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36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1.
多元地学信息GIS集成与融合分析应用于找矿的实例较少,它可以实现元素地球化学系列数据处理与分析工作,为成矿预测提供找矿靶区信息。结合冷水坑地区多元地学信息GIS集成与融合分析应用实例,对单元素、多元素地球化学场进行了综合分析,信息表明,在冷水坑地区存在一个多元地学信息环形构造,根据环形构造圈定了4个寻找隐伏银铅锌多金属矿的远景区,并在小源远景区(即银珠山矿区)寻找到一个大型银铅锌多金属矿,为区域成矿预测提供了科学依据,并提高了隐伏矿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2.
高岭土吸附剂去除含锰废水中锰离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高岭土吸附剂处理含锰废水中锰离子的实验表明:高岭土的最佳粒度为0.177 mm,pH值控制在7.5~ 8.5间,常温搅拌30 min,吸附剂与水量比为12 g∶1 L,对锰离子质量浓度为100 mg/L的废水的处理效果最好,使锰离子质量浓度由100 mg/L降至0.1 mg/L,锰离子的去除率超过90%,达到GB8978-1996工业废水排放的一级标准.高岭土对锰离子吸附的等温吸附曲线符合Freundlich模型,其吸附机理主要是吸附作用和沉淀作用.  相似文献   
13.
高精度储层预测是目前油气勘探开发的热点问题,要实现甜点储层高、精、准预测,关键在于如何井震结合、拓宽频带、获得合理的高频成分.传统的反演方法主要通过确定性或随机性模拟建立宽频模型,其高频成分主要来自于井,没有体现地震的横向约束,在提高垂向分辨率的同时,降低了储层横向非均质性表征能力.提出一种构形反演方法,遵从地震岩性学...  相似文献   
14.
选择某厂电镀车间作为研究区域,采集土壤、地下水、底泥和地表水样品,对样品的pH 值、铬、锌、砷、镉、铜、镍、铅和氰
化物含量进行了测试,分析了污染物在该区域内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主要受到铬、锌、氰化物污染,43%采样点
土壤中锌浓度超出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三级标准,29%采样点土壤中总铬浓度超出三级标准。55%的采样点地下水受到锌和六价
铬污染。电镀车间污水排放口处土壤和地下水样品中均检测到一定浓度的氰化物。电镀车间架空区域下池塘1底泥和附近池塘
3底泥及地表水已经受到铬和锌污染。区域内污水池和污泥池铬、锌浓度则严重超标。元素污染物锌、铬和氰化物分别来源于电
镀液、电镀后铬酸盐钝化处理及前期采用的氰化物电镀工艺。在分析目前重金属元素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基础上,建议研究区域采
用植物修复技术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15.
把城市污水净化处理为符合回灌标准的再生水并安全回灌补给地下水, 对于实现污水资源化、含水层恢复、缓解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和环境污染态势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再生水回灌地下水存在的水质安全问题, 通过理论分析、系列实验和技术集成形成了再生水地表回灌补给地下水的水质安全保障体系及关键技术.该安全保障体系包括场地选择与勘查、高效低成本的再生水处理技术、土壤—含水层系统数学模型和回灌方案设计技术、水质监控系统、安全评价技术以及回灌管理法规等.这些要素相互依赖、相互作用, 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郑州郊区示范工程证实了该水质安全保障体系的可行性.2年示范工程表明, 处理的再生水水质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地下水回灌水质》(GB/T 19772-2005)标准, 优于场地背景地下水水质, 补给含水层后的地下水基本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18-1993)Ⅲ类水标准.建议有关政府部门把再生水利用及回灌补给地下水, 纳入水资源开发利用及环境保护规划的整体框架中, 尽快制定或完善再生水回灌补给地下水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 建立再生水回灌许可证制度, 有序推进再生水回灌工程.   相似文献   
16.
大埠复式花岗岩体位于赣南腹地,是于都-赣县钨多金属矿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岩期次及成岩成矿关系尚不十分清楚。文章采用LA-ICP-MS锆石U-Pb法测定了该岩体的成岩时代,结果表明:其东南体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年龄为(430.0±1.1)Ma,西北体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年龄为(152.7±1.1)Ma。东南体虽对内外接触带铀矿的矿质来源有所贡献,但与西北体形成时代相差甚远,并非同一地质构造背景下的产物;西北体与内外接触带的钨矿床形成时代相近,成因联系密切。矿集区内岩浆活动具多旋回特征,以燕山早期尤其是158~153 Ma的花岗岩浆活动对钨多金属成矿作用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17.
白云-荔湾地区新生界是否发育大型生物礁一直是珠江口盆地(东部)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的核心问题之一。根据已有的地质资料,总结了该区新生界碳酸盐岩及生物礁发育层段的规律性,并在此基础上首次总结了研究区生物礁地震识别特征、发育模式及其主控因素。研究表明:①白云-荔湾地区发育的大型生物礁在不同层段零星分布,多呈丘形、透镜体状外形,顶部具有强-中反射特征,底部连续可追踪,侧向上多见超覆不整合接触,内部多见加积、进积或退积地震发射特征、偶见杂乱至空白反射;②基于构造活动及古隆起背景,本区建立了3种类型的生物礁发育模式:Ⅰ台地边缘礁发育模式、Ⅱ古隆起斜坡礁发育模式、Ⅲ古隆起顶部礁发育模式;③构造运动及全球海平面变化是该区碳酸盐岩及生物礁发育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18.
武汉市某垃圾填埋场重金属对环境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分析研究了某老垃圾填埋场中重金属对环境的影响。填埋场西南边的池塘底泥中的重金属含量远远高于池塘水体中的重金属含量。其下伏土层中重金属影响的深度达到地面以下20~25m,在这个深度内,Cd、Pb、Zn、Cu、Ni均出现峰值;对比10a前的资料显示,以惰性著称的重金属在地下土层介质构成的复杂氧化还原环境里,表现出了一定的活动性和迁移性。在10a间,Pb和Cd在土层剖面中的迁移速率为1.5m/a(即4.8×10-6cm/s),在该垃圾填埋场的下伏土层中属于弱迁移性物质。  相似文献   
19.
珠江口盆地番禺4洼古近系文昌组构造变形强烈。基于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与编图,对该区主控断裂活动性、沉积中心迁移特征及洼陷结构进行分析,认为番禺4洼古近系文一段沉积期发生了重要的构造事件: 文一段沉积之前,受NW—SE向伸展作用,近NE向断裂强烈活动,沉积中心近NE向展布,北部次洼具有“东西双断”的特征,中部变换带和南部次洼具有“东断西超”的特征;文一段沉积期,EW向断裂强烈活动,多个沉积中心发育,西南斜坡带具有“北断南超”的特征,同时北部次洼、中部变换带和南部次洼依次遭受由强变弱的剥蚀作用。构造变形特征的差异表明,文一段沉积时期是区域应力场方向由NW—SE向近SN向发生顺时针转变的过渡时期。进一步研究表明:太平洋板块及印度板块相对于欧亚板块的汇聚运动使得区域应力场方向发生转变是控制该区构造变形的主因。这一应力体制转变所引起的构造变形不仅发生在番禺4洼,而且在中国东部新生代盆地中广泛存在。  相似文献   
20.
南海珠江口盆地是我国重要的油气资源产区,该产区的浅海区域内多次波发育严重。文中以信号预处理得到的高信噪比数据为基础,测试了一套宽频提高分辨率及多次波衰减的处理思路。在宽频高分辨率处理方面,通过应用自适应鬼波压制技术结合成像域保幅性BWXT拓频技术得到高分辨率数据体。针对浅海自由表面多次波,在数据域采用确定性水层多次波预测技术与广义表层多次波预测技术进行联合压制,结果显示该两种方法的组合使用能有效压制该区域内的水面相关多次波。通过对各技术方法处理前后的道集、频谱、叠前时间偏移剖面的质控分析可以发现,该处理流程在珠江口盆地X工区的地震资料处理中有很好的应用效果,多次波得到有效衰减。最终生成的宽频高分辨率地震数据为后期高精度储层预测及地质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且文中提出的处理思路对浅海海洋资料高分辨率处理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可推广应用于类似海洋环境的数据处理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