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海洋学   15篇
  2016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对福建省连江县养殖对虾的虾病流行情况和发病规律及流行过程中水环境化学、浮游植物、微生物等的动态变化进行了调查,研究了对虾疾病的传染性、传播途径,以及病原与各因子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的对虾种类发病症状基本一致,典型症状为甲壳白斑,甲壳下水肿。该疾病的流行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发病前期(1-7d);发病中期(持续时间约10—15d);发病晚期(对虾暴发性死亡时间仅为2—5d)。该流行病是杆状病毒引起并发细菌性传染病,可借海水和病虾尸体为媒介,通过消化道和体表面在不同种虾体间迅速传播。  相似文献   
12.
1993—1994年福建连江大官坂垦区对虾养殖水环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讨论了1993年与1994年养殖对虾病毒性疾病流行期间福建省连江县大官坂垦区进水总渠和养殖虾池的水环境特点。养殖后期,水中溶解氧降低,且日变化幅度增大,异养细菌总数和弧菌数明显增大。气候环境骤变是对是疾病发生的主要协迫因子。  相似文献   
13.
对虾弧菌制剂试制实验及其在长毛对虾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进行了实验室弧菌扩大培养方法比较试验,制备成弧菌制剂。实验表明长毛对虾幼虾口服液弧菌制剂或经弧菌制剂浸泡处理,地于预防弧菌感染有一定作用。1995年连江大官坂垦区长毛对虾现场养殖实验证明,所采用的一套以弧菌制剂预防虾病的应用方案是可行的,可抑制弧菌引起的并发症,延慢病毒性疾病发生,减少虾病造成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4.
斑节对虾淡化养殖水质特点和管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96、1997年福建海洋研究所在福建省龙岩市山区以盐卤水与溪水调制成养殖水体,进行斑节对虾淡化养殖试验。本文着重讨论该养殖水体中温度、盐度、溶解氧、pH等化学因子的水质特点,该水质有利于斑节对虾生长。  相似文献   
15.
在实验室纯培养条件下,用过滤的海洋球石藻特异性病毒(Emiliania huxliyi virus,EhV)EhV-99B1株感染球石藻(E.huxleyi,Eh),建立病毒与宿主之间稳定的感染体系,病毒裂解滤液经卷式切向流超滤和PEG 8000浓缩、CsC1密度梯度离心,获得足量高纯度的病毒颗粒.根据已报道的其它EhV株系主要外壳蛋白(MCP)基因内保守片段设计合成一对特异引物,从EhV-99B1病毒基因组中克隆到了长度约为300bp的病毒外壳蛋白基因保守片段.该片段与pBS-T载体连接后转化Escherichia coli DH5α,对筛选到的阳性克隆进行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该克隆片段与GenBank中EhV163(AF453851)分离株的同源性最高,该区域内的核苷酸与对应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为100%,证实获得的DNA片段是EhV-99B1的外壳蛋白基因;与EhV203(AF453855)分离株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较低,分别为93%和100%.表明该病毒在自然海域中分布广泛并具有一定的多态性,同时在进化上也存在相当的复杂性.因此,MCP基因可以作为一种新的分子遗传标记以区分自然群落中EhV的不同基因型,对于理解海洋球石藻类病毒与宿主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将是一个十分有价值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