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27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49 毫秒
11.
By analysing the major compounds of river water,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water of the Xijiang River is dominated by the weathering products of carbonates, and its hydrochemical character i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Whereas the rivers in Fujian and Eastern Guangdong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 high contents of dissolved silica and low dissolved salt load, reflecting the typical siliceous rivers. A rough estimate of dissolved salt fluxes to the ocean by these rivers has been obtained. The chemical weathering rate of the Xijiang River basin is 3 times higher than the chemical weathering rates of Fujian and Eastern Guangdong which are close to the average value of rivers in the world.  相似文献   
12.
南沙渚碧礁生态系营养关系的稳定碳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稳定碳同位素分析技术研究了南沙渚碧礁生态系食物网主要生物类群之间的营养关系。结果表明,生物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与其营养来源有密切关系。浮游植物的δ^13C为-18.3‰,与其所处海域的环境条件一致,浮游动物的δ^13C值变化较大,范围为-20.4‰~-10.9‰,表明可能存在浮游植物和碎屑两种营养来源。珊瑚和砗磲的碳同位素组成(-17‰~-15‰)与浮游动物相差较大,暗示共生虫黄藻可能在这些珊瑚的营养来源中起重要作用。底栖海参(-9.6‰)和蜘蛛螺(-12.5‰)的碳同位不比组成与它们沉积物食性的营养特征吻合。鱼类的δ^13C值变化范围较大(-17.7‰~-10.9‰),未表现出随营养级升高而增大的趋势,说明影响鱼类碳同位素组成的因素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13.
二氧化碳海洋倾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简要回顾了二氧化碳深海倾废设想提出的背景及其理论依据,阐述了实施二氧化碳深海倾废的可行性,着重讨论了CO2在深海的水合化过程以及最新的现场实验结果。分析了CO2海洋倾废对深海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在与其他二氧化碳倾废方式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对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精养虾池主要水化学因子变化规律和氮的收支   总被引:45,自引:2,他引:43  
由于养殖过程投入大量富含蛋白质的人工配合饵料,氮在体系中的积累成为养殖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氮的收支质量平衡对加强养殖生态环境的科学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尚未见有关对虾养殖方面的此类报道。为配合斑节对虾精养模式养殖试验[1],作者于1996年4~8月在对虾精养模式养殖场对S,pH,DO,COD,TAN等主要水化学因子进行整个养殖周期的现场监测,以探讨在高密度放苗、大量投饵的情况下水质变化规律,并与蓄水池和普通虾池作比较。根据现场观测结果,对精养虾池氮的收支作了估算。1材料与方法1.1虾池基…  相似文献   
15.
厦门湾沉积物间隙水中CDOM的荧光特性及其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2003年4月从厦门湾九龙江口、西海域及同安湾采集的表层沉积物及柱状样间隙水中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的荧光特性及其水平与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间隙水CDOM中均观测到类腐殖质与类色氨酸两类荧光.它们在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中的相对含量均以九龙江口靠近浮宫红树林区的站位最高,同安湾及西海域养殖区各站位次之,分别反映了河口区红树林生态系以及养殖活动的影响;西海域靠近东渡码头的站位两类荧光的相对含量最低,系受疏浚活动影响所致.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中两类荧光的相对含量均远高于底层水,暗示表层沉积物可成为上覆水体CDOM的一个重要来源.大多数站位间隙水中类腐殖质荧光的相对含量随深度增加而渐增,反映了CDOM在缺氧环境下的成岩作用过程.多数站位在3~6 cm深度处出现类色氨酸荧光峰值,随后递减,反映了近表层沉积物中细菌等微生物活动对蛋白质的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16.
海洋蛋白质荧光分析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海洋中浮游植物、细菌及海水溶解态蛋白质的荧光分析方法及其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评述.着重阐明了荧光光谱法分析海洋浮游植物、细菌和海水溶解态蛋白质中色氨酸和酪氨酸的可行性和优势,讨论了海水中溶解蛋白质的来源、分布变化及地球化学行为,最后对今后的研究重点和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分别于1987年4,5,6月采集了福建九龙江口全盐度段表层悬浮物,测定了悬浮物含量及其中P,Se,Ca,Cd,Cu,Ti,Mn,V,Zn和Al等痕量生物元素的含量。在盐度为0—6之间,悬浮物主要是陆源的,其含量从200mg/L降至100mg/L,但各[元素/Al]值基本保持恒定。在盐度约大于6时,由于生物活动繁盛,这些痕量生物元素的[元素/Al]值都明显增大,表明这些元素随着九龙江口海洋浮游植物的生物过程而被结合到悬浮固相中去。“过剩”P和“过剩”Se浓度随盐度的变化情况进一步表明,[P/Al)和[有机硒/Al]值适合于作为海洋浮游植物摄取元素的灵敏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8.
海洋浮游植物对硒的摄取和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逸萍  胡明辉 《台湾海峡》1996,15(4):319-323
本文研究海洋浮游植物考长过程对硒的摄取和转化。结果表明,在藻类生长初期,快速选择摄取,并积累于藻相。在指数生长期,以溶解有机物形式排出体内多余硒。在稳定生长期各形态基本趋于稳定。藻类混种培养能提高对Se的摄取程度及溶解有机硒代谢速度。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在两次台风和一次暴雨期间及随后的恢复期内,厦门湾表层海水盐度、pH、溶解氧以及COD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台风暴雨期间两站位盐度、pH和溶解氧呈下降趋势而COD则正好相反。随后几日这些参数逐渐回落到风雨前的水平。对影响这些参数变化的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九龙江口生物可利用磷的行为与人海通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逸萍  胡明辉 《台湾海峡》1998,17(3):269-274
于1995年3、5月在九江口进行两个航次的现场调查,研究不同形态磷的河口行为,并估算生物可利用磷的入海通量。结果表明,在S〈20区域内,溶解活性磷(DRP)的行为受控于“缓冲机制”,其含量在8-10μg/dm^3水平上下波动。颗粒磷中MgCl2可提取磷(MgCl2-P)含量随盐度增大而增大,并与叶绿素a以及悬浮物Fe、Mn、Al含量呈正相关关系。NaOH/NaCl可提取磷(NaOH/NaCl-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