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2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65篇
海洋学   11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山东省平邑县王家村金矿化体赋存于寒武纪地层与顺层侵入的二长斑岩接触部位,为鲁西铜石地区又一新类型金矿,找矿前景良好。传统方法估算矿化体的资源量效果不佳,该文借助Surpac软件工具,在研究王家村金矿(化)体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根据矿床以往的地质勘查工程资料,首次建立了王家村矿床地质数据库,构建了矿区的三维可视化地质模型,模型形象直观的展现了矿区地形地貌、矿体展布位置及形态。并应用距离幂次反比法对矿体进行了资源量估算。用此软件进行资源量估算简便且准确,可以根据不同品位实现资源量的动态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2.
Parsivel激光雨滴谱仪观测较强降水的可行性分析和建议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研究OTT-Parsivel激光雨滴谱仪(简称Parsivel)在较强降水观测中应用的可行性,用南京地区2012年6—7月份4个典型的降水个例,对Parsivel和SL3-1翻斗式雨量计(简称雨量计)的累积降水量、降水强度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并与人工雨量筒观测作以比较。结果表明:Parsivel测值是可信的,在累积降水量观测上,与雨量计具有很好的相关性,但测值始终偏高,该现象主要是粒子相互遮挡造成的。雨量计的反应时间,明显滞后于Parsivel。雨量计测值接近人工测值;而Parsivel与人工测值的偏差明显大于雨量计。结合实验分析与业务应用,提出3点使用建议:(1)仪器应架设在无遮蔽物的开阔地带。(2)采样周期应随着降水强度(地理位置)的不同而改变。(3)对降水微物理参量特征以及粒子谱分析时,可剔除直径过大、速度很低的粒子。  相似文献   
13.
利用时序InSAR技术的优势,以新疆WLL水库大坝为研究对象,使用31幅Sentinel-1A影像,采用StaMPS 方法对其进行形变监测,得到大坝及周边区域的形变结果,并从内、外符合精度两个方面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 研究区域PS点平均形变速率标准差区间为0.3~3.1mm/a;StaMPS与SBAS形变速率中误差为±5.7mm;与大 坝二等水准监测成果比较,垂直形变速率中误差为±5.0mm,垂直累积形变量中误差为±10.2mm。从而证明 StaMPS方法在大坝形变监测应用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高速公路建设是广东省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高速公路造价成本高是阻碍高速公路迅速发展的障碍。其中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承担的不合理的税费负担是对其造价影响的一个重要因素。减轻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承担的不合理费用,调整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税负,是降低高速公路造价成本,加快我省高速公路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具有硅酸盐尘埃特征碳星的新的候选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培生  高衡 《天文学报》1994,35(4):443-447
本文根据红外天文卫星的宽波段测光及低分辨率光谱资料,给出了两颗新的可能具有硅酸尘埃特征的碳星及4颗可能的候选者。  相似文献   
16.
市级地震信息节点是地震监测预报系统的重要组成元素,它汇集和传输地震台站的监测数据,并向省级信息节点共享地震信息,在省级信息节点与县级信息节点之间起着中间枢纽作用。对市级信息节点进行标准化改造是对地震数据分析预报的有力保障。本文通过概述临沂市地震信息节点在网络结构、软硬件设备部署、日常维护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标准化改造情况,为其他市级地震信息节点的升级改造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参考,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宁夏地震局于2013年全面建成宁夏强震动背景场台阵,共计台站数量11个,背景场台站使用SLJ-100型力平衡式加速度传感器、REFTEK130-REN数据采集器.REFTEK130-REN数据采集器每天24小时不间断收集采集数据、向计算机和服务器定向传输实时数据,并存储在设定好的目录中.传输过程中,路由器和数据采集器容易发生故障导致无法收到实时数据.为保证数据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本文用JAVA语言进行针对性软件设计,监测本地收取的波形数据,通过循环判断波形传输是否中断,并产出断记报警信息.经过为期半年的测试和预运行,背景场台阵断记报警软件的使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宁夏全区背景场台站的故障运维时间,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背景场台站的运维精度,从而快速高效的保证了背景场台站波形的顺利传输,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地震局背景场台阵今后的高效运行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相似文献   
18.
现有证据说明,断层带的不均匀性可能在地震破裂局域化中起决定性的作用(Aki,1995)。这种不均匀性可以呈现多种形式,如物理性质(弹性、孔隙流体压力等)随空间的变化,或断层面的复杂性(弯曲、错断等)。P波和S波速度(v_p和v_S)结构的高分辨率三维模型以及精确的震源为研究断层带不均匀性对破裂局域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榍石作为副矿物在哀牢山-红河剪切带新生代富碱侵入岩中广泛存在。原位获取榍石矿物内部微量元素、U-Pb年龄和Sm-Nd同位素的空间变化对获取矿物和岩石的成因演化信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四级杆/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Quadrupole/Multi-Collector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Q/MC-ICP-MS)与激光剥蚀系统(Laser Ablation,LA)联用,对哀牢山-红河剪切带5个富碱侵入岩体(桃花岩体、宁蒗-永胜岩体、哈播岩体、铜厂岩体和十里村岩体)中榍石开展了微区原位微量元素、U-Pb年代学和Sm-Nd同位素研究。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三江富碱侵入岩中榍石为岩浆成因,亏损Rb、Ba、Pb、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Th、U、Nb、Ta、Zr、Hf等高场强元素。榍石的稀土配分图均表现为明显右倾,不具有或具有弱的Eu负异常。与云南北衙、马厂箐矽卡岩矿床中的热液榍石相比,本文榍石在稀土元素组成上,具有较高的稀土元素总量、较高的Th/U、LREE/HREE和Ce/Ce*比值,具有较低的Eu/Eu*、Nb/Ta、Zr/Hf比值。微区原位LA-Q-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研究区富碱岩体中榍石结晶年龄在32.5~37.9Ma之间,代表了岩体形成时代,与三江地区哀牢山-红河剪切带及其附近新生代富碱岩浆活动高峰期(~35Ma)一致,属于青藏高原晚碰撞期岩浆作用的产物。榍石微区原位LA-MCICP-MS Sm-Nd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榍石颗粒的Nd同位素组成均一,表明榍石结晶过程中寄主岩浆的Nd同位素组成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各个富碱岩体之间的榍石Nd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在-6.8~-2.1之间,与全岩的同位素特征一致,表明榍石的原位微区Sm-Nd同位素可以作为富碱侵入岩研究中有效的示踪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0.
南海北部表层颗粒有机碳的季节和年际变化遥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海洋颗粒有机碳(POC)是海洋固碳的一个关键参数。为了研究南海北部陆架及海盆表层POC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变化趋势,本文利用2009-2011年4个季节的实测数据,对NASA发布的MODIS/AQUA卫星月平均POC遥感产品,进行了验证和校正;并利用校正后的遥感数据分析了2003-2014年POC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发现POC遥感产品与南海北部实测数据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R2=0.72),但存在系统性偏高,需利用实测数据对遥感数据进行区域性校正。分析校正后的遥感数据发现,南海北部陆架POC浓度较高,平均为(33.34±8.02)mg/m3;吕宋海峡西南海域浓度较低,平均为(29.25±6.20)mg/m3;中央海盆区浓度最低,平均为(27.02±4.84)mg/m3。春夏季POC浓度较低,最低值一般出现在5月,冬季(12月至翌年1月)POC浓度达到最高。利用2003-2014年的长时间序列遥感叶绿素(Chl a)和海表温度(SST)、混合层深度(MLD)模式数据,以及实测数据对南海北部POC浓度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发现POC与Chl a在秋冬呈现较好的相关关系(R2=0.51),但在春夏季较离散,表明秋冬季生物作用对POC影响较大。2003-2014年期间,POC与Chl a、MLD及SST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但并没有显著的上升或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