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114篇
测绘学   67篇
大气科学   59篇
地球物理   54篇
地质学   222篇
海洋学   4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8篇
自然地理   3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胡欣蕾  吕延防  付广  王超  刘哲 《地球科学》2019,44(11):3882-3893
通过对断裂带内部结构及其特征研究发现,断层岩是断层构成的重要部分,断层垂向封闭能力的强弱关键取决于油气运移方向断层岩与下伏储层岩石的排替压力差.若断层岩排替压力大于等于储层岩石,断层垂向封闭,其封闭能力的大小取决于二者排替压力差值的大小,差值越大,断层垂向封闭能力越强;反之断层垂向开启.断层岩的排替压力大小受泥质含量、压实成岩程度、岩石结构方向性等因素的影响,其泥质含量越高、压实成岩程度越大、断面方向与铅直方向夹角越小,断层岩排替压力越大.基于断层垂向封闭机理及影响因素,综合实验室不同角度泥岩样品排替压力测试结果与岩石力学分解关系,在确定与目标点断层岩具有相同压实成岩程度围岩地层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定量评价断层垂向封闭能力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1号构造内典型断层垂向封闭能力评价中,结果表明:f1断层在不同测线处的断-储排替压力差为-0.114~1.035 MPa,除L7~L11测线处其他测线内断层岩排替压力均大于储层岩石,断层垂向封闭,与油气分布吻合关系较好.通过与未考虑岩石结构方向性方法的比较,证实该方法具有更好的可行性和更高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62.
研究结构面粗糙度的尺寸效应特征对全面理解结构面的力学性质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将随机数应用于投影覆盖法中,改进了投影覆盖法计算结构面分维数时三角形单元划分方法;在分辨率相同情况下,应用改进投影覆盖法计算了两个形貌特征不同的结构面(2 m×2 m)尺寸大小不同时的分维数;探讨了用取自不同区域位置相同尺寸结构面的最大分维数差值来判定结构面合理尺寸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形貌特征不同的结构面尺寸效应特征不尽相同,一般情况下,随尺寸增大,结构面粗糙度先增大而后减小,即在小尺寸时表现为正尺寸效应,而后为负尺寸效应;(2)对于某一特定结构面,不同尺寸范围选取位置不同,其尺寸效应特征也不尽相同;(3)不同区域位置相同尺寸结构面最大分维数差值随尺寸的增大,其总体趋势为先减小而后逐渐趋于稳定。该研究结果是全面认识结构面粗糙度尺寸效应的有益补充,为确定结构面合理尺寸提供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63.
根据2015—2016年夏、冬两季渤海-北黄海2个航次21个站位浮游动物样品,分析了该海域种类组成、时空分布和物种多样性的变化。并结合现场环境参数,分析了环境因子与群落结构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夏、冬两季共有浮游动物81种/类,其中夏季渤海57种、北黄海45种;冬季渤海30种、北黄海39种。夏冬两季在两个水域均出现的优势种为:中华哲水蚤、小拟哲水蚤、拟长腹剑水蚤、强壮箭虫、桡足类无节幼虫和桡足幼体。渤海夏季平均湿重生物量、丰度和香农-威纳指数分别为858.01mg·m~(-3)、6 310.82ind·m~(-3)和2.994;冬季分别为237.89mg·m~(-3)、264.36ind·m~(-3)和2.591。北黄海夏季平均湿重生物量、丰度和香农-威纳指数分别为772.23mg·m~(-3)、4 343.44ind·m~(-3)和2.64;冬季分别为257.52mg·m~(-3)、1 024.56ind·m~(-3)和2.23。聚类分析结果得出,夏季分为3个群落,冬季分为2个群落。相关性分析表明,影响浮游动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盐度和浊度。  相似文献   
64.
基于1990年、2002年、2013年的遥感影像、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开展北京城区边界信息提取,从城市扩展过程、空间形态、扩展类型、空间结构演变4个方面对北京市城区空间演进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0—2013年北京市辖区城区面积扩展了559.20 km~2,2013年的城区面积是1990年的2.29倍,城区面积扩展明显;北京市城市空间扩展具有显著的阶段性,1990—2002年、2002—2013年两个时段的城市扩展面积及速率均呈显著增加趋势,前期以中心城区外围的"片状"扩展为主,后期以内部填充的集约式扩展为主。  相似文献   
65.
以基底古隆精细刻画为基础,分析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平北区断陷层系断裂发育特征,并探讨断裂对圈闭发育的控制作用,以指导区内构造圈闭搜索与评价。根据古隆起和骨干断裂展布特征,将平北区划分为北部同向多阶断阶区、中部反向多阶断阶区和南部同向单断断阶区等3个次级区带。综合区域应力背景和火山活动期次,厘定出平北区断陷期早、晚两期断裂系统。早期断裂以NE走向为主,控制古隆起发育。晚期断裂数量多、分布广,以NNE走向为主。在南强北弱的区域伸展背景下,断陷晚期断裂发育受早期断裂及古隆起影响,局部应力场发生扭动调整,在平湖组沉积时期表现为南部强伸展、中部张扭和北部弱伸展夹扭动3种不同应力场。在此基础上,明确了张扭性断裂组合及古隆起边缘受断层影响的牵引背斜是决定有利圈闭发育的主要因素,最终提出通过平北区古隆起周边断裂精细梳理是圈闭搜索与评价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66.
天地图野外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野外调查效率不高和采集数据的正确性较低的问题,提出采用天地图API(Android版)提供的地理信息服务接口、结合Android开发和SQLite数据库技术构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野外数据采集系统。采用天地图提供的数据服务,解决纸质地图比例尺固定和幅面大小限制的问题,实现野外底图不同级别缩放和无限制的底图范围;基于天地图的功能服务,实现实时定位、经济合理的线路规划以及调查点的分布;采用规范化的电子记录模式,解决室外纸质记录的随意性、室内入库的效率和准确性问题,实现数据的采集与编辑。应用测试表明,有效提高了评估工作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67.
基于葵花8卫星的上海市夏季对流初生预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巍  崔林丽  顾问  王超  麻炳欣 《气象》2018,44(9):1229-1236
参考Mecikalski et al(2010a;2010b)提出的基于GOES系列卫星的对流初生预报方法,针对上海市夏季对流天气特征建立了基于高时空分辨率的静止气象卫星数据的上海市对流初生判识及预报方法。利用该方法对上海市的一次对流初生个例进行了分析,并对2016年7-8月的12次对流初生事件进行了预报试验,结果表明:方法提取的各个指标能够很好地体现对流初生过程中云团的发展变化特征并能剔除掉成熟对流云团边缘像元的干扰;在12次对流初生事件中,成功地预报了其中的11次,预报时间较对流初生时间平均提前了约30 min,但是对于局地弱对流过程该方法仍有一定的缺陷。  相似文献   
68.
随着数字化、信息化的发展,城市部件作为城市建设、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对智慧城市和数字城管具有重大作用.城市建设面积不断扩大,城市部件采集与管理工作压力日益增加.车载LiDAR移动测量系统作为新兴技术,近年来快速发展,将此技术应用到城市部件采集工作中,使得采集效率、安全性、精度均有较大提升.提出一套基于车载LiDAR移动...  相似文献   
69.
ERS散射计全球海面风场数据处理与ElNino海面风场异常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超 《遥感学报》1999,3(4):300-304,324
星载散射测量技术是获取全球海面风场的有效手段。该文研究了欧洲遥感卫星(ERS) 散射计全球海面风场数据的处理分析技术。对1997 年3 月、6 月和12 月的全球海面风场数据进行平均处理,并同时与1996 年6 月和1995 年10 月的观测数据进行对比,利用遥感技术发现了赤道太平洋西部的风场异常,从遥感资料上分析了1997 年El Nino 现象的海面风场( 风速与风向) 异常变化特征。研究结果显示了星载微波散射计在全球变化监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0.
相位解缠是干涉雷达(InSAR)技术测量地形高程的重要步骤之一。由噪声和欠采样导致的相应不一致性是相位解缠的难点。本文详细介绍了各种相应解缠算法,并从理论上比较了各种算法的优缺点,分析了相位解缠算法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