipomoea pes-caprae),对坡面进行绿化处理,形成生态堤岸。  相似文献   
26.
为了研究中国东南沿海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植物的养分循环机制,于2010年1月、4月、7月和10月,对广西茅尾海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种群中的茳芏进行采样,并测定其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全磷含量和生物量。结果表明,茳芏种群地上部分的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和全磷含量都高于地下部分的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和全磷含量;其有机碳含量的季节变化规律为春季和冬季低、夏季和秋季高,全氮含量和全磷含量的季节变化规律表现为春季和冬季高、夏季和秋季低;茅尾海茳芏生产力主要受氮元素限制,但磷元素的作用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27.
红树林宜林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温度、盐度、沉积物、潮水浸淹、风浪作用、地貌特征等对红树植物生长的影响。温度是决定着红树植物的纬向分布;盐度、沉积物、潮水浸淹影响着红树植物种类的分布和幼苗的呼吸和发育;风浪和地貌特征影响着红树林幼苗根部的固着。指出滩涂高程和风浪作用是影响红树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直接决定了红树林幼苗存活率。同时认为应该将"3S"技术和野外实地调查相结合,分析宜林因子的临界参数,建立模型,经过实际校验后用于选划红树林宜林地。  相似文献   
28.
为实现更科学、合理、高效地统筹发展陆海经济,文章从资源利用、经济效益、科技支持、生态环境4个角度,通过构建陆海统筹度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并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陆海统筹度,以2005—2014年广西沿海地区为例,进行陆海统筹度定量评价。结果表明:(1)2005—2014年广西沿海地区综合能力都呈上升趋势,但是海陆发展呈现出不同的增长态势。(2)海域系统经济增长迅速,但受到资源利用、科技支持、生态环境保护能力的制约,综合得分呈波动缓慢上升的态势。(3)海洋系统与陆域系统之间统筹度逐渐上升,表明政府对陆海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视逐渐加大。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评价区域的耦合协调发展度,为区域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了依据,对地区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9.
<正>地球有三大自然生态系统,即海洋、陆地和湿地。红树林就是分布在这三种生态系统边界上的特殊森林,它生长在浅海滩涂上,涨潮时被海水浸泡甚至淹没,退潮时挺立在松软的滩涂上。红树林并不是单一的树种,世界上有70多种植物组成了不同类型的红树林,全球红树林总面积在1 700万公顷左右。统计结果表明,2013年我国有3.45万公顷的红树林湿地,其中红树林有林面积2.53万公顷,广西红树林有林面积为7 327.86公顷。  相似文献   
30.
红树林的生态经济价值及其危机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