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中国2020年减贫转向后相对贫困将贯穿于现代化全过程,减贫的可持续性面临着巨大挑战。论文在梳理中国贫困地理研究的基础上,从发展地理学视角阐述了可持续减贫的内涵、尺度分析模式、对象划分、评价监测,以及路径设计和发展干预。主要结论为:① 可持续减贫是在建立家庭和地方发展潜力与动力基础上的持续减少贫困,并缩小发展差距的思想和实践范式;② 可持续减贫结合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尺度分析模式,研究减贫的尺度转换过程,反映减贫要素和决策实施在空间的尺度解构和重构;③ 可持续减贫对象分为绝对贫困家庭、相对贫困家庭、相对贫困村、相对贫困乡(镇)和相对贫困县,并提出了绝对贫困线和相对贫困线标准;④ 运用“五维地理资本指数”和欧氏空间距离,分析县域可持续减贫成效与区域收敛性;⑤ 可持续减贫通过地方化、区域化和全球化空间整合,推动区域贫困治理由传统模式向高质量发展转型;⑥ 可持续减贫突出以地方为主的“内源—外源”融合的发展干预。  相似文献   
12.
对北极地区挪威斯瓦尔巴德群岛的地理、历史、气候环境、矿产资源、动植物等进行了概述,同时,借助实拍照片直接展现该群岛的3种冰川地貌(冰蚀地貌、冰碛地貌和冰水地貌)特征.  相似文献   
13.
周剑林  程静 《岩矿测试》1988,(3):217-221
研究了用加罩电极作下电极,室电极作对电极测定As、Ba、Be、Bi、Cd等25个元素的光谱分析方法。以正交设计选择适宜的缓冲剂,考查了各元素的蒸发行为。用两台摄谱仪同时摄谱提高了分析速度,测定下限和精密度满足化探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陈宪章  程静 《现代测绘》2007,30(5):34-35
本文针对房屋分层分户面积测算特点,设置三个级别功能模块及流程,运用灵活方便的绘图与编辑功能,采集面积自动校验功能及合理的分摊方法、步骤,科学合理地开发出一套方便实用,面积分摊计算和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5.
16.
基于时间序列聚类方法分析北京出租车出行量的时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城市资源配置、区域功能分化的影响,城市中居民的出行往往呈现出特定的模式和规律,而这种出行模式的背后反映出城市的功能结构。城市车辆GPS导航的广泛使用,以及车辆轨迹数据的大量获取,为分析城市居民出行模式及理解城市功能结构提供了数据支撑。本文以道路分割城市得到的地块为研究单元,利用北京市一个月的出租车轨迹数据,对北京居民的出行模式及城市功能格局进行分析。在轨迹数据分析中,本文从轨迹数据中提取每个地块的出行量时间序列信息,然后采用结合时间序列距离度量和时间序列自身相关性的聚类方法,对出行量时间序列数据进行聚类分析,从而研究乘客出行的时空分布特征,最后结合北京市POI数据,探讨了不同区域乘客出行规律和区域功能类型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出租车出行量时间序列模式在工作日和周末间存在明显差异。此外,工作日的2个出行高峰与通常的通勤早晚高峰不同。由出行量所得的区域聚类结构,除具有重要交通枢纽功能的地块外,总体上以市中心为圆心大致呈同心圆分布,且距离市中心越远出行量越小。研究结果对于分析北京市居民出行行为、辅助城市交通规划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农业天气风险与中国农村贫困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天气风险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产生日益严峻的破坏性影响,导致一部分农村人口致贫或因灾返贫。利用1978—200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实证分析了农业天气风险与我国农村贫困的关系。研究表明,贫困发生率与成灾面积占播种总面积的比例及农业GDP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呈正相关关系;贫困发生率与有效灌溉面积及农民人年均纯收入呈负相关关系。最后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对如何降低农户脆弱性、增强农民的抗灾能力以缓解贫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生境质量是关乎人类福祉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以及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综合应用InVEST模型、地形位指数、地理探测器及空间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渭河流域生境质量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地形梯度效应与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20年渭河流域生境质量指数呈逐年增加态势,由0.607增长至0.624,增长幅度为2.463%,空间上呈现出两极化分布格局,低等和高等生境质量面积持续增加,而中等和良好生境质量面积有所下降。(2)渭河流域生境质量空间分布受地形因素影响较大,具有显著的地形梯度效应,低等生境质量在低地形梯度上分布广泛,分布指数最高,而高等生境质量在高地形梯度上占据主导优势。(3)土地利用类型是渭河流域生境质量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且任意2个因子对生境质量空间分异的交互作用均大于单个驱动因子的作用,土地利用类型与降雨量、气温、海拔、归一化植被指数的交互决定力均大于0.6。研究结果可为渭河流域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与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