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1篇
  免费   165篇
  国内免费   272篇
测绘学   158篇
大气科学   185篇
地球物理   104篇
地质学   612篇
海洋学   11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4篇
自然地理   7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65年   3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31.
南黄海中—新生代盆地经历了中生代印支运动以来的多期构造运动改造,凹陷分隔性强,各凹陷烃源岩发育条件差异大。利用地质调查获得的最新资料,从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以及成熟烃源岩体积参数等方面,重点探讨了中—新生代陆相盆地生烃条件好和较好的7个凹陷的烃源潜力及中—古生界海相烃源岩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北部坳陷的北部凹陷、东北凹陷以及南部坳陷的南四凹陷属于一类生烃凹陷,北部坳陷的南(西)部凹陷、南部坳陷的南五凹陷属于二类生烃凹陷,而北部坳陷的中—东部凹陷以及南部坳陷的南七凹陷为三类生烃凹陷。印支构造面之下的中—古生界海相层系是盆地内另一套重要烃源岩,其有机质热演化程度分异明显,在中—新生代凹陷间低凸起区最低,坳陷周围的隆起区最高,新生代凹陷区"基底层"内热演化程度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132.
应用观测资料和MICAPS3气象资料显示系统,分析研究了近十年山东沿海7级以上偏北大风的特征。对两年内36次区域性大风个例,以地面影响系统为主,把偏北大风分为四种类型:冷锋型、温带气旋型、回流冷空气型和北上热带气旋型,建立了偏北大风的天气学模型。分月份、分类型统计分析了偏北大风期间地面气压梯度、锋后冷高压强度、锋前低压强度、高低压之间的气压差、850 hPa锋区强度、850hPa偏北风风速、850hPa24h变温,给出了阈值和平均值;分析研究了各类型9级以上偏北大风气象要素的临界值。对各种类型偏北大风的物理量空间结构和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冷锋偏北大风在中低层为较强的下沉运动,低层辐散,有高空动量下传,偏北大风主要是快速南下的冷空气、下沉运动造成的辐散风和高空动量下传的共同作用;气旋型偏北大风在高空为正涡度、低层辐合、整层为上升运动,北大风主要取决于快速旋转的气旋性环流和向气旋中心的辐合运动;回流型偏北大风的中高空为上升,近地面层为下沉,偏北大风主要是低层快速南下的冷空气的水平运动。  相似文献   
133.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散射模型的多时相极化SAR数据斑点噪声滤波算法,该方法是利用多时相极化SAR数据,在保持像元主散射特性基础上实现斑点噪声抑制。其基本原理是对多时相极化SAR数据的主辅影像进行分类,并通过统计主辅影像中待滤波像元邻域窗口内类别分布情况自适应地选取参与滤波的像素进行滤波。实测数据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既能够有效地抑制斑点噪声,又能够良好地保持地物散射特性和边缘纹理特征。  相似文献   
134.
肖力 《地质与勘探》2014,50(Z1):1282-1290
西秦岭近年来在新区发现新矿床和新类型金矿,矿床的地质特征表明金矿成矿受岩性、构造、岩浆活动的制约,许多金矿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成矿与岩浆岩在时间和空间上关系密切;分析认为金矿主成矿时间为印支晚期-燕山早期,与区域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在时间上一致;金矿主要有夕卡岩型、热液脉型和与岩浆活动有关的微细浸染型三种类型。矿石矿物元素组合显示由北而南成矿深度变浅、剥蚀程度较低;根据金、汞、锑矿床点和金、砷、锑、银元素分布特征,认为在北带岩体旁侧应注意寻找夕卡岩型和热液脉型金矿,中、南矿带在已知矿床深部注意寻找热液脉型金矿,有锑、汞矿点的区域注意深部及外围金矿的找矿;通过分析,最后圈定18处下一步重点工作区。  相似文献   
135.
肖力 《地质与勘探》2014,50(Z1):1291-1298
岷-礼成矿带发现较多大型金矿,同时在岩体内发现斑岩型钼矿。金矿床矿石中除有低温矿物外,还有黄铜矿、白钨矿等中-高温矿物,白钨矿在寨上金矿中是载金矿物之一;钼矿中也有黄铜矿、白钨矿矿物;金、钼、钨矿化分带有一定空间关系;金矿床地球化学、稳定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表明成矿物质,成矿流体有深源特征;中川岩体群的岩石学、年代学、岩石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特征表明岩体为复式岩体,具有壳幔混源特征;据此建立成矿带内受印支-燕山期岩浆活动控制的金矿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36.
肖波 《地质与勘探》2014,50(1):182-191
[摘 要]赞比亚位于著名的中非新元古代沉积型铜(-钴)矿带上,铜带省和西北省是该国最主要的铜-钴矿集中分布区;相对于找矿程度已经很高的铜带省,西北省成矿地质条件优越,且地质工作程度较低,因此拥有巨大的找矿潜力,已成为该国找矿突破的重点区域。目前西北省主要著名的矿山/矿床有3个:坎桑希、卢穆瓦纳、卡伦比拉。这些铜-钴-金-铀-镍矿床的含矿地层、矿化特征与铜带省传统经典的沉积型铜-钴矿既有相似性,又明显具有差别。本文通过对西北省区域地质和已发现矿床地质特征的介绍,对该省的找矿潜力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37.
为了查明龙门石窟奉先寺周边岩体裂隙、岩体破碎带分布以及奉先寺顶部覆盖层厚度,为奉先寺的渗水治理提供基础资料,将探地雷达无损检测技术应用于奉先寺保护工程。探测结果显示,奉先寺顶部岩体较完整,神仙洞与卢舍那大佛之间裂隙和破碎带较多,形成了交叉网络渗水通道;奉先寺顶部覆盖层呈凹形分布,厚度在1~2.2m之间,有利于雨水的贮存和滞留。此次工程实践表明,将探地雷达技术应用于奉先寺岩体裂隙和覆盖层厚度调查是可行的,探地雷达在岩土文物保护中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8.
广西是我国手足口病高发区。本文运用相关性分析、趋势面分析及地理探测器,基于2013—2017年广西14个地级市的手足口病和理环境要素(降水量、气温、日照时数、相对湿度和植被覆盖度)数据,对广西手足口病发病率进行时空变化和交互归因分析。结果显示:(1)2013—2017年,研究区的手足口病发病呈峰谷年交替出现,年内发病双高峰特征;盆地地区的手足口病发病率稍高于其他地区。(2)气温和日照时数与广西手足口病发病率存在着显著正相关关系。(3)2013—2017年,东西方向上中西部各地级市手足口病发病率普遍高于东南部各地级市;南北方向上各地级市手足口病发病率差异并不非常显著。(4)气温对广西手足口病发病率影响最大(q=0.49),其次是日照时数(q=0.45);气温和日照时数对广西手足口病发病风险有着严密共增长趋势;每两个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对手足口病发病率的影响力均比单要素作用时强,其中气温和日照时数交互作用时的影响力最大,日照时数和降水量交互作用时的影响力次之。据此得出结论:广西手足口病发病有明显的时间和空间差异;各地理环境要素与手足口病之间存在一定关系,其中气温对发病率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39.
结合参与国土资源部"一张图"工程的亲身感受及其所取得的成果,并在分析了煤矿信息化建设存在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煤矿"一张图"的概念及其体系结构,详细探讨了煤矿"一张图"的关键技术和构建步骤,最后结合煤矿"一张图"的体系结构,分析了其在矿区安全监测监控管理中的应用,实现了基于采掘工程平面图的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应用等。  相似文献   
140.
为解决目前医院地理信息服务系统在信息共享、空间分析等方面的不足,采用ArcGIS Server组件、C#编程语言、SQL Server数据库研发了医院网络地理信息服务系统。该系统以天地图作为基础地理数据,融合医院空间与医疗信息,并部署到互联网环境中。除具有医疗专题信息的网络浏览与查询外,系统还实现了诸多空间分析、地学统计等功能,既可为市民就医提供更全面的信息查询,又可为医疗事故的突发与应急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