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0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39篇
海洋学   9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
田军  唐超 《测绘通报》2020,(9):23-26
随着建筑业“十三五”规划收尾和“十四五”规划的启动,轨道交通智慧建造的水平大大提升。智慧建造能够辅助项目进行精细化智慧化管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城市交通建设满足我国社会发展的现状和要求,但是在轨道交通智慧建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因此,本文在轨道交通智慧建造现有体系中引入新型测绘技术,分析其在应用中的主要特点和功能,重构了智慧建造架构体系,深入探讨了新型测绘技术带来的智慧变革,提升了轨道交通建设的整体水平和应用深度。  相似文献   
32.
LMOCS(Late Miocene Ocean Carbon Shift)是距今最近的一次全球范围内表层水和底层水的碳同位素(δ~(13 )C)同步负偏事件。生物泵假说是解释LMOCS的经典理论之一。当生物勃发时,生物泵可促进海水δ~(13 )C的分馏,最终导致底栖有孔虫壳体的δ~(13 )C偏负。然而这一推论正被越来越多的证据所质疑。古生物和地球化学两大类替代性指标可重建过去生产力的变化、生物勃发以及生物泵的作用和效率。时间上,大部分生物勃发事件比LMOCS开始更早而结束更晚。空间上,LMOCS已被证明具有全球性,而生物勃发则不是。而且,表层水和底层水的同向变化也和生物泵原理相悖。因此我们认为除生产力的变化之外,还有其他导致LMOCS的原因。未来有待从全球水碳循环的集成研究、大气CO_2的精确重建、计算机气候模拟等方面揭示LMOCS的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33.
Cd元素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微量金属元素,其在海水中的浓度分布和P类似,且和P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因此,可以用来恢复古海水的营养水平,并可进一步结合有孔虫壳体的碳同位素记录,得出不同水团在海气交换过程中的同位素变化,用以示踪水团来源。同时,Cd含量本身也是水团的保守参数,因而也可以反映水团混合和洋流模式的改变。有孔虫壳体对Cd元素的吸收使得其Cd/Ca成为海水Cd含量的记录者,无论在构造尺度、轨道尺度,还是在千年尺度上,有孔虫壳体的Cd/Ca对气候和洋流变化均有着清晰的响应,是一种重要的古海洋环境替代性指标。不过由于Cd、P并非完全线性相关,钙质壳体在不同环境下对Cd的吸收比例不同,各海区在重要地质时期的Cd/Ca数据尚不丰富,使得Cd/Ca比值作为一种古环境参数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34.
马文涛  田军  李前裕 《地球科学》2011,36(4):621-634
全球大洋深海有孔虫碳同位素(δ13C)记录中广泛发现40万年周期,这一周期可能与偏心率长周期的轨道驱动有关.1.6 Ma以来,δ13C的这一长周期拉长到50万年,且重值期不再与偏心率低值对应.目前对δ13C 40万年周期的成因及其周期拉长的机制还不明确.这里使用了包含9个箱体的箱式模型,用于研究热带过程与冰盖相互作用及其对大洋碳循环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当北半球高纬海区海冰迅速增大时冰盖迅速融化,进入冰消期,而当海冰快速消失后,冰盖则重新缓慢增长.冰盖变化具有冰期长,间冰期短的非对称形态.在季节性太阳辐射量的驱动下冰盖变化具有10万年冰期-间冰期旋回.当冰盖融化速率受北半球高纬夏季太阳辐射量控制时,冰盖变化的岁差周期明显加强,相位与地质记录一致,说明轨道驱动可以通过非线性相位锁定机制使冰盖变化与其在相位上保持一致.海冰的阻隔效应使大气中CO2在冰消期时增多.冰期时大洋环流减弱使大气中CO2逐渐减少.当模型只有ETP驱动的风化作用而不考虑冰盖变化时,模拟的δ13C记录显示极强的40万年周期,体现了大洋碳储库对热带风化过程的响应.当同时考虑冰盖变化和风化作用时,模拟的δ13C结果中40万年周期减弱而10万年周期加强,并且40万年周期上碳储库与偏心率的相位与不考虑冰盖变化时的相位也存在差异,反映了冰盖变化引起的洋流改组压制了大洋碳循环对热带过程的响应.   相似文献   
35.
东三江盆地南部白垩纪以来的沉积特征及其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三江地区白垩纪以来的沉积特征及其演化,对大庆外围地区的油气勘探和揭示东北亚地区演化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岩心、录井、测井以及地震等资料的详细研究表明:白垩纪以来均发育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早白垩世为弧后伸展型盆地,残留地层中有滨浅湖和火山岩沉积;晚白垩世为北东向展布的板内挠曲挤压型盆地,发育以盆地两侧绥滨和完达山为物质供给的短轴物源,海浪组-七星河组发育逆同生断层,半深湖的面积先扩大后缩小,雁窝组以盆地充填消亡为主。新生代为右旋走滑拉分盆地,以继承性的短轴物源为主。在宝泉岭组时期有桦南隆起方向的长轴物源,宝泉岭组-富锦组下、中段,半深湖面积扩大,沉积中心向东南迁移;富锦组上段,水体变浅,湖盆面积扩大,沉积中心向西北迁移。  相似文献   
36.
末次盛冰期巽他陆架陆地暴露面积比现代增加将近一倍,该时期东南亚的碳汇能力是否比现代更强?本文利用GOSAT现代卫星数据集、实测碳密度数据集,对现代森林和草原生态系统碳通量(陆表碳通量)进行分析,发现二者的固碳能力相差较大,与地球系统模式的结果一致.本文基于末次盛冰期巽他陆架上植被分布类型的争议,为量化末次盛冰期巽他陆架...  相似文献   
37.
南京北郊黑碳气溶胶的浓度观测及辐射强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08年南京大学浦口校区气溶胶采样数据对碳气溶胶的浓度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由气溶胶光学参量计算模块(OPAC)和辐射传输模型(TUV)组成的箱模式,并结合实际观测资料,利用该模式对南京北郊黑碳气溶胶的光学厚度及辐射强迫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南京北郊黑碳气溶胶(BC)的年平均浓度为6.7±4.6μg/m3,有机碳气溶胶(OC)的年平均浓度为21.3±13.3μg/m3,有机碳与黑碳气溶胶浓度的平均比值为3.4。黒碳气溶胶浓度具有夏季低、冬春季高的特点。由箱模式计算得到的黒碳气溶胶的年均光学厚度为0.07,年均吸收系数为44 Mm–1。白天正午晴空条件下黑碳所造成的最大瞬时地面辐射强迫可达-22.9±14.3 W/m2,在大气层顶造成的最大瞬时辐射强迫为12.5±7.3 W/m2。  相似文献   
38.
ODP1148站深海沉积岩心的磁化率记录显示出较强的周期性变化规律.研究发现,中新世和渐新世的深海地层物性参数具有很强的斜率周期.Shackletoneta1.利用这一规律,以北半球高纬太阳辐射曲线作为天文调谐的目标,以ODP154航次的深海沉积岩心的磁化率记录作为调谐对象,将磁化率的极大值与北半球天文辐射的极小值相对应,建立了14~34Ma的天文调谐的年代标尺.采用相同的方法,利用南海北部ODP1148站深海沉积岩心的磁化率记录和北半球高纬太阳辐射曲线建立了南海中中新世天文调谐的年代标尺.调谐后的磁化率记录显示了很强的斜率周期和较强的岁差周期,并与太阳辐射在这2个记录上高度相关,此外偏心率周期在磁化率记录中也较显著.调谐后1148站的浮游有孔虫事件年龄与ODP154航次采用相同的天文调谐方法获取的事件年龄异常接近,而与传统方法获取的生物地层事件年龄有较大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利用天文调谐的方法建立中新世深海地层年代标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9.
经过大量学者多年的研究总结,川西坳陷中段新场地区具备良好的生、储、盖等成藏组合。新851井、新2井等气井的发现,更加坚定了大家对新场地区天然气资源的信心。结合地质背景以及碳同位素和轻烃的研究发现,新场地区天然气主要是Ⅲ型干酪根的煤型气,天然气气藏主要分布在上三叠系的须二段和须四段,以及中侏罗系(J2q、J2s+X)、上侏罗系(J3p)地层中。因此,此次研究的重点落实在以上层位气藏的天然气研究上。  相似文献   
40.
田军 《吉林地质》2020,39(2):26-32
通过对梨树中央构造带后五家户浅层登娄库组小Ⅰ、小Ⅱ气藏研究,发现该区气藏受构造和岩性共同控制。储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存在东北部、东南部双向物源,发育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砂体整体上厚度小、横向岩性和物性变化快,后期被近南北向断裂切割,在东西向形成多个独立断块,与南北向岩性及物性边界共同形成了断块-岩性复合圈闭,控制了该区气藏的平面分布。结合成藏规律及外围单井资料,提出后五家户南北翼部也为油气聚集的有利区域。由于北部存在晚期断裂活动而对油气进行调整,因此建议优先对南部有利区域开展滚动评价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