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26篇
海洋学   5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51.
基于SuperMap平台,在C#语言环境下,设计并开发实现了杭州余杭塘栖古镇三维旅游可视化系统.通过实地拍照,利用3dsMax软件进行塘栖古镇的建模,以获取系统所需的三维数据.该系统具有三维场景加载和可视化以及面向游客的工具栏制定、三维漫游、距离量算、属性查询和快捷选择等多种便捷功能,是"互联网+"大背景下旅游信息化的...  相似文献   
52.
在研究VLBI数字基带转换器的基础上,对输入给ADC的信号的负载特性详细分析,给出了输入为正弦信号时的ENOB估算公式,分析了输入为天文信号时输入信号的能量对信噪比的影响,推算出了ADC最佳量化时对输入信号负载的要求.  相似文献   
53.
54.
生产测井解释中油气水物性参数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5.
56.
利用泥浆泵驱动的液动潜孔锤钻探技术比回转钻探强化了碎过程,在复杂岩层中钻进减少岩堵塞,提高钻并笔直度。论述了阀式液动锤设计及评价的依据。提出了大陆科学钻探利用此技术的前景和建议。  相似文献   
57.
胶东及其近海地震活动特征和近期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测震学时空扫描方法。结合地质活动构造,对胶东及北部海域地震活动特征及近期地震活动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区4-5级地震有5a左右周期性,本区中等地震或外围强震前,地震活动性参数出现异常现象;据统计预测及地震学异常认为,该区近期仍有发生5级左右地震的可能。  相似文献   
58.
鑽粒鑽进若按使用的磨料性质分类,大体可分为鋼砂鑽进和铁砂鑽进两种。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铁砂缵进,从很多资料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改进铁砂的质量可以提高鑽进效率。因此提高铁砂质量是很重要的问题,就像合金鑽进中提高硬质合金的机械强度,以及改良镶焊方法一样。这里将有关方面的问题提供同志们参考。一、热处理普通铁砂所要达到的目的  相似文献   
59.
稀土元素因其稳定的地球化学性质已经成为研究油页岩等细粒湖泊沉积物的物源、古环境、古气候等变化的良好指示剂,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笔者测试并重点分析了桦甸盆地始新统桦甸组油页岩REE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桦甸含油页岩段稀土元素含量要低于上下段泥岩和炭质页岩样品,油页岩稀土元素总量(∑REE)为(91.51~355.98)×10-6,平均值为162.56×10-6,高于全球平均大陆上地壳成分(UCC),略低于北美页岩;∑LREE/∑HREE及(La/Yb)N等化学参数表明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明显,REE分布模式为明显的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呈平坦状、具中等程度的负Eu异常和弱负Ce异常。以Ce异常值反映水介质的氧化还原性,桦甸油页岩形成于缺氧的还原环境;以REE的分异程度来表征油页岩的沉积速率,桦甸组自下而上(La/Yb)N值呈逐渐由增大→降低→增大的变化趋势,含油页岩段的沉积速率普遍比下段和上段低,与根据恢复压实后的桦甸组地层厚度和孢粉年龄估算得出的沉积速率结果相吻合,说明较低的沉积速率更有利于有机质的聚集和保存;以∑REE的纵向变化作为古气候波动的代用指标,高∑REE值指示暖湿的气候环境,低∑REE值指示冷干的气候环境。桦甸油页岩形成于干旱与温湿交替的气候环境,气候通过影响湖泊水体蒸发量与补给量的平衡而控制着湖平面的变化,从而控制了油页岩的层数和厚度。  相似文献   
60.
青藏高原地处高寒缺氧的环境条件下,对人类扰动及气候变化非常敏感。人类活动如公路修建形成众多工程创面,对高原生态环境影响较大。创面生态修复的开展促进高原生态的恢复,但关于环境因子对生态修复过程中土壤及生物恢复的影响尚未探明。本研究选取青藏高原派墨公路中不同海拔的工程创面重构植生层,探究海拔变化下植生层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海拔变化,土壤氮磷养分含量总体随海拔升高先增加后减小,其中海拔3 100 m左右的修复样地土壤养分整体优于其他海拔,其速效磷含量最高,同时全氮、氨态氮和全磷含量较高。此外,随着海拔的升高,土壤酸性蛋白酶和淀粉酶含量整体上略有升高的趋势。海拔变化对土壤酸性磷酸酶、纤维素酶、葡萄糖苷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海拔变化显著改变了土壤养分及土壤微生物的相对丰度(P<0.05),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为优势种群,分别占土壤群落的35.81%~53.82%,8.49%~40.74%、5.98%~24.6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