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6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23篇
地质学   48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MODIS资料反演AOD及其在区域大气污染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给出利用MODIS卫星资料和使用暗目标法反演气溶胶光学厚度的算法和计算流程,并给出该算法在陕西关中一次区域大气污染监测中的应用.同时分析了低层风场对气溶胶光学厚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关中地区地形的特殊性,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主要取决于低空风场的变化,不利的低空风场会导致污染物在某一区域范围内堆积,造成该区域污染事件加剧,偏西风有利于关中地区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  相似文献   
62.
近60年西安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钊  彭艳  白爱娟  董妍  李星敏 《高原气象》2012,31(1):185-192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MODIS卫星C5气溶胶产品,分析了近60年西安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及其相关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西安日照时数在1981-2001年之间存在明显的下降趋势,以春、夏季日照时数下降最为明显,秋、冬季次之。渭南、华县的日照时数变化表明,西安及其以东地区的日照时数存在区域性下降,且3个城市的日照时数下降百分率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而华山(海拔2064.9m)的日照时数在近几十年中并未出现明显的增加或减少趋势,因此,影响西安及其东部日照时数下降的原因很可能位于近地面2km以下。通过分析气溶胶光学厚度、总云量、低云量和降水量的变化,发现关中东部地区的气溶胶光学厚度明显高于西部地区,高浓度的气溶胶并未导致西安、渭南、华县3个城市的总云量、低云量和降水量的增加,相反云量和降水量均呈现弱的区域性下降趋势。因此,西安及其以东地区日照时数的区域性下降不是气溶胶的间接效应引起的,很可能是在地形和盛行风向的共同作用下导致气溶胶在关中东部地区堆积而产生的直接辐射效应所致。  相似文献   
63.
根据NCEP/NCAR提供的1968--1996年全球逐月、2008年1月全球逐日再分析资料以及中国气象局提供的降水资料,分析了2008年1月中国南部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期间东亚地区中低空大气环流异常特征。结果表明,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和地面蒙古冷高压是这次灾害性天气重要的冷空气源地;700hPa异常偏强的低空西南风急流以及低空急流大风速中心随时间沿急流轴的传播为此次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提供了充足的动量、热量和水汽;850hPa流场西太平洋上空异常东南风、印度洋上空异常西南风以及850hPa垂直速度场中国南部大陆异常上升气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2008年1月中国南部的天气;赤道辐合带、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及南支槽的异常,致使东亚上空不仅存在异常的南支槽前西风带水汽输送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南侧东风带水汽输送,还存在异常的由印度洋经孟加拉湾向中国南方大陆的水汽输送。  相似文献   
64.
介绍了将DVBS系统接收处理得到的NOAA/AVHRR卫星遥感资料,转入Erads软件,在Erads软件中对图像进行校正、拼接,通过建模运算实现干旱遥感监测的方法和监测流程。利用该方法对2006年7月下旬西北4(省)区的地面旱情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利用该工作流程,选择合适的干旱遥感模型可以得到监测区域的旱情,旱情监测结果与地面20 cm土壤相对湿度监测的旱情结果较一致。  相似文献   
65.
王钊  杨山  龚富华  刘帅宾 《地理科学》2017,37(9):1337-1344
全球化、信息化时代,城市群空间结构在城市流的作用下发生剧烈的变形。基于长三角城市流的测度和关系矩阵构建,通过流要素分析、多维尺度分析,从“节点-联系-格局”3个方面识别流空间下城市群变形结构。研究表明:流空间下城市中心性层级特征变化明显,中间层级的城市数量大幅增加;局域范围内城市流网络仍受地理空间距离的制约,但高等级城市流具有跨地理空间流动特征;中心城市和边缘城市呈“异化”发展趋势,表现为中心城市的集聚组团以及边缘城市的分散偏离。  相似文献   
66.
植被指数差异在干旱遥感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1、2002年春季降水和土壤墒情及NOAA/AVHRR气象卫星资料,分析了不同年的植被指数差异与同期降水量和土壤相对湿度差异的关系,结果表明,年际间植被指数的差异可以明显地反映作物受早程度的差异,此方法可以用来定性地分析年际间的干旱程度和受早范围。  相似文献   
67.
勉略阳三角区是陕西南部重要的多金属矿集区,瓦子坪测区位于勉略康构造混杂岩成矿带东段,银铅锌背景高,成矿物源丰富,地质条件有利。在全区1:2.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的基础上,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对Au、Ag、Cu、Pb、Zn、Co、As、W、Ni、Cr、P、Mn共12种元素进行研究,分析了地球化学特征参数、元素相关性、元素分布和单元素异常特征,总结了元素组合、富集贫化规律及其各单元元素与其地质背景的对应关系,结合区内成矿地质构造背景和已知矿点等信息,圈定了14处综合异常,优选出3个找矿靶区。通过对典型异常的查证工作,运用槽探工程进行揭露,在本区发现6条蚀变带,13条矿体,表明该方法在本地区具有良好的找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8.
沙子沟铜矿床位于西昆仑造山带西段,矿区内发育与成矿关系密切的花岗闪长岩体。笔者针对该岩体开展了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Lu-Hf同位素组成的研究。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为(213.7±2.6)Ma,为锆石结晶年龄,属于晚三叠世;锆石Hf同位素组成表明εHf(t)值为-2.72~1.21,显示成岩过程中有少量幔源岩浆的参与;岩石地球化学结果表明花岗闪长岩具有富钙、富钾、富镁、富铁的特征,铝饱和指数A/CNK为0.99~1.04(1.1),具有中等强度的负Eu异常(δEu为0.54~0.94,平均为0.79),富集Rb、Th、K、Nd、Sm和LREE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Ba、Nb、Ta、Sr、P、Ti和HREE等高场强元素,显示了I型花岗岩的特征。沙子沟铜矿床成因为岩浆热液型,其早期成矿时代与沙子沟花岗闪长岩形成时代吻合,成矿物质主要来自造山带下地壳,矿区弱过铝质I型花岗岩为成矿提供物源和热源。笔者认为沙子沟花岗闪长岩构造背景属古特提斯洋俯冲碰撞造山作用之后的后碰撞伸展构造,源岩可能由地幔底侵古老陆壳,是壳源花岗质岩浆与幔源基性岩浆发生强烈混合作用的产物,正是这种壳幔物质交换为区内铜多金属矿化提供大量成矿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69.
土工合成材料的蠕变特性和试验方法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王钊  李丽华  王协群 《岩土力学》2004,25(5):723-727
蠕变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于永久性加筋土结构中的重要特性。较详细地介绍了蠕变的机理和影响因素、试验仪器、操作步骤和试验成果的整理方法,以及为减短试验持续时间而推荐的时温叠加法和分级等温法,比较了不同规范的要求,同时还简要介绍了土工合成材料的动力蠕变试验和土工泡沫及土工合成材料粘土垫层的蠕变试验以及铺设破坏与蠕变结合的试验,给出了对蠕变研究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0.
王协群  安骏勇  王钊 《岩土力学》2004,25(7):1093-1098
随着交通量和轴载的增加,对路面使用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也促进了路用土工合成材料产品的不断发展。国内外对土工合成材料应用于沥青路面进行了大量的室内与现场试验及理论分析工作。结果表明,土工合成材料能有效防止各种病害,改善路面的使用性能。对目前土工合成材料在沥青路面结构应用的几种设计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根据美国地沥青协会(AI)所提出沥青路面罩面的设计程序,介绍了土工合成材料用于沥青罩面加筋,以减薄罩面厚度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