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34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32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112篇
海洋学   36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尽管单一逆境条件对浮游植物产生的影响已被广泛重视,然而对于多重逆境条件对藻细胞生长生理的研究仍有空白。本研究通过测定强壮前沟藻(Amphidinium carterae Hulbert)光密度(OD750)、叶绿素a含量(chl a)、光合作用效率(F_v/F_m)、碳氮比(C/N)等多个生理指标,分析其在9种环境下(常温光照、低温和低温黑暗三种物理环境,结合全营养、缺氮、缺磷三种营养状态)对多重逆境的生长和生理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在多重逆境条件下,单一物理逆境因素(低温或黑暗)较氮限制或磷限制对藻细胞生长和生理的不利影响更为显著。营养限制并同低温环境双重作用对生物量和碳氮比产生显著性影响(P0.01)。此外,低温和黑暗条件耦合作用下,SYTOX Green染色强度处于较低水平,chl a稳定、F_v/F_m有所升高,强壮前沟藻在逆境环境下作为群体的衰亡得以缓解。  相似文献   
12.
根据黔北煤田长岗向斜的煤田地质钻孔及相关测试资料,分析了构造作用对该区煤层气富集的影响。研究表明,长岗向斜轴部为主要的煤层气富集有利区,煤层甲烷含量在20 m3/t以上,且总体表现为由向斜轴部到平缓翼再到边浅部陡坡带,煤层气含量逐渐降低;同时向斜轴部转折部位构造应力相对复杂,以张性应力为主,导致煤层甲烷含量较低,为20 m3/t以下,此外,该区发育的正断层同样造成煤层甲烷逸散,最低为10 m3/t左右。由断层带至断层两侧,甲烷含量逐渐上升。构造作用对煤层气富集的影响可为长岗向斜煤层气进一步的勘探开发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3.
陕南西乡微体化石对于研究寒武纪大爆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前人研究大都局限于微体古生物的研究,而化石的成岩背景以及古环境研究尚属空白。因此本文通过测试主微量稀土元素及氧同位素来分析研究区的古沉积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这一区域的空白。研究手段虽然在地化领域比较常见,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通过对富含小壳化石的“宽川铺段”及其上、下地层的微量元素Sr/Ba、Ni/Co、Sr/Cu、Rb/Sr、Mn/Fe等比值及主量元素、稀土元素含量、氧同位素特征的综合研究发现,研究区灯影组顶部环境为缺氧状态到宽川铺段弱氧化状态再到郭家坝组底部缺氧状态的海相沉积环境;水动力条件较弱,水体先上升后下降;上白云岩段、宽川铺段是较为温暖的气候,且比郭家坝组底部气候干旱。这对于研究该区寒武纪梅树村期的古环境和古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彭灌杂岩位于龙门山断裂带中段,是龙门山区域地质构造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一条穿过彭灌杂岩中部的深地震反射剖面进行分析解释,描述该区域彭灌杂岩深部结构特征及形成机制.地震反射剖面分析表明彭灌杂岩在纵深上存在分层结构,且彭灌杂岩存在底界面,在该区域表现出无根特征,参考岩体层倾向推断原岩应来自现位置西北方向更深部;同时剖面能量图上映秀-北川深部断裂位置发育在彭灌杂岩体不同分层间隙,未破坏彭灌杂岩主岩体深部结构,彭灌杂岩体浅部的断层发育与龙门山地表断裂系统一致,表明彭灌杂岩成岩时间早于龙门山构造运动;综合岩性及成岩时间推断彭灌杂岩源于现有位置的西北方向大陆基底,由印支期板块运动中松潘陆块基底物质多期次上涌形成,并在喜山运动期受到西北方向应力推覆隆起到达目前位置.   相似文献   
15.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探空资料、污染物浓度及AQI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等,对2018年11月24日至12月3日夜间常州持续11 d的强浓雾和严重霾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雾-霾过程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大、污染重。(2)中纬度地区高层持续纬向环流控制、中低层暖脊稳定存在,地面持续受均压场或弱倒槽顶部、弱冷锋前部影响,是这次持续性雾-霾过程的重要天气条件。(3)边界层内弱辐散、负涡度及弱的下沉气流是此次雾-霾天气得以长时间维持、发展的动力因子。近地层长时间水汽饱和且维持小风速利于雾-霾的长时间维持。(4)近地面高强度的贴地逆温长时间维持和持续较低的混合层高度是此次雾-霾形成、发展和长时间维持的重要热力条件。雾比霾的平均混合层高度明显偏低且霾等级越高混合层高度越低,混合层高度的变化先于能见度变化,对雾-霾临近预警有较好的指导作用。(5)弱冷空气渗透、风速适当增加、混合层高度的先期快速下降、负净辐射曝辐量绝对值的明显增大是雾爆发性增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杨世瑜 《地质论评》1989,35(3):262-270
滇东南锡矿带矿床综合勘查方法可归纳为:靶区选择、模式找矿、物化探先行、遥感地质佐助、深入地质研究、电算增强信息、综合手段立体找矿、标志找矿八个方面;选区—概查—检查—解释—验证—决策六个勘查程序;科研、模式对比、电算三个勘查信息处理手段;综合手段、多位一体的立体找矿方法。  相似文献   
17.
根据约50个1:20万区域化探图幅的评审和验收工作,认为目前地矿部存在的少数图幅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是采样和分析工作的质量要求不明确、管理不严所致。作者根据地矿部已有经验编写了《1:20万区域化探野外采样、样品加工及原始资料质量评定标准》和《1:20万区域化探样品多元素分析质量验收评分标准》。这两个标准已经过近三年的实践和执行,证明对提高采样和分析工作质量的效果是好的。本文全文发表了这两个标准的内容,以供全国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8.
云南铜矿遥感地质方法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根据遥感影像—地质分析,东川—易门地区为“四纵一斜七横一环”构造格局。其中,东川—易门环形影像和易(门)罗(茨)东(川) (一斜)影像构造带组合成“φ”状构造,四纵(为小江、晋渡河、汤郎易门、绿汁江断裂)和七横(为淌塘、马鬃岭、乐业、罗茨、安宁、晋宁、通海断裂带)组合成格状构造。重磁异常、矿产分布与构造有明显的对应性。矿产多展布于“四纵一斜七横一环”不同影像—地质构造迭加部位。  相似文献   
20.
孟悦  金瑜 《黑龙江气象》1995,(1):31-32,61
通过对6号台风登陆后变为变性的温带气旋云系在北上过程中云型演变,强度变化等云团活动特征及停滞在黑龙江省中南部地区的中纬度锋区云系特征分析,得出两种不同云系的选置区正是大暴雨的主要落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