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0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43篇
海洋学   5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新疆萨瓦莆齐铀矿床沥青还原沥青铀矿的直接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含油气盆地均有铀矿床分布,油气在铀矿化中的作用及其与铀矿化的关系是广大铀矿工作者关注的问题。通过对新疆萨瓦莆齐铀矿床中铀矿石的偏光、荧光反射显微镜研究和电子探针分析测试,首次在矿石中发现沥青-沥青铀矿-黄铁矿脉,对脉体中沥青、沥青铀矿、黄铁矿的空间关系研究表明,沥青铀矿和黄铁矿均受沥青脉的控制,是脉体中还原能力较强的轻烃类物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矿物中的铀和铁元素主要来自周围环境而非脉体本身。矿床可能存在多期油气活动,沥青铀矿可能主要形成于早期油气活动,晚期油气衍生的沥青质沿早期生成的沥青铀矿微裂隙充填改造。  相似文献   
42.
伊犁盆地水西沟群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是伊犁盆地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的成矿主岩,该套岩系在成岩期曾遭受了广泛的溶蚀作用,其原因最可能是该套地层中所含的已达成熟状态的大量有机质(煤层)衍生出含羧酸和CO2的水介质。溶蚀的结果使砂岩变得疏松而多孔。本文给出了该成矿主岩包括铀、有机碳和常量元素在内的地球化学背景值。研究表明,铀、有机碳和常量元素在各个旋回砂岩中的分布与后生的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的形成、成矿与非成矿层间氧化带的识别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3.
新疆十红滩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文章在对吐哈盆地十红滩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床地下水和粘土矿物的氢、氧同位素,钙质砂岩的碳、氧同位素,黄铁矿和长石的铅、硫同位素组成进行分析测试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形成层间氧化带和铀矿化的层间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研究区水与有机烃类气体同位素交换、强烈的蒸发作用和水岩反应是控制地下水和矿物中同位素分馏的主要机制,层间氧化带和铀富集成矿是地下水在低温、常压下对围岩长期作用的结果,钙质砂岩的碳和黄铁矿的硫均主要为生物有机成因,盆地深部的煤成油、气也参与了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44.
梭菌对含镁方解石形态的控制及其可能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 Mg/Ca 摩尔比为 4∶1 的 Lagoa Vermelha 培养基中对一株分离自青海湖底沉积物的梭菌 SN-1(Clostridium sp.)进行了为期 55 d 的碳酸盐矿物培养实验,同时还完成了一组无菌对照实验。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沉淀物进行了系统的观察,用 X- 射线衍射仪对沉淀物的矿物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SN-1 可以促进特殊形态含镁方解石的形成,而无菌对照实验产物中仅见不规则状的碳酸盐矿物;(2)特殊形态的含镁方解石可能是在细菌表面成核和生长的结果,它们的演化趋势是(杆状)→哑铃形→花菜状→球形。作者认为这是因为梭菌两端的带负电基团比菌体中间丰富,易聚集更多的 Ca2+和 Mg2+,Ca2+和 Mg2+离子作为“阳离子桥”吸引 CO32-,其结果是两端的晶体生长相对较快、中间生长相对较慢,进而形成哑铃形含镁方解石;“哑铃”继续生长,其两端会长成两个“花菜”或半球;若两个半球相接并闭合则发展为球状矿物。  相似文献   
45.
为了解国际海洋地质领域研究的总体状况和研究热点,根据国际重要战略规划、行动及海洋地质领域发表的科技论文,采用战略规划解读及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海洋地质领域发展态势进行分析,基于研究结果得出中国海洋地质领域的研究与布局启示.分析结果表明,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海洋地质领域发表科技论文数量看,保持了波动式增长趋势变化,海洋发...  相似文献   
46.
在Mg/Ca比值为6的Lagoa Vermelha改良培养基中,对分离自青海湖湖底沉积物的梭菌(Clostridiumsp.)进行了为期100 d的碳酸盐矿物培养实验,同时还完成了一组无菌对照实验。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别对矿物成分和形态进行了测定和观察。实验结果表明:细菌培养实验的沉淀物数量始终多于无菌对照实验;在梭菌SN-1菌株作用下形成的碳酸盐矿物组合的变化趋势是方解石→方解石+单水碳钙石→单水碳钙石+方解石→单水碳钙石,而无菌对照实验产物中矿物的演化方向是单水碳钙石+方解石→方解石+单水碳钙石;在综合分析SEM和XRD观测结果的基础上,推测哑铃状矿物可能是高镁方解石,而球状矿物可能是单水碳钙石。  相似文献   
47.
铀的微生物成矿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铀的微生物成矿作用研究尚处于实验研究阶段。微生物富集铀的机制可分为代谢性和非代谢性两类。前与代谢产生的酶、化学配位体、排泄物对铀酰的络合、还原有关;后是由细胞的负电位与带正电荷的UO2^2 间产生生理-化学作用,导致铀的生物吸附、吸收、离子交换和沉淀。它与微生物的代谢、活力无关。综述了厌氧菌、喜氧菌富集铀的实验结果、富集机制和今后研究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48.
王金平 《铀矿地质》1998,14(1):20-25
产于红色碎屑岩中的红井铀矿床是潜育型砂岩铀矿化的一个典型例子。本文通过对红井铀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探讨了该类铀矿化的成因机理,并提出了“红层-断裂-油气-铀原”“四位一体”的找矿模式。  相似文献   
49.
平面Radon变换的反演公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借助球面平均法和Hilbert空间算子理论,给出了平面上Radon变换的反演公式,此公式是具体的、构造性的,便于数值计算,或者进一步探讨重建图象的性质。  相似文献   
50.
在2009年8月16日的网络版《自然-地球科学》(Nature Geosciences)上刊登了来自德国不莱梅大学的Michael Strasser与来自美国、日本、中国、法国和德国的研究者合作撰写的一篇有关地震诱发机制的论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